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长春 《新高考》2009,(10):24-25
综观世界历史的五大法系。中华法系、印度法系和阿拉伯法系,都因不适应商品社会的需要而在近代中断了,唯有罗马法系和英美法系传播于全世界,而英美法系关于财产权的规范也采用罗马法的原则。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有人认为这是宣扬帝国主义扩张。  相似文献   

2.
刘森林 《教师》2013,(26):127-128
美国法与英国法同属于英美法系,即普通法法系。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的,与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相对比的一种法律制度。美国在独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最终于18世纪中叶确立了普通法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十九世纪后期起,就离开英国法律独立发展,因此美国的法律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制度法律文化方面简述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法律以封建法统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法系。在封建社会,历朝代表性的法典都采取以刑为主、民刑不分的编纂形式。这种编纂形式曾经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由此,英国学者梅因在其所著《古代法》一书中曾经断言,中国古代根本没有民法。我国法学界也有人曾得出结论,即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只包括刑法,没有民法。他们还从中国封建法中有关财产关系的规定看,其调整的原则是超阶级的强制;其制裁的  相似文献   

4.
耶林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迄今为止,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典范,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它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它曾在欧洲大陆产生过空前的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达的罗马法历尽数百年的历史洗礼与考验,直至今日依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彩.而英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可以说是发端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习惯法,到13世纪逐渐建立了以普通法为核心的法律传统,虽然它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较小,但不能说没有.从多个角度探析在英国法制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以再现罗马法对人类法律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比较法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后,惩罚性赔偿制度就在学界引起了诸多争论。文章试图从我国古代法制史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法律(包括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横向纵向比较,对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的轮廓进行较为清晰的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罗马法是现代民法的历史渊源,它对各国民法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经济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认为罗马法是后世民法的根源,各国民法在不同的程度上都继承了罗马法,是对罗马法的发展。对罗马法与各国民法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完善现代设计经济体制下的法律体系,促进法律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达到了古代世界法律发展的顶峰。罗马法之所以如此发达,具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古代罗马商品经济的发达、自然法的理论指导、罗马法学家的作用以及罗马统治者对法治的重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耶林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迄今为止,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典范,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它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它曾在欧洲大陆产生过空前的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达的罗马法历尽数百年的历史洗礼与考验,直至今日依然焕发着夺目的光彩。而英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可以说是发端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习惯法,到13世纪逐渐建立了以普通法为核心的法律传统,虽然它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较小,但不能说没有。从多个角度探析在英国法制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以再现罗马法对人类法律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典中并不存在着部门法划分,重刑轻民既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民法始终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是并不能因此否定民法的存在。传统律典中的民法受传统的“禁暴止奸”的法律观念和家族本位的公法文化的两重影响。使其没有能够顺利地朝着权利本位的阶段发展,而始终停留在义务本位的阶段,并体现出如制裁手段刑罚化等特点。后继的民法典不仅在观念而且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上,都借鉴了传统民法。这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传统律典中民法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政治生活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中心,相应地,政治权力安排影响社会各领域,罗马法律人格制度的构造亦不例外。罗马法中法律人格制度的构造是由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政治结构决定的,这种制度并非来源于个人的伦理尊严,而是家庭的政治地位。与现代民法中的个人属性不同,罗马法中的人格具有团体属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张历凭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时约4000年,历史遗产特别丰富.作为名列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也曾独领风骚数千年.本文拟就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特点,谈一谈自己的拙见.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中的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分别代表了古代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法律制度,其中的法律思想也不同。造成它们法律思想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试从自然条件及生产方式、国家管理体制、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律文化》是美国学者埃尔曼的代表作,也是现今英语世界唯一一部比较法律文化的学术专著.它着重研究了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在法系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法系之间法律文化的共同和相似之处,是法学界公认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对书中写到的不同法系的主要特点进行解读,以分析不同法系形成之民族根基,并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古代罗马社会传给我们有形的精神文化遗产中,最著名的一项就是罗马法。罗马法既是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也构成了近现代西方法和法学的历史基础。为了更清晰的认识罗马法,本文从不同的视角,简述了罗马法的三个特征:法与法律的对立与统一、宗教与皇权的结合、保守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法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在不同区域范围,由于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古罗马留给人类的文明成果之一,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通过对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的过程学习,使学生形成尊法,守法,护法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素以完备著称于世,中华法系由来已久,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在法律思想方面,一直表现出德主刑辅,重伦理轻法律的特点,面对发展几千年,思想体系纷繁复杂的法律思想史,真有一种浩如烟海的感觉。本文拟从继承法这一部门法几千年来的演变中,察知这几千年来中国法律思想的一点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民法法系中的“原因”概念萌芽于古罗马法《学说汇纂》的条文。评论法学派于14世纪在利用古希腊哲学对罗马法文本解读中提出了一般原因学说。后经院法学家于16世纪对罗马法、亚里士多德哲学及托马斯哲学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契约效力基础的原因理论,即,允诺得到强制实施必须基于两种原因:允诺人践行了慷慨美德或者交换正义的美德。近现代及当代契约理论对契约效力解释力的不足突显出已经衰落的原因理论的哲理优势。事实表明:第一、法学不能孤立于哲学,离开了“最终目的”这一精神中枢,契约法就变得无法界定。第二、法律应该根植于道德,并弘扬和促进人类的善德,契约的效力原则应该反映人类在允诺中的多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合同是民法最重要的法律概念之一。但在民法领域 ,对合同的定义也有种种分歧 :大陆法系合同的定义来自罗马法 ,依罗马法 ,合同为当事人间发生债权债务的合意即契约 ,在罗马法中 ,契约被定义为“得到法律承认的债的协议”[1]。大陆法系民法基本上承继了这一说法 ,将合同定义为是一种协议。如《法国民法典》所规定的合同定义为“合同为一种合意 ,依此合意 ,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第1 1 0 1条 )《德国民法典》第 30 5条规定 :“以法律行为发生债的关系或改变债的关系的内容者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必须…  相似文献   

19.
浅析无因管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源于古罗马法,近代各国民法建立了相应的无因管理法律制度。无因管理法律制度在道德、经济、法律上都有着现实的意义。因无因管理根据构成要件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分类,随之也产生了不同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实信用原则产生于古代罗马法,现已成为各国民法领域的一项普遍指导性法律原则。实践证明,诚实信用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诚实信用原则作指导。为此,必须贯彻诚实信用原则,重塑市场经济主体诚实信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