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1月19日上午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的操场上,来自上海静安外国语小学的陆倍倍老师,为参加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的与会者展示了一堂充满乐趣、富有海派特点的低年级体育课,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一、本课的总体评价本课执教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了以学习"立定跳远"为主题内容,采用了基本教材游戏化的形式,创设了"五彩纸砖"的自制学练器材,设计了以《超级玛丽奇遇记》为主题背景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动思结合"、"学练并重"参与身心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身心发展。特别是执教者对基本教材的充分内化与激活,觅到了学生生活中的结合点,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2.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预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课的内容融入在橡皮筋的教学游戏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  相似文献   

3.
李秀娟  张志勇 《精武》2013,(35):81-82
通过分析练习瑜伽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分析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对其传播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倡学校体育(主要是高校)积极开设瑜伽课程。把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甲“学习领域为发展目标,以学,主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本课教学设计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教学情境,通过尝试体验、合作学练、游戏竞赛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罗强 《精武》2013,(19):73-74
通过对高职院校女生瑜伽选项班进行教学实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条件,认为“启发-体验”教学模式能提高女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建立,并针对瑜伽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具体措施,使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更科学规范化,为高职院校瑜伽教学提供理论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说明 本课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通过开发利用废旧物,创编体育活动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通过器材资源的开发,本课利用废旧自行车胎来设计活动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锻炼,在合作活动中学会交往,在竞赛中提高技能,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和策略来达成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职院校女生瑜伽选项班进行教学实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条件,认为"启发——体验"教学模式能提高女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建立,并针对瑜伽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具体措施,使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更科学规范化,为高职院校瑜伽教学提供理论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 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练过程中,逐渐掌握技能,并发展身心.在教学上,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练能力,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及七年级教材为依据,突出《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渗透式教学层层递进实现本课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引领、设疑、介绍规则、自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设计理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本课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希望依托高校体育教学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为此开始逐步探索更多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活动。而健身瑜伽是一种作为高校的体育选修课,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健身价值以及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健身瑜伽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健身瑜伽的相关特点出发,在分析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融合OBE教学理念,提出适合健身瑜伽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健身瑜伽的普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执教了一节《足球:双脚交替踩踏运球练习》课,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享受足球的乐趣,初步感受足球的魅力,了解足球知识,熟悉足球球性,学习足球双脚交替踩踏运球技能,以及认识足球相关安全知识,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师生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积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提高。同时,由于本课双脚交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是心理问题高发阶段,需要适量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模块设置不科学、学情分析不深入、学生参与不积极等问题,无法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运动被弱化、教师专业视野不开阔,学科专业性不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心理障碍,锻炼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瑜伽运动与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相融合,在促进体育模块教学多元拓展的同时,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素养。在瑜伽模块教学实践中,笔者从理论推广、兴趣调动、技能训练、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了合理化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启发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侧手翻技术是水平四《体育与健康》的基础教材,共分5课时进行,本课为第3课时,重在解决蹬地摆腿的翻转和侧移重心.它对提高学生控制身体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和平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教材对学生而言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比较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学生学练积极性的激发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孙运良 《精武》2013,(17):48-48,50
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开发智力,能使学生身心愉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游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合理、有针对性的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蓁 《体育世界》2014,(1):137-138
瑜伽来源于古印度,是近几年来在我国一项新兴的运动。瑜伽通过古老且比较简单的身体技巧对人的身体和精神进行修养的一种运动,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瑜伽被纳入大学的体育教学课程,瑜伽主要是依靠身体体位的的调节、呼吸的控制和思想意识的冥想对人的身心进行调节。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中瑜伽课程的题为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杜美珍 《体育世界》2011,(11):32-33
随着健美操、舞蹈类运动项目的普及,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健身项目——健身瑜伽发展起来,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它具有强身健体、调节身心、舒缓情绪等作用,对处于面临巨大学习压力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不啻为一项很好的身心锻炼方法。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试着对学校增设健身瑜伽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以期得到一个结论:学校开设健身瑜伽课程是对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瑜伽古老而时尚是一种具有身心兼修锻炼价值的运动,易于开展,为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在南京的某些中学,瑜伽作为选项教学的1个内容得到了开展,但仍处在起步摸索阶段,从瑜伽的健身价值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对在中学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中学开展瑜伽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正确看待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笔者认为,体育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三差异"而让学生学习分层次、内容分快慢、教学分形式,从而使全体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三差异"是指学生已有技能储备的差异、学习情感差异(含意志品质和体育学习重要性认识等)、开展体育活动身心特征的差异,后一点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有价值。"学习分层次"是指依据"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武术教材的健身、攻防、娱乐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围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教学理念,运用平板电脑、脚靶等教具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