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是基于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具有交互性、平等性、价值涵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中,突破了以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单向作用关系,倾向于建立具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关系。交往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与其认知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既充满张力,又相辅相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性是促进交往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确立可以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以新的姿态走向开放和融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呢?本文认为交往资质、交往实践、交往环境、交往中介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的前提、基础、条件和环节。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确立可以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以新的姿态走向开放和融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呢?本文认为交往资质、交往实践、交往环境、交往中介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的前提、基础、条件和环节。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交往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因此,需要以新的视角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以思想政治教育受教的过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交往尊重学生,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之间交往的平等性,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性及实践性,是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途径之一,对教育者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侯继虎 《考试周刊》2012,(47):125-126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交往互动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现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交往性和活动性、人本性等特征。师生互动特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师生互动的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中去,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机制,从而达到和谐良性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多向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对象化活动转向交往活动,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丰富并且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7.
李红梅  李裕 《教育探索》2009,(6):110-112
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虚拟语境与现实语境一起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网络语境具有无中心性、虚拟性、漂浮性、情景性、全球性的文化品格,它对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交往方式、心理发展和话语方式具有双重作用。在网络语境中通过自律教育、疏堵结合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等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交往过程。哈贝马斯从交往的视角来解读人的行为,强调交往具有主体间性,生活世界是进行交往的宏观背景,理解是交往行为的目的。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灌输原则,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及双主体间交往的重要性,使教育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育者革新教学理念、构建双向互动式教育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注重主体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交往实现受教育者内在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重组与建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交往实践活动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点,追寻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存在方式.交往活动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思想道德观念的源头活水,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就在于交往实践活动,交往实践活动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育德“成人”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和社会思想品德个体化为目标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精神性交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往的活动,因此教育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便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要素。以平等、理解、欣赏、关爱为主要特征的朋友关系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良性的交往关系。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交往资质、提升交往水平、营造理想的交往环境等途径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