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等学校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方面 ,或开设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必修课 ,或开设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门必修课。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学校 ,也要向分别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方向过渡。我们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它不尽周全之处 ,建议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门必修课的内容 ,合并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一门必修课进行教学 ,并同时开设有关毛…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而民办高校的“概论”课与普通高校的又有不同,正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在总结目前“概论”课改革情况和分析民办高校该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概论”课程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宣部和教育部在1998年6月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高校要在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课程的同时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根据这个文件精神,北京大学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具体负责,于1998年下半年试点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并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一、怎样认识在高等学校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这件事情?中宣部和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普遍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这是非常必要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思想旗帜,它是作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央关于“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高校必须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这门课连同“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构成了高等学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体系。但是,有人对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必要性存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概论”是一门全新的重要课程。高校的“两课”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最直接的就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建设上。当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但通过对该课开设情况的调查来看,一些教师的教学缺乏吸引力的现...  相似文献   

7.
政教专业的社会学课程可以根据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进行设置,在专科阶段,主要开设“社会学概论”,“人口,资源,环境”两门课程,其中,“社会学概论”应该设置为必修课,“人口,资源,环境”可以作为进修课。在本科阶段,“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方法”两门课程应当设置为必修课,“社会心理学”,“人口,资源,环境”,“恋爱,婚姻,家庭”三门课可以考虑作为选择课。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先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通过对递阶结构理论的解读,强调指出“纲要”起着目标层的作用,着重于历史观教育,应首先开设;“原理”与“概论”重理论教育,起着准则层的作用,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教育,其中“原理”是“概论”的理论基础,应在“概论”前开设;“基础”起着指标层作用,注重道德观与法治观教育,核心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价值观引导,要在前三者之后开设.  相似文献   

9.
余建杰  赵林  张朝龙 《高教论坛》2010,(3):89-91,98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要求在本科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实施“05”课程新方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背景下,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将全面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此,教育部近期修订公布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基本要点,而且还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在北京对全国高校承担这一课程的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为新课程的开设做各方面的准备。面对这一重大的课程调整,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开设“概论”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概论”课的定位,处理好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优化教学,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概论”课程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实施两年来,我们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对“两课”教学方法和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其基本思路是:一、保证“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三进”,力求“两课”其他各门课程都渗透和贯穿邓小平理论自1998年秋季开始,我们在全院汉族班、民族班都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中心内容。在对“两课”其他课程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教学》2004,(5):17-19
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在本科二年级开设“史学概论”课程,同时开始进行教材建设。1985年,庞卓恒与杜经国、陈高华共同承担国家教委“七五”教材规划项目《历史学概论》的编写;1992年,庞卓恒承担教育部、高教出版社的电大教材《史学概论》编写任务,任主编,上述两书先后于1990年、199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多次重印。至今仍在本校和其他一些院校作为基本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长期以来,我们的“史学概论”课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本科二年级开设。这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不少学生此前都在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28日至29日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在京召开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负责同志、北京大学沙健孙教授和梁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庄福龄教授和王顺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章维教授及部分省市《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的主编与会 ,围绕“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建设与发展以及课程建设的思路 ,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同志认为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中调整力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开设两年来 ,除教育部社政司推出示范本教材外 ,不少省市也编写出了地方版教材 ,这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工…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概论”是介绍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文阐述了“地球科学概论”作为公选课开设的意义,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实践,评价了教学效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举措,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凸显“为市场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力,并在课程开设中尝试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目的是要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使“概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要闻”和“时代名人”,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召力,而且凸现了“概论”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概论”作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核心课程,涵盖和架构着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实务。由于社会工作概论的内容,几乎涵盖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将单独开设的课程,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的“总课程”地位,对于刚刚进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解、认知社会工作专业和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 ,专科层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两年制专科不开设 )及“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本科层次增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文科类还增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生培养阶段要求进一步提高。 1998年 4月新的“两课”课程设置方案公布后 ,为了规范“两课”教学 ,原教育部社科司颁发了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各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 2 0 0 2年 1月出版的《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以下简称《述评》)一书 ,是适应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需要而编写的。 1 998年 ,教育部将“毛泽东思想概论”确立为高等学校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一。此后 ,各高校相继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开课数年来 ,在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但是 ,毋庸讳言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作为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新课 ,还面临着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问题。据我们所知 ,担任“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多数教师 ,是由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