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一节调研课上,教师出示主题图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随后列出算式24+9,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算理和算法(可以想一想、写一写,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学生在交流中出现了这样的思路:(1)4+9=13,20+13=33;(2)4+6=10,  相似文献   

2.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思考性的必然反映 ,它的本质在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它所提倡的就是一种探索、一种思维的创新。面对新教材中出现的“算法多样化” ,老师该怎么理解、怎么处理呢 ?就此 ,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没有“个性化”就没有“多样化”在传统教材中 ,对“数的运算”无所谓算法多样化 ,往往强调的只是一种编者主观认为最优或较优的算法。比如 :计算“9+ 3 =□”时 ,便选用被一贯认为是最好方法的“凑十法”(9+ 3 =9+ 1+ 2 =12 )。因此 ,教材中呈现出的也就仅有此法 ,而无它法 ,学生也自然地、被动地“接受”这种教材(或教…  相似文献   

3.
李云 《高中生》2013,(5):45-45
至少有多少人及格解答过程如下:每道题的答错人数(次序不重要)为:26,21,19,15,9。第三分布层:答错3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6+21+19+15+9)/3=30。第二分布层:答错2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1+19+15+9)/2=32。第一分布层:答错1道题的最多人数为(19+15+9)/1=43。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老师讲了大数学家高斯计算1+2+3+…+100的计算技巧,接着老师便用这个故事改成了100位同学相互之间握手的问题:100位同学两两握手,每两人之间只握一次,则一共握多少次手?我们简洁地称为"握手问题",计算方法也有多种,但我更喜欢"先允许重复"的算法.即若允许重复,则每个人都和其他人握了99次手,于是有:99×(100÷2)=4 950(次)。  相似文献   

5.
刘英 《四川教育》2004,(12):44-44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解题的不同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思考角度,比如“凑十法”就并不是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好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只要解除了对学生的束缚,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我们来看看学生是怎么计算“7 6”的:生1:把6分成3和3,7 3=10,10 3=13。生2:把7分成3和4,6 4=10,10 3=13。生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 5=10,2 1=3,10 3=13。生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生5:摆学具。先摆7个,再摆6个,一共13个。生6…  相似文献   

6.
很长时间以来,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我们一线教育教学T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这本来尤可厚非。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再次深入,这样的备课在教学巾似乎不人实用了,在教学过程巾还经常出现“扣壳”现象,分析其巾原因,丰要还是教师依赖“静态的教案预设”,以至于忽视了学生“动态的学案生成”。例如:修订后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例题:35+37。教材的编写预设是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弄清算理;再列竖式算一算,掌握算法。  相似文献   

7.
一、看图写数。(每空2分,共6分)()▲▲▲▲▲▲▲▲▲▲▲▲()()十位个位二、先观察,再填数。(每空1分,共10分)1.找规律填数。12151827()10()2025()2.在□里填数。3 □=7□ 8=130 □=5□ 7=16三、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8分)4 8=2 9=7 9=7 5=4 7=6 5=7 9=10-4=9-4=19-10=8 10=6 2=16-4=10-7=5 8=4 9=9 9=6 10=13-0=17-4=6 6=7 8=10 9=9 6=8 8=5 8-3=4 6 8=19-9-7=四、填空。(每空2分,共16分)(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3)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4)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4,这…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等活动,认识10,会写10,掌握10的组成、分解等知识;(2)培养学生的数学对应思想。教学过程:1.学生口答:(1)从1数到9,从9数到1;(2)在口里填数。2.看图数数10。教师挂出右图,要求学生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几个气球?3.看计数器、直尺、点于图认识10。(l)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9个珠子,又拨上1个珠于,要求学生数一数共拨了几个珠子?教师又拨去1个珠子,要求学生回答还剩几个珠子?(2)教师出示直尺图让学生观察思考:0至9之间有几段?在第9段后添上一段后,总共…  相似文献   

9.
案例“十几减9”的教学片断。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15位客人,现在已经来了9位,还有多少位客人没有来?2.列出算式后,学生独立解答。3.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生1:我是用小棒摆出来的,先摆15根小棒,再拿掉9根小棒,还剩下6根小棒,所以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2:我是数出来的,10、11、12、13、14、15,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3:15-10=5,5 1=6。生4:15-5=10,10-4=6。生5:因为9 6=15,所以15-9=6。4.尝试练习。13-917-9在独立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和交流,并有意识指名几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说算法。师:13-9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相似文献   

10.
[病例1]学校派1 7名男同学和1 3名女同学到市里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夜晚安排3个人住一个房间,需要几个房间? [病症](17+13)÷3=30÷3=10(个) 答:需要10个房间. [诊断]“病症”错在没有考虑男女生不能混住这一基本生活常识,所以正确的解答方法是分别计算男女生各需要几个房间. [处方]17÷3=5(个)……2(人) 13÷3=4(个)……1(人) (5+1)+(4+1)=11(个) 答:需要11个房间.  相似文献   

11.
一、头同尾补请大家观察如下算式:21×29=609,23×27=621,25×25=625.两个因数的十位数相同(称“头同”),而个位数的和为10(简“尾补”).算法是尾×尾作为积的十位和个位,不足10的用0占位,然后把头×(头+1)的结果写在积的左边,这种简算的理论根据是:设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10a+b和10a+(10-b),则(10a+b)×[10a+(10-b)〕=100a2+100a-10ab+10ab+b(10-b)=100a(a+1)+b(10-b).其中b(10-b)就是尾×尾,a(a+1)就是头×(头+1).例如81×89=100×8×(8+1)+1×9=7200+9=7209.二、…  相似文献   

12.
1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激疑情境 数学教学中,把握好导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简算)时,可引这样一个故事导入新课:200多年前,德国大数学家高斯才10岁,一次上课老师出了一个算式:1+2+3+……+100=?  相似文献   

13.
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如能根据运算法则和定律,灵活地采用归、凑、拆、合、转、变、消、略等八法.则可使运算简捷、准确.一、归将同类数(如正数或负数)归类计算.例1计算:(-13)+(+28)+(-47)+(+50).解原式=(28+50)+(-13-47)=78-60=18.二、凑将相加后可得整数的数凑整.三、拆将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进行运算.例3计算:125×(-32)×(-25).解原式=(125×8)×(-4)×(-25)解原式四、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起来.例5计算:3.875×26.32-17.865×3.875-3.875×(-…  相似文献   

14.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教材第96页主题图: 师: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可以怎样列式? 生:9+4。(教师板书:9+4) 师:怎样计算呢?我们用小圆片代替饮料在这张纸上摆一摆吧。  相似文献   

15.
费娣 《四川教育》2005,(12):39-39
【案例一】:对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例:“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第四单元“9加几”。1.知识与能力: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理解进位的概念。(重点是通过计算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满十的概念,理解多样化算法中的一种:难点是对9加几和满十进位的理解及不同计算方法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正源起·追溯·思索【源起】"9加几"作为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历来受到教师们的青睐,经常用于展示课、研讨课的教学。然而,笔者在听了多位教师对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后发现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1)9加几内容简单,很难上出层次感。(2)计算方法单一,就是"凑十法",课堂重复性高,趣味性因而不够强。即使有多样的算法也是为迎合教师的需求而出现。(3)很多学生在学习"凑十法"之前已经会计算9加几,倘若根据教材编排先动手摆一摆再提炼方  相似文献   

17.
宋斌 《河北教育》2002,(9):30-31
一、“生活”引入,启迪思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星期天在广场举行了什么活动吗?哪些同学去过?生:花卉展览,我去过。师:那儿的花漂亮吗?你喜欢花吗?生:那儿的花真漂亮!……师:不仅你们喜欢花,老师也喜欢!老师昨天也去参观了花展。不过老师在参观时,发现二(1)班的两位同学为一件事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多媒体显示花卉图)这是两位同学看到的一处花卉的摆法,两位同学都想算一算一共摆了多少盆花。陈明认为应该是5+5+5+5=20,而张强认为应该是4+4+4+4+4=20。请你用学具盒里的一个圆片代表一盆花…  相似文献   

18.
学生自主探索是算法多样化的源,算理是算法多样化的根。界法多样化使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由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转变,是学生在群体学习环境中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反思各种算法,正确认识每一种算法的价值以及每一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和联系中掌握最基本的算法。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思考和理解,实现各种算法的"存异求同"。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  卡片出示:9+ 1+ 3= 9+ 1+ 5= 9+ 1+ 7=9+ ( )=10  二、新授。  1.教学“ 9+ 5”。  师:咱们来做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 ?请先数出 9根小棒,装进信封里;再数出 5根小棒,装到信封里。  生: (动手装小棒 )  师: (用手捂住信封口 )想一想,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想的 ?先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评析: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例题作了调整,选择了难度适中的“ 9+ 5”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兴趣。〕  师: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20.
<正>【题目】计算下面各题:(1)6+7+4 (2)15-8-5 (3)9+4-6【分析与解】这三道题,如果我们按照一般的方法计算,有的要“进位”加,有的要“退位”减,算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我们采用灵活的算法,把两步计算的先后顺序换一换,那么计算就变得很简便(都可以口算)。计算如下:(1)6+7+4一般算法:6+7+4=13+4=17(先算6加7得13,再用13加4得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