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加强,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类型上均明显增加。从地质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分析,认为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以满足我国地质行业市场需求。通过分析单一教育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问题,指出地质类研究生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模式的转变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硕博连读、企业培养和工程硕士是今后我国专业式主体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王洪福  李怀龙 《考试周刊》2012,(34):117-118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情景提出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作者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教学实践探讨.发现运用抛锚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原理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状况,笔者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所地质类高校共53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该课程教学目的是调节心态,优化地质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目前地质类高校大学生最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是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及自我认识方面;情境模拟、案例分析、氛围创设、实践或活动锻炼模式、审美或音乐熏陶模式等是地质类高校大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军事运筹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知识应用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在军事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中教学工作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创新,而且越来越多新的教育形式被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这为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有利条件。而文章就主要对高中历史课发散式教学理念的整合应用进行研究,明确发散式教学意义和要求的同时,更好地运用发散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历史课程,从而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学习更多历史知识,进而为高中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质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加强,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跨专业研究生加入到地质学研究生教育中来。跨专业研究生的地质专业知识薄弱,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必须足够重视,而基础学科知识的补充是首要问题。通过有选择性地限制跨专业考生的资格、采取分班授课的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地质实践教学等多种措施可以提高他们的地质专业基础水平。同时认为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发挥专业优势、有机地与地质专业结合是培养地质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跨专业研究生刻苦努力是顺利地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徐晓楠 《教师》2012,(32):44-45
研究生教学具有研究性,教师应研究教学内容、讲授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要关注工作实际,不断更新知识,拓展教学内容的研究范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和授课效果,而教师的责任意识,是研究生研究式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数学地质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在教学中存在数学推理较多、软件操作困难以及应用前景不明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措施、加强应用教学、增加实践机会和介绍学科前沿等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数学地质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总结提出了“快乐地质”的教学理念,阐明了其含义和重要意义。着重分析了“快乐地质”在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过程中的实践,认为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地质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其中的关键,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场所、教学时间、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调了正确理解教学要素的完整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的获取是一种快乐以及有效的知识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和记忆特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地质特征与教学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想、体系组成和地质特征,认为该野外地质走廊地质教学资源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典型性、稀有性、科普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多学科并举、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显著,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该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将使众多的学生受益,具有十分广阔的教学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质专业为国家照顾专业,通常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享受降分录取的照顾政策,因此吸引了大量低就业率、低就业待遇专业的学生报考地质专业。但是,如何把这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地质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地质跨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地质学基础理论、地质实践技能和地质思维的特点,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地质基础知识、提高地质实践技能以及严把硕士学位论文关等措施,借此实现地质跨专业研究生与地质类专业研究生的同等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地学实习基地是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摇篮。本文根据综合地质实习尤其是油气类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以柳江盆地及邻区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为核心,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拟定了油气地质相关的实习内容和考察路线;最后针对地质实习教学的现状,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出发,提出了野外地质教学的理念、节奏、方式和程序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了理解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情境,国家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不同目标,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厘清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是研究生教育扎根并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实践,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组织与制度逐渐嵌入社会结构并不断优化调整的动态演变过程,既有“现代化”的共性特征,又有“中国式”的本土性格。人的现代化、知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是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四者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互动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当前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面向2035年,其目标达成需要具备学科布局优化、价值属性彰显、治理特点形成和世界意义显现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工程系统工程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工程系统工程基础》的建设体会,对工程系统工程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课程特点和创新点,立足于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研究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工程特色探索了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工科研究生系统工程思维的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对于多学科交叉的瓦斯地质研究生,形成和推进适合的培养模式,是解决导师指导不够、研究生科研训练不足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等问题,为地矿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多年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提出的"导师团队式"、"科研主导式"和"学术交流式"的研究生综合培养模式,保证了扩招形势下瓦斯地质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指导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暴露式煤田日渐勘探完毕的情况下.寻找隐伏煤田的任务愈加迫切,煤田物探的工作也愈加重要。《煤田地质与勘探办教学已成为培养物探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社会培养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开拓能力的新型知识人才,就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从事《煤田地质与勘探》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教学内容《煤田地质与勘探》分为煤田地质学和煤田勘探方法两个部分价别介绍了煤的物质成份、成因及用途…  相似文献   

17.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是国内外地质及石油高等院校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基于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系统优化、教学方式的积极改革、实践环节的系统设置和考核方式的灵活调整,构建地震资料地质解释课程研讨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中国东部地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基地零散,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基于山东省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现象、众多的国家级地质博物馆、标准地层剖面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首次提出了构建"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这一目标。该野外地质走廊教学内容丰富,具多学科并举、交叉、综合的特点,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本校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优化"分布式发电与微型电网"的教学内容,使研究生能够接触电力领域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同时引入"研讨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多样化考核方式,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对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高素质地质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时代,地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分析高素质地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就地质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化,社会和信息化课题,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地质人才的几点途径:教育思想要以素质为核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