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卫生》网络课程中的情感互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理卫生》网络课程的教学应重视情感互动,为此,设计应遵循内容具有启发性、模式具有便捷性、过程具有双向性和交互性和开放性等原则,要遵循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注重网络课程中的群体影响效应和注重质性评价、动机激励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由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构成。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优化设计为五部分: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程实验、学生课程设计、学生自主实验、网络互动教学。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和对比式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MATLAB、网络教学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网络教学和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原理方法,研究构建《体育心理学》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以实现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为中心教与学互动的结合,为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网络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深入理解个体、群体、组织及领导的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性特点.该学科具有应用性、体验性等特点.本文基于SECI模型,对组织行为学教学创新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加强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从国外新引进的管理类课程而且在管理类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如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效果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模拟团队训练.  相似文献   

6.
赛明明 《考试周刊》2010,(51):205-206
案例教学法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管理类学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非只要使用案例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从《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出发,比较分析了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实行案例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而提出要辩证看待案例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远程开放教育中"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每个人的经验积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应在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组织行为学》(教育方向)的教学实践,对“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已经在《国家赔偿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初步构建起了“基于网络的双互动”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以《国家赔偿法》网络互动课程为载体,运用BBS、E-mail、QQ等网络互动工具,实现“教师——网络——学生”双互动和“学生——网络——学生”双互动。这一创新性教学模式大大激活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特点,进行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设计。从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原始的互动、到微课教学先学后反馈的互动、再到网络教学环境下实时互动进行了探讨,并详细介绍了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利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网络互动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组织行为学》作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关于其教学质量提升的探讨一直比较受到关注.本文从独立学院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围绕关于合适教材的选择;《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原理)》的内容重叠、交叉如何处理;教学案例的丰富与更新办法;学生学习指引编写的必要性与内容;以及是否合适将MOOCs引入课程改革等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是网络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在运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与原则、总体框架设计、功能结构设计、信息组织结构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切实可用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多模式教学的需求,本文从网络技术与现代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过程。该系统将综合教学、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自我评价并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用实践教学法改进《组织行为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文教资料》2006,6(2):25-27
本文结合当前组织行为学国内教学动态阐述了《组织行为学》本科阶段的教学特点,辩证地分析目前主要教学方法,客观地评价采用案例教学的局限性,分析亲验式教学法的特点,提出更加适合本科阶段学生特点的,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教学法。本文进一步结合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从各个阶段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来讨论该教学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精心设计,将学生切实融入各种真实行为的实践,体会和反思中,真正拉近学生与理论学习之间的距离,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多模式教学的需求,本文从网络技术与现代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过程。该系统将综合教学、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自我评价并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混合学习模式在普通高校的应用优势和趋势,混合学习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将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分析高校师范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设计需求,构建了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了该课程的混合学习实施流程图,并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阐述该课程是如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实践。课程混合学习实施结果显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及时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网络学习参与度、师生对网络学习的认可度等因素对混合学习的有效实施有重要影响。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学习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网络教师培训;重视混合学习环境设计;强化混合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提供在线学习辅导与支持;明确学校激励措施与网络教学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6.
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德 《湖南教育》2002,(11):43-4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交流”与“互动”正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等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如果教师这样来认识和实施教学,整个过…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能极大地提升开放教育课程资源的质量.在开放教育省建课程《国家赔偿法》教学实践中,根据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按照"四动"原则,即教学设计"驱动",教学资源"联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载体"活动",设计和开发了《国家赔偿法》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介绍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实践,充分考虑所在市场背景和专业环境,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内容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课程的组织实施、考核方法以及创作指导等课程建设工作,建立起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网络。  相似文献   

19.
以工作过程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主线,以教师主导网络教学为教学模式的主体,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机械CAD/CAM》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进行探索,重新构建基于网络教学互动模式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更好的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