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手段以及研究结论上有联系也有区别 ,客观性、可重复性、可检验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具有的本质特性。意识形态性虽为社会科学所特有 ,而且其中还有很强的价值因素的作用 ,但它并不必然与科学对立 ,社会科学也是科学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人科学、社会科学整合为统一的人社会科学并建立人社会科学学科是目前学科建设的必然走向,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的有机联系,科学内部分化与综合的运动发展规律决定了这一点,章就此方面进行了粗放的论证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人社会科学学的些许构想。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最近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就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这就告诉我们,在当代,社会发展要靠两个轮子,一个是自然科学,一个是人文社会科学,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大确定把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高涨的战略重点之一,并指出“科学”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大门类,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有一些同志一讲到科学,就认为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自然科学重要,社会科学则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还有的人认为社会科学是“远水不解近渴”。在部分理论工作者中也有所反映,觉得搞社会科学不受重视,没有地位,没有奔头。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进步的基本单元是“最大的理论”,为此,他们提出了“科学范式”等概念思想。本文认为,科学范式也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过程中的■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社会科学范式是指隐含在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活动中的一组基本观念,这组观念包括本体论社会历史观观念、认识论方法论观念、最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主题以及基本政策纲领等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有序的整体。范式与具体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认为,将范式的思想扩展至社会科学领域,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青青 《时代教育》2012,(15):106+109
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通常为人类社会,包含人类的组织与制度方面的问题,相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一门具有相对复杂性的学科。在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中",价值中立"原则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实践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本质,一直以来都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于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江泽民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鲜明而重要的内容。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做法,就是要努力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兼容并重。一、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兼容并重;二、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科学工作者的工作和学习生涯中兼容并重;三、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兼容并重。  相似文献   

8.
也谈社会科学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生产力诸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自然科学可以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伪因素,社会科学则通过管理转化为生产力的因素。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不可能全部进入生产过程转化为生产力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科学,是指与生产过程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科学,既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我们应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不应笼统地说“社会科学是生产力”或者“社会科学不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社会科学不具有科学的地位,因为,其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使之不可能满足科学所必需的“规律性认识”的要求,其主观性尤其是意识形态特性更使之不可能达到科学所要求的“客观性”。这种“社会科学非科学论”在理论上缺乏说服力,在实践上则是有害的。独特性和规律性不是截然对立的,相反,社会历史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独特性和规律性的统一;社会科学的研究不是纯粹主观的,自然科学的研究也不是绝对客观的,两者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因此,上述对社会科学之科学地位的否定是站不住脚的。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不应该被削弱或否定,而且应该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态度对待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整个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 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也确有一些人甚至 包括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倾向。在新世纪伊始,在我们开 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时 期,有必要郑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对待 人文社会科学,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以推动人文社 会科学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人文社会科学,首先要求人们承认并坚持人文社…  相似文献   

11.
努力营造社会科学创新的体制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而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还需用特定的体制环境。本文分析了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认为遵循这些特殊规律,营造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体制环境十分重要。这种体制环境主要的内容是: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成果导向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成人文社会科学有其逻辑的必然,内在动因是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科学精神的成长。现代科学精神促成人文社会学科的科学化,使其具有越来越高的客观性和理性,在方法论上也越来越科学化。在科学精神的推动下,科学存在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可能。  相似文献   

13.
社科普及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去研究、探索和回答。当前我国的社科普及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大社科普及的力度,让哲学社会科学真正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文明服务?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透过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王林大师”及其那么多粉丝、“小悦悦事件”中为什么那么多如此麻木不仁的现代人等追问,可见,大社会和大社科需要大科普,社科普及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适应社会大转型的形势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社科普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可谓“理论贯通顶天、实践育人立地”,更需要走群众路线。因此,立足社科普及的特质分析,探究社科普及的现状成因与深刻问题,才能进一步揭示社科普及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如何走群众路线,进而明确社科普及只有视群众路线为生命才能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We developed a course, as part of our institution's core program, which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foundation in academic literac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how to find, read, critically assess, and communicate abou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t is not a research methods course; rather, it is intended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be better consumer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key learning objectives of this course, the basic content areas, and some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in the course. We also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in meeting its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of student responses to the course. Finally, we discuss some of the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core courses and offer suggestions for best practices for teaching social science literacy as part of the cor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因为哲学属于人文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科学是一种理性的、全方位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其中包含哲学,但不局限于哲学。人类除了科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世界观。当代文明的世界观是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体系。从文化性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而不是科学。科学研究者会有其信仰,但不必言用其信仰指导科学研究。在人类的文明体系中,科学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性质不同,因而可说它们是人类不同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STS所倡导的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意识和精神,可指导高校社科科研管理工作的改革。根据当前高校社科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理工科优势大学社科科研以STS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引证举例,提出了理工科大学社科科研体制改革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的划界确为重要,学科分工并不否定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综合化是现代科学的特征,综合是分类基础上的综合,是新水平和新视野中的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自然科学的新进展揭开了科学转型期的序幕。恩格斯在总结概括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思想。20世纪,系统科学作为一场新的科学革命悄然兴起,在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一系列技术科学的推动下,系统科学取得了快速发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以及突变论等新的理论,使系统科学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