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公安派后期转变的原因,有必要从文学要素方面探析。公安派的师心对文学要素“理”、“辞”的全面突破以及一味“对作”的思维,造成了其前期文学创作及理论的缺失,为后期的回归传统、注重“言”“意”之辨预留了调整完善的空间,而回归的动机就在于进入文学史、为袁宏道和公安派找准文学位置。  相似文献   

2.
当下环境伦理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作为伦理规范而言,此二元关系无法真正解决深层次的价值塑造.传统儒家思想中“尽性”之“己”、“人”、“物”三维关系的说明,则能为环境伦理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事实并不是某种单纯的、中性的知识概念,相反,作为一种不能再现的既往之事,“事实”永远都是以一定的措辞建构起来的历史产物。因此,何种说法能够作为“事实”在文学史上得以呈现,实际上取决于何种权力操纵的话语拥有表述的权威。基于这一理论前提,所谓“重述五四”实际上是考察作为“当代文学”雏形的“革命文学”、“左翼文学”以及“延安文学”对狭义的“现代文学”,即“五四”新文学所做的历史评价。以期从前者对后者颠覆性的阐释、言说与重构中,揭示文学转折中“现代文学”裂解,“当代文学”建构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4.
说"節"     
本文考察了“節”的本义及其相关引申义,并分析了“節”,“卩”,“即”三字之间的关系,从而认为“節”原来的意义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美国在20世纪伴随“开端计划”的开展而发动的“坚持到底计划”、“继续发展计划”和“过渡计划”这三大儿童入学准备项目的理论基础,并从理念、目标、实施方式、效果评价对三大计划进行了一一解读,由此作者认为我国的儿童“入学准备”研究应关注“完整儿童”之视角、着手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以及积极吸引社会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6.
苏轼书法审美追求“适意”与“无法之法”,追求创新,并把深层“意”推向高峰,强调了书法的文化本位。苏轼批判地继承了前人业绩并超越前人的窠臼,是宋尚“意”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而苏轼所追求的书法审美“适意”、对深层“意”的强调,正是当代书坛所欠缺的。当代书坛应在“法”和深层“意”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理解过程的三种模式,即“由上而下”模式,“由下而上”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并详细阐述了“由上而下”和“相互作用”这两种模式.此外,本文还指出了英语阅读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儒学三圣”的熊十力,他提出了哲学就是究“体”之学.既然哲学是究“体”之学,那么就必然牵涉到如何究“体”,如何表达“本体”以及如何阐释“本体”的方法论问题.在熊十力看来,“性智”即“体认”是究“体”之方法,“遮诠”是表达“本体”之方法,“譬喻”是阐释“本体”之方法.此方法论重直觉,不重逻辑、分析,其缺陷是知识论不发达.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之深化,“修身”是“明德”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重新审视“明德”、“修身”、“知止”理念的深刻内涵,传承其重视培养道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崇尚责任和担当的传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好玩”的数学,往往更能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学到“有营养”的数学,且记忆深刻.学习“好玩”的数学要注意和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亲自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并在“好玩”中创造自己能听得懂的数学,在“好玩”中,让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认真考虑使中国成为沟通美苏之“桥梁”。美出于使中国成为“大国”政策,一度曾积极调处国共矛盾。但“大国”的实质是反苏反共之“屏障”,所扶核心只能是国民党,即使明知其必将为中国革命所推翻。面对“推翻”现实,美虽推出“灵活”政策,寻求与中共建立某种“承认”关系的可能,但囿于其顽固的意识形态,终不愿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并终将中共推向与苏结盟的“一边倒”轨道,尽管这是一个历史合力的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三突出"的构造过程及其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史的角度剖析“三突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延安时代的“工农兵”、“正面人物”逐渐街化为写“英雄人物”到“突出主要雄人物”,揭示着极左导致的的文艺思想的形而上学蜕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根据献考察了中国古代论中境,境界和意境的含义,认为境与境界有时大致等同,境有时包含意境在内,但境界与意境并不就是一回事情。确立意境的基本含义颇为重要,古代常有用意境一词而言。意境仅在作品,境,境界又每在作品之外,甚至学之外。  相似文献   

15.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16.
扎西达娃小说<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是对人的真实生存状态,特别是精神自我的挖掘颇有深意之作,作家揭示了人之生存状态中精神自我的三种真实状态.一、NB022--I追求的主体的我;二、塔贝--me被放逐的客体的我;三、"我"--myself反思进取的我.作家最终揭示的是人作为一个"不息前奔"的精神存在的真实命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的边疆开发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移民拓殖运动,是在非常独特的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其赖以运行的方式则是以“公共土地”政策为前提而建立起的一种具有资本主义“纯粹”形态的“自由土地开发模式”。这一模式以它特有的开放性、多元性与连锁性,赋予移民拓殖运动以力量和特色,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西进”时代,促使美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全面腾飞,从而获得问鼎世界经济强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呼咪”作为蒙古族古老神奇的声乐艺术,既是蒙古族声乐艺术的源头,亦同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和诸种潮尔乐器联系在一起。呼咪有浩林潮尔和乌因格呼咪两大类型。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由一个人用自己的一个歌喉同时唱出一个高音部旋律和低音持续基音声部。呼咪演唱时喉咙均围绕重音发声,口腔形成的“密封容器”中产生由泛音构成的乌因格图“呼咪”。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中,"何"字作为最常见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以及不同的结构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此,本文从《论语》、《史记》以及《汉书》等资料出发,针对古代汉语中"何"的考释以及现代化意义,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