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了解教师教学状况、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但对其有效性的质疑声从未间断。通过对学生评价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部分学生认识到评教工作的意义及必要性,但还存在评教的目的不明确、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一般、评教的指标体系不合理、宣传工作不到位、评教结果的反馈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在今后的学生评教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视角的评教指标体系;加强沟通与交流、重视评教结果的使用与反馈。  相似文献   

2.
学生评教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高校开展学生评教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影响逐步扩大和深入。一些高校建立了针对每一门教学科目的学生评教制度,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被纳入学生评教的范围。很多高校开发了学生网上评教系统,使学生评教更便捷,更有利于对评教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通过学生评教,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评价的状况,转而能够主动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通过评教,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教学相长,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思考,同时也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对于保证学生的学习利益、发挥学生主体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评教水平中等偏上,评教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随意性,客观性难以保证,评教行为存在一定偏差.高校应增强学生评教的主体意识,设计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加强评教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积极落实评教...  相似文献   

4.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学生评教系统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存在数据偏差,导致学生评教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降低。通过深入分析评教数据偏差产生的原因及现有改进方法的局限性,运用信息熵理论找出评教数据的隐含信息,建立偏差识别模型和评教分值修正算法。通过向学生、教师、管理者反馈评教信息熵,促进学生转变思想、积极评教,提高数据信度;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达成学生评教的三方共赢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生评教已被国内多数教师和学生接受,但从对某高校学生评教的调研数据中可以分析出,学生评教还存在主观性太强、评教结果利用尚欠科学性等问题。这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学生评教初衷是相违背的。教学质量的控制应以前馈控制为中心,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与效度;加强对教师的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规范评价行为;加大信息利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变革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改革路径:一是建立基于用户主导特征的人本化学生评教取向,从学生角度审视评教内容和指标表述,评价组织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二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变革学生评教方式,增加评教次数、增进师生互动,让评教变得及时、便捷;三是合理应用学生评教结果和评教系统大数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利指导。  相似文献   

7.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生评教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实质在于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评教,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通过对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问题进行基本理论的辨析,分析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蕴涵,进一步明晰学生评教有效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双重性因素,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目前高校开展“评教”的较多,而开展“评学”的很少,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因为“评学”与“评教”同等重要。此文通过对齐齐哈尔医学院“评学”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证实了“评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双 《天中学刊》2010,25(2):68-70
学生评教的最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教师改进教学,学生评教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评教工作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对评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评教指标体系和评教方式不科学,对评教结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学生评教最好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评教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普遍手段,但是正面临着诸多批评和挑战。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发现,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其参加评教的行为选择,进而决定了学生评教制度的运行绩效。大数据技术能够高效批量处理多类型海量数据,精确分析学生评教数据,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基于大数据的评教系统不但允许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真实地表达和追求自己的利益诉求,而且可以通过约束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提高学生评教的效度。我国高校应该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的运用,推动大数据技术与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主要途径。在对我院2001年至2002年对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学生、同行、专家三条线评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评教方式宜采用学生评教为主,同行与专家评教作为补充;评教结果应作为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决策的参考信息及教师教学工作的反馈信息,不是奖惩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忽略了学生考试成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同类课程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由此,文章提出了一个结合学生考试统计数据的新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计算方法,并以该指标体系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一个基于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课程教学评价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通过网络实现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及数据收集;通过网络实现对学生的在线考试及相关数据的统计;最后,将两者结合实现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从实际运行比较结果来看,该评价系统能够对于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大数据教学测评系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以广州市花都区七所试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应用大数据教学测评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大数据测评系统在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仍然处于浅层次,师生在应用过程中师生普遍对大数据教学测评系统持有肯定的态度。随后从理念先行、分类分层、协同发展、校企协同等四个方面提出大数据教学测评系统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推动区域个性化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一般对教师都有最低课时工作量要求,但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致多数教师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文章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从学生、教学督导、同行专家、管理者四方面,构建理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15名相关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教师按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权值按学生0.5、督导0.25、同行0.1、管理者0.15核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得分高者确实是大家公认的教学上的“名师”,学生评教与督导组评教的成绩区分度大,二者几乎正相关。采用该评价指标对同一名教师担任的3门课程逐一评价,其评价的结果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网上评教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评教的准确性,又可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评教方式.本文以我校2005-2006学年学生网上评教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如何改进网上评教工作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息熵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哪些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依据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从而得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而为教师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与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涵义和主要方法,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评价系统中的应用,并从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大量数据中找出了数据间的关系,为提高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stitutions asse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various ways, such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 peer evaluation and self-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feedback continues to be the main teaching evaluation tool. However, most of such forms includ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teaching that the institutions deem important and may not adequately reflect what students perceive to be good teaching. This study explored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good teaching via a survey with students from two faculties at a Singapore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asked what characteristics they thought constituted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of teaching: preparation and organizatio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thinking, enthusiasm and delivery. It was found that whil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ere highlighted for the first four categories, the last saw recur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attribute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hese two aspects weigh in significantly in the way students perceive whether the teacher is effective. The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nd the design of student evaluation forms for more accurate assessments of teacher ability and foci on areas of improvement. This study is potentially useful to teachers, as kn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that matter to students could help teachers determine for themselves how to maintain or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9.
中欧教育实习现状及改革趋势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教师教育的实习体制尚待完善,在实习规划和管理、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实习效果和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相比之下,欧洲各国的教育实习方式均有独到之处,在实习计划的设置和过程管理、评估以及与中小学的合作模式方面,有许多改革和创新方法可供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考核及激励机制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强,经费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不善等问题。该专业实践教学须建立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