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人别集总目》在版本源流的考订方面成就斐然,但是在作事迹,尤其是作的生卒年岁考订方面则颇多可商之处。经核检有关别集内的作自述,以及对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推敲后,知《总目》对于杨恩寿、韩德玉等人生卒年的考订或谬误,或欠确,而其未知之王丹墀、王汝金、王惟成、方燕昭、左桢、邢锦生、朱冠瀛、严昌(王育)、吴玙、言南金、宋谦、张式、陈祖望、周名建、宗婉、冯震祥、屈蕙壤、姚斌敏、钱国珍、黄家鼎等人的生年实可确考,王惟和、杨庄、沈英、张家(才鼎)、奕询、莫永贞等人的生卒年均可确考。  相似文献   

2.
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与柯愈春主编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书著录清人别集约四万种,详载版本信息,并附录作者资料。两书收录广博,是当前清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然而客观条件所限,不免有缺误之处。经检核原书与相关资料,考订出两书对符曾、蒋志凝的生卒年记载有误,对吴城、张熷、许全治、茹纶常等人的生卒年记载有缺漏,对《赏雨茅屋小稿》、《博斋集》两书在版本信息上著录有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补录或校正。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阅多种总集、别集、方志、馆藏目录及目录学著作发现,《清人别集总目》所著录的少量文献失于查检,有必要进行订补。要之,有如下五个方面:撰人生平信息漏查漏考;撰人生平信息误考或需再考;撰人重要生平信息失考;别集著录失于查检;失收。  相似文献   

4.
学界迄今对近代词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词人的生卒年岁尚待澄清。认真查考词人别集,充分应用新出史料,可对未为《中国词学大辞典》所悉之知名词人之生卒年岁,如沈传桂、潘遵礅、张茂炯、周曾锦、万钊、汪承庆、成肇麐、刘恩黻等,作出新的正确推断。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的《疑年录》共四卷,共著录了自汉代至清代儒林人物生卒及享年三百六十二人。近代学者余嘉锡在研究《世说新语》时,由于此作系未定之书,人物生卒享年有误者甚多,遂考订前两卷,于后二卷阕如。学者冯先恕《疑年录释疑》又对后两卷进行考订,亦多有缺误。鉴于此,对钱氏和《明史》《清史稿》皆有错误的九人,重新考订生卒享年,以正史误。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作者小传对于考证作者生平事迹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但因其卷帙浩繁、成于众手,也不可避免存在阙谬。考《四库全书总目》,南朝作者共36人,著作48部,其中《鲍参军集注》等提要中,作者小传之字号、籍贯、官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讹误。对阙误之处进行辨证,有利于后世引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清人文集别录》、《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多所记述,然诸家之著录或有侧重,或述而未周,于传本之间的联系更难以顾及。对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作较全面的梳理,可补前辈时贤所述之缺略。  相似文献   

8.
顾怡 《文教资料》2014,(31):41-43
本文以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出版的浙江杭州刻本《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并参考武英殿本《总目》,通过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版本的存目书的比较研究,找出《总目》清代别集存目提要中存在的书名、卷数、作者及内容方面的讹误和疏漏之处几则。  相似文献   

9.
庄一拂先生积30年之力,始撰成《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且对剧作家生平、剧作本事、情节源流等,均有考订,实有功于学界。然缘一人之力,为资料或视野所限,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生平失考等疏漏亦时而可见。即以庄氏《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考述有误的40余种稀见或已佚剧目,如《鸳鸯扇》、《白乳记》、《梅花诗》、《书中玉》、《金凤钗》、《南楼传》、《一枝梅》、《看剑记》而论,亦多缺失之处,须重新考订,弥补罅漏;对漏收剧目《胭脂云》、《绣图缘》、《紫兰宫》、《双熊梦》等,亦须一一增补。  相似文献   

10.
《全唐文》是清代继《全唐诗》后官修的又一部唐人总集。其间虽有先贤对其小传的舛错先后进行过相应的考订,但还间有不确或错误之处。 笔者不揣冒昧,在完成了《唐人生卒年录》一书后(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焚膏继晷,历春秋三载,终于将《全唐文》的全部作者小传按其次序,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史料复核,计获误者(含考补,上举岑氏《札记》同)为一千三百余人。通过这一复核,可以说是基本摸清了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今叙录寓目的清代嘉庆一朝诗话廿五种,考述其作者生平、写作年月、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生辰问题,陶行知在世时无异议;陶行知去世后,众说纷纭,莫哀一时。本文从学历证明、回国任教证明、南京晓庄毕业同学通信录证明及晓庄学院校董履历证明、亲属证明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考证,考证结论是陶行知生于1892年11月5日。  相似文献   

13.
张慎言在任职南京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史学家的谈迁,并引为知己。在谈迁的诗文笔记中留下了不少关于张慎言晚年行迹的记述,以这些第一手资料为依据,通过梳理,基本确定了张慎言的享年,其生卒年份应为1575-1645,纠正了史籍传记文和新编辞书条目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任树民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41-43,50
马瑞辰与姚莹是姑表连襟.他们的交游、酬赠诗文,见证了彼此的笃厚情谊.后人通过这些诗文不仅可以勘合马瑞辰的生平事迹,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姚莹他们所处时代觞咏酬唱风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目前人事档案存在出生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互不一致的现象 ,及其此现象对组织人事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被动 ,并影响职工的个人利益 ,同时提出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而采取的措施及对既成现象的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6.
崔致远是唐末来华的杰出新罗人,留唐16年中,他擢进士、寓洛阳、任县蔚、入幕府,在中韩古代化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佳话。这里拟通过比勘史料,辨正异说的方法,对崔致远的生卒年代试作考订。  相似文献   

17.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所作曾氏小传,存在人物生卒年错误、世系、人物重出等问题。据相关史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末女性作家之小说生成,一是源于性别冲突,二是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三是基于对女性自身经验的扩写。本对女性作家小说生成理念的大致归纳,对把握世纪末女性作家之创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隐逸"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几乎与美国历史的发展相伴始终。美国文学中的隐逸主题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隐于自然、隐于幻象和隐于死亡。主人公的逃逸体现了作家本人在当时背景下的选择困惑,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与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