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2.
女儿11个月了,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女儿居然知道保护自己不摔跤了。比如,用学步车带领着她走,她会抱着皮球毫无顾忌地往前冲;可如果让她自己走,要么蹲下来爬,要么两只小胳膊上举,快速扑到我的怀里。看着女儿这么小心地“照顾自己”,不禁想到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从脚跟武装到牙齿”,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那么父母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广东顺德刘恒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在父母的“翅膀”保护下,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1.适当的放手所谓放手,就是父母要设法给孩子创造自我…  相似文献   

3.
不止一位家长找到我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他们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这样的家长,习惯了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他们有的人因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后,竟千方百计地去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一些内容当做  相似文献   

4.
回族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提倡一种对孩子较为“粗放”的教养方式,在儿童教养过程中,回族父母要求孩子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不粗暴干涉孩子,防止对孩子的过分保护、溺爱。他们的家庭教育具有民主型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有时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为什么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而孩子们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这些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难道孩子们真的不需要我们“保护”吗?在我们眼里他们还没长大呢。父母对孩子具有一定的过度保护的趋同,常常是出于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事情,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认为孩子不够成熟等原因。可是,在很多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古语云“沉默是金”。确实,父母在家教过程中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艺术,往往能对孩子传递出丰富的难以言表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沉默用于暗示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做出暗  相似文献   

7.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脾气发作”,对父母来说是很件难为情的事。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与隋感需要。于是,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很快地加以压制。  相似文献   

8.
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礼貌,有规矩。因此,每当遇到朋友,或见到客人的时候,只要孩子在场,很多父母总喜欢对孩子说:“快来叫人(就是打招呼)。”  相似文献   

9.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孩子快速成才,于是拼命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和灌输知识。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市面上也有了许多如何让孩子快速成才的书籍出售,什么“神童方案”、“成才秘诀”比比皆是。受此影响,现代年轻的父母们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特长考了几级,英语水平如何等,而对孩子的行为道德则显得不够重视。显然,不少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过度热衷,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起跑线上”。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身上的智能优势是不同的,但“每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定为父母者有抚养孩子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知法者都懂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对孩子视若掌上明珠者比比皆是。为父母者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四海之大能有几人?可是,有不少家长只懂得“抚养”而不懂得“抚育”的含义。抚养就是保护教养,抚育就是照料儿童使之健全地生长。单就字面而言,一个偏义“养”,一个偏义“育”。所以,人们才有儿女成人后要报父母养育之恩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父母对孩子期望值的不断攀升,父母的角色发生了某些变化,父母本应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现在却更像一个关注孩子学习的教师。大多数父母的职业与教孩子学习学校的课本知识无关,所以他们大都是勉为其难地做着这项工作,而把自己应当做也擅长做的工作丢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应做的是与“人”有关的工作。本期杂志在这方面聚焦了几个视点。视点一: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让孩子做个好人。做个“好人”听起来有些空泛,但是《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郑板桥家训中的“仁爱”教化》一文介绍的郑板桥的做法却不是那么玄。他指出,对孩子教育的核心是养…  相似文献   

13.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独苗苗,为此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小皇帝”、“小公主”骄纵日盛,脾气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地要这要那,父母总是一味地迁就。日久天长,养成了孩子诸多的陋习。做家长的非常苦恼,却无可奈何。 天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如果这种爱变成溺爱,则于孩子、家庭、社会都有害。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以为在更多的场合下应适当地对孩子说:“不行!” 孩子不吃饭,要说:“不行!你不吃,大人把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5.
提及孩子的性教育,通常是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与性有关的行为问题时,才开始真正关注孩子的性教育。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的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有性行为发展问题的孩子多与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关,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性教育呢?遇到孩子性教育中的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父母要树立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都一样,父母尤其不要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假若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有冲突,父母不要固执地、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对孩子的性别期望去塑造孩子的性别特征,否则容易造成孩子…  相似文献   

16.
沉默在家教中有其独特功效。如果父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便能对孩子传递出难以言表的丰富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沉默用于暗示。根据少年儿童心理没有成熟喜欢模仿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以暗示,使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之效。  相似文献   

17.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智慧的爱,也有愚昧的爱。智慧的爱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他自己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付出许多的耐心和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可比性,他们的特性没有重复的可能。保护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耐心。天性被完好地保护下来的孩子是幸福的这样的孩子才拥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家教文萃     
好父母应遵循的十大原则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其中应遵守十大原则——平等。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争辩一下,否则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感情交流。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情感。情感交流要从出生就…  相似文献   

19.
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孩子的请求说一声“不”;而有一些父母由于没有掌握拒绝孩子请求的技巧,因此他们生硬、冰冷的话语往往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针对0~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既拒绝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又能避免对他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呢?  相似文献   

20.
父母成功的教育会给孩子一生留下深刻的痕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人是有自尊的,孩子也一样。他们希望自己在取得成绩或进步的时候,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这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就会萌发欣慰的内心体验。而这种情绪和体验,能进一步增强孩子的信心和进取心,激励孩子不断地进步。因而,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正确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使孩子不断受到一种积极的“刺激”,从而促进其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