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生物教学中常常提到“生命活动”一词,生命活动多种多样.象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动物的捕食、消化、排泄。细菌的分裂,病毒的复制等等。但对于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却难于回答,而恰恰这正是理解生命活动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内化语言,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学习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谈“桥”导入,板书课题,提“示峡”字,质疑“生命桥”的含义。2.交流课前读书感受。3.…  相似文献   

3.
生命     
画家说:“最好的东西是色彩。”囚犯说:“最好的东西是自由。”母亲说:“最好的东西是孩子。”假如问我,我则回答是生命.生命让我敬重和珍惜。  相似文献   

4.
朱文芳 《教师》2019,(3):16-16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关怀生命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理念彻底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变“教”为“学”,轻“传授”重“体验”,从书本走向生活,没有规训只有自主,尊重学生的生命自主权,让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视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善待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以求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塑造灵魂。  相似文献   

5.
为生命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生命既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又是科学基础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教育要把“为何而生”和“何以为生”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完整性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6.
2012年1月12日~14日.香港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的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我十分荣幸地跟随导师郑晓江教授参加了这样一次大盛会.它齐聚着来自我国港、台、内地的生命教育专家们。这是一次心灵之约,更是一次生命之约,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生命及生命教育中的故事。其间,我有幸在香港宝血会培灵小学观摩了纪清芳教授关于“创造力与沟通艺术·生命意义”的教学示范课。可谓收获颇丰,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精辟地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我们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人格完善,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鲜活与生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从网上搜索“生命教育”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台湾关于“生死教育”的章,后来读到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肖川教授也说:“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具体到学科教学,如何“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明确“人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人”却并非易事。于是,生物教学过程就成为我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生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的课堂。数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生命的课堂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浸润过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姝 《语文新圃》2009,(11):46-48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化”生命的教育,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它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核心.教育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为生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丽芬 《江苏教育》2006,(1A):34-34
1.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从已经发生的中小学生的生命问题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语言的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漠视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以“高度尊重每一个生命,全面提升每一个生命的质量,一切为了每一个生命的发展”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已在全国推广开来,并取得明显成效。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小故事组合而成。“生命桥”主要讲了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追赶到悬崖边,老羚羊牺牲自己生命,而使年轻的羚羊越过悬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尊重生命,彰显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命化课堂”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远发展,让师生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体验着生命的涌动与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语文“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疤痕     
赏析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憾恨.它们在生命之树上留下了许多疤痕.但是树不会因为有伤痛而就此倒下,疤痕永远留给过去。人应该像树一样坚强,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过去,却可以努力现在、创造未来。只要不放弃希望,顽强地与痛苦抗争,你的生命就会有愈加甘甜的收获。而痛苦,留在你生命中的“疤痕”,也将变成一幅激动人心的图画。  相似文献   

16.
张艳 《江苏教育》2014,(3):75-75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依据生命的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滨 《广西教育》2014,(1):28-28
在我国,首先提出“生命化”概念的是哲学家黄克剑教授。“生命化教学”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基点,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使生命得以完善、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生命化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富有无限活力的教学境界,它是对儿童的关爱、理解、成全与信任,是实现师生生命涌动的成长历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化境界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三个“对话”。  相似文献   

18.
吕谦 《四川教育》2004,(12):21-21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  相似文献   

19.
生命道德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教育学的“视界”.但教育究竟应当如何关注生命,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种视角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伦理层面梳理生命、道德、教化三者的关系.谈论道德的教化问题,关注教育整体对个体生命的基本态度是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一、生命教育与高效课堂 2006年,由我主持研究的省级教科研成果——构建“五步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了构建“生命课堂”的课堂目标。之所以今天再次提出,是因为我认为:教师、学生是学校中鲜活的生命个体,呵护自然生命、完善社会生命、涵养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师幸福、学生自信”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生命的完善与美好应是教育最大最持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