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纲"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从近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实词、虚词的考查方式主要是综合性的辨析筛选题——实词的考查主要是辨析同义  相似文献   

2.
陈延春 《高中生》2010,(11):8-9
【命题趋势】 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考生必须十分重视对成语的复习。  相似文献   

3.
高考几乎每年都考成语。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成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但绝大多数试题都是考的成语,今年全国高考共有17套题.就有13套题考了成语。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其考查仍将是今后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7,(Z4)
金牌教练精讲考纲细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涉及虚词、实词和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的运用三项,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能力层级为D级。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对象,主要是成语。自1992年高考考成语。已考了15年,它强调的是在具体语境中成语的使用。因而我们不仅要勤查成语词典,知道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还要讲究技巧,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语法功能、感情色彩、敬词谦词、一词两用,避免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1)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正确使用词语,即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查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近年各地试卷此题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高考也可能出现综合考查的命题,或者在语言运用题中穿插考查。不管命题形式是否会出现变化。大家一定要坚持扎实复习,做好语言积累,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分类型讲解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延春 《高中生》2010,(33):8-9
【命题趋势】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⑴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  相似文献   

9.
语文科“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单项选择题有三题,共9分,分别为实词(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虚词(关联词语等)的考查,成语的使用辨析。2002年高考题量仍是三题,除成语辨析与往年相同外,其它两题的考查有些变动:虚词的考查改为近义虚词的辨析,实词的考查改为词义的正误辨析。这些变化,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总的来说,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必须了解有关词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词的意义;词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又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以及成语的出处、结构、意义等。再则,多做一些相应的习题,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提高我们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解答这类题目要比选择填空难些,因为它不仅考核用词造句的能力,也检查词语积累的量和质(指词语的写法、读音和意义,尤其是词素义的掌握),要填写的又有实词、虚词(包括关联词语),词素、词语或成语等等。要能准确填写相应的词语可有以下几法:  相似文献   

11.
《学语文》2005,(1):8-10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正确使用虚词(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修改两种)、同义词的辨析、熟语使用(以前重点考查成语,从2004年开始扩大到熟语)。这个考点,特别关注考生的语言积累,因此,考生平常要有意识地作好收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09,(4):157-157
语文考试的范围,一般包括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阅读、作文三大板块或专题。先说语言知识方面,常见的题型有字音字形,词义辨析及选用(包括实词、虚词、成语及熟语),句子方面主要是改病句或改错,修辞方面则有句子的连贯等。这些题目中,字音字形虽可静态考察,但由于汉语中有不少多音多义字,则也会产生分歧。至于词义辨析及选用、改病句或改错、句子的连贯等,则不宜静态考察,换言之就是要有一定的语境。若只是人为地提供一些语言碎片,  相似文献   

13.
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此,笔者针对考点谈谈对文言实词复习的一点建议。首先,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虽然考试没有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全国高考命题秘书长张伟在文章《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中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察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该怎样备考呢?一、熟语特点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具有下列特点:1、结构的稳定性。熟语的结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乱加改动。如"胸有成竹"不可改成"有竹成胸"。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词语考查的要求仍然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07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中有13套考查到成语的使用。由此可见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规定的考试内容,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而且考查频率高,那么归纳起来成语的考查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搭配不当、用错对象、不合语境、谦敬错位等方面。命题形式以客观题选择题为主,复习中要熟知这几种类型并积累大量的成语,准确辨析它们的意思和用法,以便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8.
叶家珍 《新高考》2004,(10):10-11
2004年的语文科《考试大纲》在明确词语方面的考查要求时,第一次提出了“熟语”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格言等在内的词语都在考测的范围之内,词语的考查范围明显扩大了。  相似文献   

19.
《教学月刊》2004,(4):55-56
标点符号纳入了今年的考试范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所谓“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比成语的范围广。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一条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将此改作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成语”改成了“熟语”.那么“熟语”包括那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