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增武 《今传媒》2008,(1):70-73
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实效性和收视率是电视从业者孜孜以求的事情.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立互动话题,吸引观众的参与似乎是许多节目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与观众的互动可以说更为方便和快捷.与观众互动,需要设置互动话题,在互动话题的设置中如何进行议程设置也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实践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制作和编排上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并直接推动了电视新闻模式的发展。新的节目形态不断涌现,并日益呈现出屏幕元素多样化、制作互动化.编排综艺化、竞争品牌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问题。从直观上看,电视新闻与观众的互动能力显然与网络和各种便携式媒体无法相提并论。但这种判断显然更多的是偏重于时效性和个性化而言。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恰恰是每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强调即时性而是关注长远性,不强调点对点而是关注群体性特征。本文从人的因素和互动的综合性两方面分析了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和媒体的互动关系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和社会的选择,二者能够互动且必须进行互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良性的互动赋能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和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建设。然而,目前政府和媒体的互动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民生类新闻节目中出现了节目舆论监督效力低和政府部门的媒介素养不够的问题。本文以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小莉帮忙》为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困境,提出深化政府-媒体-公众的联动格局和加速政府部门媒体赋能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与政府的互动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文雨 《东南传播》2012,(6):154-15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这一期为案例,分析该类型节目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双重符号互动模式。探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利用新闻议题的引入和面对面的访谈中的符号互动,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条路径来形成互动双方"共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媛 《新闻世界》2011,(10):106-107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互动已不仅是电台节目的优势,电视新闻节目也越来越关注与受众的互动。本文从借力新技术新媒体、策划好的话题和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新闻节目和观众的互动,以期让互动真正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部分,成为推动传统媒体改革创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新闻节目层出不穷,类型丰富,在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如何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艺术,利用文字、声音和画面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信息传输需求的满足感,已经成为众多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优势出发,结合电视媒体孵化更多个性化网络服务,建立健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平台,通过拍摄、声音、文字和画面处理编辑来提升电视媒体对日常生活的融合,从而把握好电视新闻节目的服务功能,突破其正面临的挑战,关注和选择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性质,为更多用户和观众提供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传播技术和制作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尤其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更能体现到他的发展速度,虽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拥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在节目特点、新闻资源、新闻观点及新闻深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关注度,我们应该创新思路、谋求其发展趋势、加强观众的参与互动及专题节目的深度,提出有建议性意见,把新闻专题节目编排的更有价值,吸引更多观众收看节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出发,将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结合实践观察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明确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具体影响下,围绕具体电视新闻节目案例。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制播形式以及新闻发布形式等方面为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如何在媒体融合下实现有效创新提出几点策略,并对当前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的创新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邱金太 《东南传播》2010,(10):141-142
电视新闻节目"兴奋点"设计得当与否,决定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与否。"兴奋点"动情、新鲜,富有感染力,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里,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对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计"兴奋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薛雁卿 《大观周刊》2012,(50):383-383,389
作者针对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意义、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的现状以及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措施,并对电视新闻节目编辑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是主持人与嘉宾或者观众围绕新闻事件、热点问题所展开的分析和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随着此类节目形式的成熟,节目加入了主持人、嘉宾、场内观众和诸多场外元素的互动,传播参与者不断丰富,传播活动越来越复杂.研究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路径,能为我们的电视新闻的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空间.  相似文献   

13.
经过1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广播电视改革的一大成果。但是,作为广播电视改革的突破口的新闻改革,在主持人的理论和实践上没有得到应有的突破,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中国出现还是“姗姗来迟”,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也是“步履艰难”。这与飞速发展的中国电视新闻事业很不相适应。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呼唤着节目主持人,新闻节目的发展呼唤着电视新闻界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大力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遵循电视新闻媒介自身特点的需要。电视新闻传播是一种人格化、口语化的大众传播。电视人格化传播强调的是具体活生生的个人而不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走入电视新闻节目,是近几年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成果之一,主持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视新闻的运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丰富了电视新闻表现手法,深化了电视新闻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电视媒介传播水平的提高。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义和分类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研究是滞后于实践的。无论是早期的直播新闻,还是稍晚的录播节目,演播室内的节目串联者都是典型的播音员,他们主要播报既定的串联词或文字新闻,不允许修改加工,也不应有过多的表情动作,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传递者。从目前实践看,主持人和传统的播音员有一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基础,从事电视新闻摄像的人员需要许多的基本素质.其中编辑意识是其所拍到的素材能被有效利用并制作出良好节目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和大家交流如何利用编辑意识更好地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播音主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粤语电视新闻播音主体需要发掘典型人物、关注当地社会变化实际、深度挖掘群众语言,因而正确定位粤语播音主体的角色,在粤语电视新闻播音中拓展个性、展示节目的活力与生机是我们需要认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结合粤语播音的实际探讨分析了电视新闻播音主体的自我解放与角色定位问题,希望能够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电视新闻一线实践经验,综合考察多个相关节目,提出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四个基本方向,即民生化、故事化、直播化与互动化.  相似文献   

18.
林光明  郑宝珠 《东南传播》2010,(11):122-123
在媒体林立、信息发达的经济社会,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层出不穷,受众的审视水平也从中不断提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实践中,电视新闻评论往往以其深刻性来展现传播效果?深刻性,就是电视新闻评论触及事物或者现象本质的程度:欲在这个程度上达到最高境界,具备广泛的说服力和舆论影响力,前提是要做好采访。本文从采访策划、创造条件、深度挖掘三个方面,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博的普及,信息的编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当顺势而变。探索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与微博共存的融合之道,提出4种融合方式,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贾毅 《编辑之友》2016,(2):35-43
1980年至2015年,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富,量、质并进的35年.文章以时间为纵坐标,以发展规律为横坐标,对这35年间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出总结性回顾,重点讨论有重大创新和发展的八个方面,即:节目题材与舆论监督、报道与评论深度、评论时效、评论员制、多元互动、节目形态、大数据变革、节目主持人.这八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