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词汇语义学在偏离语境因素的条件下对词语进行原型语义的静态阐释,而忽略了词汇使用的语用条件。词汇语用学是对语义进行社交语用和认知语用角度的多维、立体、动态研究,从而弥补了语义学研究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2.
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从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意义,前者以真值条件为基础来理解句子逻辑语义,后者结合语用原则分析句子的会话含义。量的准则是影响句子语用意义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造成了自然语言交际中理解的语义与形式语义学中语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人们理解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某些真值条件时常常存在疑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语义学及语用学中"预设"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崴 《培训与研究》2005,22(3):26-28
在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中,“预设”问题都是一个存在很多争议以及不可避免的问题。本粗略地介绍了语义学及语用学中“预设”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并通过分析“预设失灵”及“预设撤销”等两个问题探讨了预设在语义及语用两个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形式语义学、语用学理论从底层的逻辑语义开始,分析"别以为……就……"的逻辑语义结构进而归纳其语言化意义,这一意义是以底层的逻辑语义为基础在表达层面被激活的,是逻辑语义和语言化共同促动的结果。文章还用形式化手段描写了该结构式的语义生成规则,结合话语意义的建构及形式语用学理论提出"别以为……就……"语义的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并建立了语义理解的缺省逻辑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有钱就是任性”、“我也是醉了”为例分析网络新词语的生成机制,依据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理论描写其句法操作原理和语义生成过程,依据语用学的相关理论解释这些网络新词语的交际扩张能力及表现,由此对网络交际状态下的语义生成和理解做出解释和预测。此研究是网络语言研究的新尝试,对网络语言研究和话语意义的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预设"( presupposition )也称之为前提,是语义学中的重要概念。上个世纪70年代曾有大量文献讨论过这个概念。一般说来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存在于句子结构与句意之中。语用预设是关于说话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本文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浅谈"预设"在语义学中和语用学中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7.
李媛媛 《文教资料》2010,(32):21-22
本文针对“语用学是‘废纸篓'”的传统偏见.分别从历史、关系、范围、价值的角度指出了这种观点是传统语言学片面注重形式研究的产物,没有真正弄清楚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问题,忽略了语用学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错误地把语义学作为了语用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从而驳斥了由传统的不重视导致语用学是“杂物箱”、“废纸篓”的观点,否定了“语用学只接纳语义学容纳不下的内容”的观点,说明语用学不是因为语义学有了“容纳不下”的内容才产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问句逻辑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分支学科.问句逻辑研究经历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转变,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进路:还原论进路、语义学进路和语用学进路.还原论进路试图将问句归约为陈述句,恪守真值条件语义学;语义学进路则把"问题"视为独立的语义范畴,用"答案条件"替代真值条件;语用学进路将问答视为一种会话行为,将问句转换为祈使句,对之作信息博弈论分析.三种进路视角不同,各有偏颇,三者相比而言,语用学进路更为贴近实际,特别是从信息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动态问句逻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重点关注2011—2012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其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指称理论的新进展,模糊性问题研究,语用学和语义学之争,语境论的新进展,语义随附性与语义倾向论,对反事实条件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义是反映人类的思维过程和客观实际的,所以语义学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和语用学等邻近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依靠语义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逻辑学家等学者的密切合作,各自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对语义现象加以全面、科学的剖析和描述,建立起语义的科学体系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从功能文体学、语用学和语义学来研究英语公益广告的突出形式。  相似文献   

12.
逻辑和语言的研究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几个领域。在语义领域,其主要理论有蒙太格语法、广义量词理论、话语表述理论、情境语义学和类型逻辑语法。这些理论自上世纪下半叶诞生起就呈现出逻辑和语言研究的交叉互动:尽管在形式语义学框架内逻辑始终强势影响着自然语言的研究,但自然语言的丰富性通过形式语义学的研究也一直作用于逻辑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徐威 《海外英语》2013,(4X):245-247
先设(又称"预设")是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都会涉及到的现象,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先设是句子本身具有的一层意义,是沟通的基础;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先设是说话人的先设,与语境有关,是语义先设延展。无论是在语义学或是语用学的领域中,先设及其相关理论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此篇文章试图通过对一些幽默笑话及其他语料进行分析,发掘语义先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其特点进行归纳,从而进行一些对比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此次探讨明确这两种先设的不同以及联系,对"先设"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学的视角,即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英文歌词The Giving Tree 进行文体学分析,揭示这首歌曲传达给听众的主题.通过研究发现,语言学对于文体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语义学、语用学等都是文体学研究的有效语言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和语义学一直以来被定义为是用以表达语言意义。本文对语用学和语义学进行了简短的说明并进行了一些比较,对近期的教学研究作了一个小结。本文对语用学和语义学做说明、对比时,提出了二者间的关联点,希望有助于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6.
传统哲学往往混淆语义学、语用学和发生学的区分,将语义学的指称和指称对象引向形而上学的指称和指称对象,用语言外资源来解读语言和语言现象,否认语言有意义,或不承认其独立存在。在语义学中,指称是指一个语言表达同其所指对象的关系;指称对象是由语义学性质、功能和内容所决定的语言对象;语言的意义是一种抽象的实在,以语言表达的核心语义内容即语义标记表现出来,指称和指称对象等都是从意义派生出来的。语义学指称和意义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形式语义学起源于19世纪德国逻辑学家Frege的作品。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式语义学才出现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在不同的领域里,形式语义学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在语言学领域里形式语义学试图通过构建形式语义理论来解释自然语言的意义。早期的形式语义学主要有四条研究线路:静态语义学,动态语义学,情景语义学和非合成解释语义学。本文主要探讨静态语义学的三种学说及其相互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汉语语义变异的修辞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视域逐渐扩大,方法和手段渐趋科学。相关研究成果给学界重要启示:修辞学研究应充分融合语义学、语用学、文艺学等相邻相近的知识体系,融入学科大生态;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事实分析和理据探索可以而且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追踪研究了2007年-2008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007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维论之争、韦斯坦的指称论、语境论和语义的最低纲领论、关于布兰顿语言哲学的争论、意义的自然主义和含糊性问题。在200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涉及指称论、成真条件最大论、语义学、语境论以及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曾获外国学者人文研究Humboldt奖,在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以及语言与文化交往方面著述甚丰,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文学院语言系教授AnnaWierzbicaka的《语义学:原词与普遍性》(Semantics:PrimesandUniversals,Oxford:OUP.,1996,Ppxii,500.)堪称语义学研究领域一部力作。该书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跨语言文化语义研究之精华。它以丰富、详实的自然语言材料,论证了Boas的“人类心理统一性”(paychiunityofmankind)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跨语言文化的严格的语义描述框架,悉心地构筑起一套语义理论──自然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