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尼采与叔本华》等文,业已带有比较研究之性质,而鲁迅于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才是典型的比较文学论文。《摩》文中已涉及到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诸多比较文学领域。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贯穿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及许多杂文中,从而形成了鲁迅自己的比较文学思想体系。鲁迅以自己宏富精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起着开辟与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近三十年,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者积极关注、参与了比较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研究。正是在文学性、跨越性、自成体系性等方面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有了必然的联姻。而且在这样的学理认识基础上,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界一些专家学者作出过深入地探讨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和《灵与灵的对话》,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必定会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或许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将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与接受理论,在中国学界,已成为显学或热门。比较文学的繁荣,更极一时之盛。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读书》杂志编辑部于1990年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1979—1989)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可视为对中国比较文学新时期成就的一次总结。中国比较文学也由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两大分野,渐趋于集中在主题学、诗学、文化学的比较研究上,从而形成了中国比较文学学派的某些特色,产生了不少坚实之作。彭定安先生主编的《鲁迅: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坐标上》(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学研究》是第一部完整论述中国比较文学一百年发展历程的学术史专著,极具开拓性和创新性,对比较文学研究本身和学术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必将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介绍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一九一九年,蒋锡琛翻译日本本间久雄的《文学研究方法》,第一次在中国学术界输入“比较文学”这个词。一九二二年,吴宓发表了《论新文化运动》一文,文中介绍了比较文学的概念和法国学派的主张。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北京清华大学先后给学生开出《比较文学》、《中国文学中的印度故事的研究》、《中西诗比较》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 名 比较文学研究将向纵深发展一一中国比较文学 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1989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瞥 世界文学交流中的跨国。红娘’一一“媒介学。 简介 ‘ 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一一谈比较文学在外国文 学教学中的运甩 比较文学在沏南 关于中国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成果的检阅一一谈《现代中西比 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界定“中国学派”危机与前途 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一与孟长勇 同志商榷 论比较文学体系中的三栩位 借鉴、深寻,建构一一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理论綦点的思考 中国比较文…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理论引进中国后,对中国本土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中国比较文学》中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相关文献,对比较文学中的女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女性主义理论在比较文学中的发展是相对单一的,缺少中国特有话语的。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是当今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显学,在我国也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我自80年代初起先后开出《外国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概论》两门课程。前一门课程自1982年起为本系文艺学和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1990年起未再续开。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是一部具有强烈学术史意识、鲜明的“学术本位”立场和为后学服务精神的比较文学学术史著作。作者以严肃扎实的学风、明快的文风、摇曳多姿的笔法对 2 0世纪最后 2 0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作了总结 ,在学术研究的态度、方法和门径等诸方面 ,为青年学子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一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 名 比较文学的性质与范畴 比较文学学科的特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上的讲话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比较法 略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变体与地域变体——偏远民族地区 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行性讨论 论比较文学在西方的发展 文学的纵向比较——读《白之比较文学论文集》有感  相似文献   

11.
《衡水师专学报》2010,(2):57-57
上世纪90年代起,比较文学出现了大规模“文化转向”。与此相伴生的是新一轮“比较文学危机论”出现。尤以苏珊·巴斯奈特与斯皮瓦克的相关论述影响最大。2006年,巴斯奈特在《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一文中再次对比较文学的存亡问题提出了警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向强调比较文学“跨文化/文明”特质的中国比较文学界,对此也进行了深入得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四川国际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1991年9月17日至18日在乐山市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和国内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三十余篇。 会议由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曹顺庆教授主持,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杨武能教授致开幕词。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北京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等十余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起,比较文学出现了大规模“文化转向”。与此相伴生的是新一轮“比较文学危机论”出现。尤以苏珊·巴斯奈特与斯皮瓦克的相关论述影响最大。2006年,巴斯奈特在《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一文中再次对比较文学的存亡问题提出了警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向强调比较文学“跨文化/文明”特质的中国比较文学界,对此也进行了深入得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季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为关于对故事体裁做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实际上由比较文学牵连出另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比较故事学。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论断是:1.认为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3.汉译佛经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应将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5.应偏好“比较文学中直接影响的一派”。  相似文献   

15.
邹建军教授《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是一部探赜钩深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我很乐意向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基亚的《比较文学》和谢弗雷的《当代比较文学方法与视野》为研究文本,从两者的目录编排入手,比较了两本书的构架、层次、对比较文学的不同定义、对总体文学的不同理解、对翻译研究的不同角度,从中追溯比较文学这门年轻而开放的学科在几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因而阐述了对比较文学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从赛珍珠的书信出发,对她小说中“中国人”这一中国元素进行了研究;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研究了《大地》、《母亲》、《龙子》、《同胞》等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坚强和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脱离群众;最后总结性地提出赛珍珠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和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总是和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就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乐黛云教授率先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建立起中国大陆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她就像一面大旗,一位领袖,指导着和吸引着中国各界学者介入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她鼓励,参加,介入,推动。在她的带领下,中国比较文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世界比较文学学术的前沿,让国外学界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二、把国外最前沿的学术理论引入到国内,活跃和更新了中国本土的学术;三、比较文学的方法给许多的传统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化工作。目前,中国比较文学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第三个阶段的集中体现者。如果没有乐黛云教授的积极推动,中国比较文学就远远没有现在的辉煌成绩。在推动中国比较文学事业发展的同时,乐教授个人也在比较文学原理、中西比较诗学、跨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年是乐黛云先生80华诞,《邯郸学院学报》全体同仁怀着崇敬的心情,特设"学术名家.庆祝乐黛云教授80华诞"专栏,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专程拜访了乐黛云先生,并围绕什么是北大精神、对北大的忠诚、走上比较文学之路、世界比较文学的三个阶段和人生感悟等广泛话题采访了乐教授。同时,本刊还刊登了著名美学家,山东大学前校长,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曾繁仁教授撰写的《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一文,与访谈录一并发表,两文交相辉映,共同庆祝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乐黛云先生80华诞,恭祝她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20.
邹赞(以下简称“邹”):刘教授您好,您30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比较文学的普及与应用工作,编撰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在教材编写、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机构组建、学术团体建设,以及社会实践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恰如学界所传,“刘献彪现象”堪称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您在昌潍师专的“小舞台”上大显身手,为中国比较文学事业振臂高呼、增砖添瓦。我关注到,您在研究生班学习的专业是现代文学,早期写过有关鲁迅、郭沫若、夏衍以及《新青年》方面的文章,从专业学习的角度上讲,您是从现代文学领域开始涉猎比较文学的相关论题吗?您后来特别注重比较文学的学科史研究与资料编撰,是否与现代文学的学术训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