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课题通过学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资料,梳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效果.通过典型案例的质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生个体辅导中的运用,是面对寻求问题解决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不但需要针对问题使用具有治疗取向的干预技术,还需要并重使用针对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特征的积极取向的辅导技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综合辅导效果.通过个案,与质性分析相补充,本研究认为在学生个体辅导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具体包括:排除偏见,充分了解情况;发现优势,消除关键需求缺失的紧张感;发掘资源,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2.
论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对个体心理发展内在机制问题的探讨已成为当前国际发展心理学的前沿课题。动作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基本能力,通过研究个体早期的动作发展规律、特别是动作在早期心理发展中的组织与建构功能;研究动作给个体所带来的各种认知、社会交往与情感经验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在作用过程,以及特定动作作用的发挥与一定的文化及家庭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可以发现,个体早期动作在心理起源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基于积极视角对传统心理学展开的新兴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关注人类心理健康,以促进人类幸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展开研究。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在求学探索中产生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心理素质持续发展。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语文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探索语文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它经历了解放前模仿引进西方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建国后至1980年代初实验与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以及1980年代后的系统研究阶段。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语文教育心理学具有注重实证研究的良好传统,基本建立了学科的理论体系,推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心理学与语文教育结合不紧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联系不紧密、与新课程改革联系不紧密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注重实证研究、针对各学段学生加强语文学习心理的研究、面向实践研究解决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新问题等,应是语文教育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A0):168-170
心理弹性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能力与发展过程的统一体。通过对目前心理弹性研究内容的综述,文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普通人群的心理弹性,注重心理弹性的普遍性;其次个体的心理弹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中应注重心理弹性阶段性与情境性的特点;最后个体的心理弹性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的内部、外部保护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辅导中,如何使学生在自我适应和适应环境两方面都得到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对个体的自我概念、社会适应性等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研究,但个体的适应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涉及的心理因素较多,因此,本文拟从理论上对个体适应的含义、心理机制及其相互联系等问题作比较概括的分析。 一、人类个体适应的含义 “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一切有机体都必须适应它们的环境,才能生存、繁衍。动物的心理活动使其能在环境中探究、定向,作出合适的反应。人类是动物演化阶梯的最高阶段,它不仅具有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文献综述为主的方法,探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模式、思维训练、心理机制等问题。为此,着重讨论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尤其是实验问题时的心理模式、问题表征方式和解决策略以及在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在外语教学法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提出了要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想法的提出对教育学,乃至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外语教学而采取各种方法。但是,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往往被教师所忽略。下面就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心理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化发展心理学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的薄弱局面需要从方法论上进行变革,应运而生的文化发展心理学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本文就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前提性认识进行了分析,并从文化发展心理学视角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文化发展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机能发展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心理发展是主体在文化实践中的不断建构。分析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和个体意义建构的过程,是理解心理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且通过类型比较和心理表征意义分析,揭示青少年心理发展状态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袁晶 《课外阅读》2011,(9):19-19
犯罪心理机制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犯罪心理机制的问题研究出现了很多学说,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与个体犯罪心理之间的关系,国内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未来教师系统性心理学知识的培养是当今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知晓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并解决其问题成为未来教师系统性心理学知识培养的核心定位,同时教学过程中高效性协同作用策略的应用,个体心灵潜能的发展,自我认知机制的形成是他们获得坚实的专业化心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教育十分强调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而活动理论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个体主动性发展的动力问题。因此,活动理论为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心理素质教育强调活动设计和反思体验就是活动理论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核心是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创新心理结构解析为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实践能力、知识积累等四个特征,从实践教学中阐述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培养学生创新心理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妙语这一有意味的美学形式的诞生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观念相似性上的同一。其深层心理发生机制在于逻辑与旧逻辑或错误逻辑的某种匹配关系,其功能表现为心灵缺失的满足与美这理想的生成,妙语之解释,最后得出妙语因其能创造新感觉,酿造新情感,恢复认知理性以及它所蕴含的不可重复的,瞬间的,个性化的,经验的意义而担当了令人解放的责任意味。  相似文献   

16.
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咨询技术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治疗形式,具有比个别心理咨询影响广泛、咨询效率高、效果明显易巩固的优点,特别适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够缓解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相对不足,解除学生对个别咨询的顾虑。团体咨询以其高效性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作用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吸引、留住他们,并使他们得到发展,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以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为基础,提供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和宽松的工作氛围,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充分授权,提高参与感,提供学习机会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检索已成为一种自然的学习行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的强弱将会影响个体利用网络的效率和知识获取的效果,因此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个体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能力。但是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还较差,缺乏有效的检索策略,且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疲劳。个体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受个体心理特征、已有知识与经验、任务特征及选用的网络系统本身等因素影响。在网络信息检索过程中,个体可以采用合作策略、学习或观摩策略、支架策略、检索反思策略和焦虑弱化策略,将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的过程,完成信息检索,实现知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Argument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at classroom word problem solving is more-and also less-than the urgent analysis of a factual structure,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essentially a species of a social-cognitive activity. Word-or story-problems, presented in classroom contexts, represent textual and pragmatic patterms of a certain grammaticality. To present a problem verbally to a student means to organize a fact in some way for the attention of a problem solver. There is not only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blem text itself by which situations are denoted, but there is also the stimulative nature of the social-pragmatic context which shapes the student's textbook-problem solving behavio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ies showing, for example, that subject matter related attitudes towards a problem frequently do not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blem solving efforts; that students often solve problems correctly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m; and that false contextual expectations can lead to abstruse errors of understanding and to peculiar solution attempts.The studie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can become sensitive and skilful in perceiving and capitalizing on subtle textual and contextual signs pointing to the solution and anticipating its pattern. It seems that usual textbook problems let students get accustomed to certain courses of processing where a simple fact, like whether an equation works out evenly or does not, can stop the process or push it furth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deeper reason for the observed textu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understanding and problem solving lies in a fundamental weakness of the student's epistemic control behavior. The psychological and instru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i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两部作品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及叙事模式上表现出诸多不同,然而作为在各自领域获得较好声誉的两部作品,仍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作为灾难文学可资借鉴的经验。身份认同、内在价值追求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高度契合,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小说与电影在各自领域的声誉。与此同时,不论《余震》从个体的层面出发,还是《唐山大地震》从群体的层面出发,将现实关怀深入到更隐秘丰富的内心世界,突破伦理道德的肤浅表达和意识形态的简单图解,在灵魂的自省以及文化的反思中,释放其应有的艺术张力和社会功效,是灾难文学普世性价值及其主体性建构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