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跳高竿是用于跳高项目的教学、训练之必备器材,具有外形细长、重量较轻、收取方便等特点。教师如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跳高竿的特点,巧妙地开发、利用跳高竿的潜在功能,就一定会为我们体育课的教学丰富内容、增添亮色、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跳高     
训练跳高运动员,尤其是训练年轻运动员(新手),发展他们的专项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跳高运动员知道什么样的练习对他有效,因此在施教以前,要倾听他们的见解。个人特点在跳高技术中十分重要,没有一个人跳得能与别人一模一样。相对于速度较慢的助跑,运动员也许喜欢速度轻快的助跑,或者相对予距离较短的助跑,他们也许喜欢较长距离的助跑。每一个跳高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每一种特点的技术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部分,<1>助跑,<2>起跳步和起跳,<3>空中动作。限于篇幅,这里仅论述一下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因为这种姿势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1、跳高专项素质训练的成功经验 当背跃式跳高技术出现以后使跳高训练起了很大的变化。背跃式技术的特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向上腾起,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速度。如;朱建华1983年跳过2.37米时助跑后六步平均速度是8.73米/秒,最后一步的速度保持在8.19米/秒。  相似文献   

4.
一、身体形态特点 不是所有身材高的人都能成为跳过运动员,但是跳高运动员(下肢长A/身高×100)的指数一定要高。另外跳高运动员的脂肪率同其他运动项目比相对要求低。身材高、躯干短、下肢长的少年,在训练中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跳高运动员形态突出特点是足弓高、跟腱细长、踝围细、骨盆窄小。  相似文献   

5.
内容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技术”的特点及其原理和锻炼价值。
  2.通过学习,60%的学生能原地跳起做出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20%的学生能起跳后适时沉肩,空中做出“背弓”,20%的学生能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原地跳起过杆动作;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空中身体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技能在跳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心理技能在跳高运动员比赛中的变化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为了跳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能在比赛中得到稳定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正>一、开发背景教具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用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有幸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展示课的内容是八年级跨越式跳高,关于自制教具的开发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跨越式跳高的过竿与落地技术,教学重点是过竿时摆动腿内旋下压,起跳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3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于不同时期的训练特点、原则与外国同时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这3位优秀运动员之所以能获得训练竞赛的优异成绩主要取决于:科学的选材原则;科学化的早期训练特点;教练员使用创新的训练方法;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训练理论体系。这些训练特点与原则方法对我国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以期此研究结果对我国的跳高运动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通常在跳高考试考核时,横杆总是由低向高升,直到无人能跳过时为止。而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根据中学生跳高考试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摸索出将横杆由高向低下降来考试的方法,并且将横杆改为橡皮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考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跳高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跳高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跳高技术和提高成绩的身体素质。在进行专项身体训练时,不仅要注意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还要注意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同时还要处理好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的关系。跳高专项身体训练包括专项速度训练、专项力量训练、专项耐力训练和专项柔韧及协调性训练。一、专项速度训练跳高的专项速度训练可以分为助跑、起跳和过杆速度训练。(一)助跑速度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跳高运动经过百余年的演变和发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60年代末期背越式技术的出现,使跳高运动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当今世界跳高运动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跳高运动总体水平正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对当代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就此对未来跳高运动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以利于准确把握跳高运动发展脉搏,制定跳高长远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跳高成绩提供思路,以推动跳高运动水平的更快发展。二、当代跳高运动的发展特点卜档代跳高运动员年龄特点当代世界优秀男女跳高运动员年龄变化有两个显著特…  相似文献   

12.
“福斯贝里”跳高姿势出现后,对它的未来曾引起过争论。1974年斯特里查克专门对此作了研究,肯定其中某些方面,指出:“福斯贝里”跳高的特点是在起跳前一步动作结构没有特殊的变化,这样能使运动员在起跳前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达到大的功率,增加身体重心向上腾起的垂直速度。生物力学研究证明,“福斯贝里”跳高动作特点是速度占优势,而俯卧式跳高是突出速度一力量,因而斯特里查克认为,考虑到“福斯贝里”跳高的特点,强调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跳高水平滞后,如何使我国跳高运动尽快改变落后局面,是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跳高运动目前的形势和特点,从教练员综合素质、后备人才、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跳高运动落后的原因。提出改善我国跳高运动成绩的建议和对策:培养高素质教练队伍;合理选材,拓宽选材范围;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李锋 《体育教学》2003,(3):54-54
在一些山区,各村小由于受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未接触过正规的跳高学习,因而在高年级跳高的教学中,“跨越式”跳高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深入分析“跨越式”跳高的技术结构,全面调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我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活动1先将跳高器材摆放好,提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轻松过横杆”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目的:设疑,启迪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活动2针对上述练习中出现的用双腿蹦、用双腿去勾的错误现象,教师适时进行“跨越式”跳高的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配合展示跨…  相似文献   

15.
陈劲东 《体育世界》2012,(5):129-130
背越式跳高是田径项目中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一项运动,本文从小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论述了小学生从事背越式跳高的选材和训练方面一些相关问题,希望对小学生进行背越式跳高训练能有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韩慧 《中华武术》2001,(3):50-51
现代跳高运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跳高姿势出现 过五次重大变化,它们的技术分别是跨越式、浪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五种姿势。 跳高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与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技术的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之一。 女子跳高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过杆姿式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示了人们的追求和探索精神,跳高运动是在不断探索改革中发展,在大胆创新中前进的,从1957年的1.77米到1987年的2.09米,30年提高了32厘米,增…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由于教练员忽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导致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不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出现"克拉克现象"、"Chok ing现象"等不利于比赛水平发挥的心理现象。因此,加强心理训练对提高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背越式跳高的项目特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应具有自信强化等六种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以14名青少年业余跳高运动员为对象,进行多年系统训练研究,分析和论证了跳高启蒙训练的特点、指导思想、训练原则,健全了训练的完整体系。论述了制订跳高启蒙训练的多年、年度、月、周、课等训练计划的方法。为从事青少年跳高业余训练的教练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一些优秀跳高运动员、教练员的访谈和文献资料回顾法分析和研究如何确定和发展专项素质,使一般身体素质能有效地体现到专项运动成绩中去,充分发挥运动员各方面的潜力,这对提高运动成绩有很重要的意义。当背跃式跳高技术出现以后使跳高训练起了很大的变化。背跃式技术的特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向上腾起,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20.
对跳高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的跳高运动水平提高得很快,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已达到2.36米,女子跳高运动员在1982年业已跳出了2.02米的好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我国跳高运动发展得也很快,1982年男子跳高最好成绩已达2.33米,是1982年的世界最好成绩;女子跳高继郑达真之后又有一名运动员跳过1.90米的高度。然而我们的跳高水平的基础还不够雄厚,男子跳高成绩在2.20米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的特点都是速度快,在快速助跑中能迅速起跳;女子跳高成绩在1.85米以上的也寥寥无几。因此,就有必要对如何迅速提高我国跳高运动水平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