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在当前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得到广泛认同和接受。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创新合作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文章通过对多元多维模式探讨研究,以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具体实践为例,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及实践发展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高职特色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与广州工商学院为例,介绍了在新时代本科教育背景下广州工商学院在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中的有效实践与探索,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要强化教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成立产业学院联合培养人才以及与学院周边的成规模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校企交替、工学交替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合作育人的深入开展,其构建的“双主体”教学管理模式和长效运行机制,对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第二课堂特色育人实践为例,探讨高校第二课堂特色育人体系的建构框架、实践路径、效果和经验启示,探索“五育融合”背景下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路径。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围绕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专业能力素养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志愿公益服务能力提升、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国际化素养培育这六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验证了“五育融合”背景下第二课堂特色育人体系建构的作用和价值、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葡萄酒服务与营销领域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专业化与职业化,满足对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满足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丰富的需求。为满足市场对葡萄酒服务与营销领域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须依托教学与实践资源开展教学,以协同育人的模式,加强企业和学校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桂林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葡萄酒服务与营销类课程的实践,提出了几点优化协同育人的个人观点,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这样的大背景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突出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坚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地方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为背景,以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培养生态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在应用型高校育人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需要更多语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这对应用型高校在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朝鲜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应主动作为,搭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内容,“三全五育”协同育人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在深入推进“三全五育”协同育人过程中,育人目标指引不明、育人过程协同不够、育人内容创新不足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提升育人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的现实桎梏。构建“职业+技术”双轮驱动下的“三全育人”模式,增强“三全五育”协同育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是职业院校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产业如何紧密结合,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校曾就校企合作育人开展了研究工作,并结合当时院校调研、企业走访情况提出了“校企合作三种模式”的观点.进入“十三五”以来,院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是否需要共同发挥主体作用、是否有实现“双主体”育人的路径、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哪些尝试等问题,需要务实的回答,找到解决的出路.本文试图在“双主体”育人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以校企协同育人为视角,研究促进HR必备实战技能的提升路径,能够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本文以分析校企共育HR必备技能实战技能要素为切入点,分析校企共育HR必备技能实战技能的运行目标、运行动力、运行模式和运行环境,从合作协议、组织机构、沟通渠道和长效联动机制等方面探索校企共育HR必备技能实战技能的路径,并提出政府、高校和企业协同保障校企共育HR必备技能实战技能的实施效果,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应该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借力国内产业升级的新机遇,积极主动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过程,推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共同发展,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顺应全球产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化校企合作。因此,创新国际化校企合作途径,提升国际化校企合作水平是关键。鉴于此,从革新引领合作机制,组建国际化合作网络,多途径协同育人,国际化资源共享推进成果转化几个方面,寻求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服务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开放大学在新时代“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应有新作为。文章以加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各方之间的协同作为突破点,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开放大学探索出多方联动的“家校社”共同育人机制,培育以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多方育人的粘合性、质量发展的承构性为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校、企、政”协作育人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激发政府、企业、学校三个主体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力的举措,从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孵化平台、创业培训、导师帮扶、后续服务等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共同体,营造“校、企、政”协作育人的新生态,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教育事业而言,当前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以人为本,应坚持两个为本:一是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职业教育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思想,贯彻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转变办学机制,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统筹兼顾地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应统筹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并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只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产业学院作为一种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人才的全新办学模式,具备企业和学院双重主体、特定的产业服务对象和校企深度融合等特点。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改革中,可以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对接的问题。文章以正大农牧食品产业学院为例,侧重分析了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学院建设的思路、建设内容与措施,以期为其他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7月15日,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文《关于公布2011年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苏教高[2011]23号),我院名列其中,并被确定为2012年启动建设单位,建设期为三年。作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我院将遵循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为灵魂,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办学理念,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主线,主动依托行业、对接产业、服务企业。通过现代物流学院和苏州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建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校企对接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对接是教育部、财政部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建设要求,为了更好地加强专业建设,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文章提出了基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校企对接方案,并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例,阐述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校企对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直以来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构建“主题体验、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破解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场地难觅、过程难控、效果难评的困境,契合了高职院校力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体现其实践效果,需要整合高职院校现有专业实习实训资源,政府部门提供系列激励政策支撑,发挥校企在实践教学基地共建中的作用,落实校企全员育人责任制,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冠名办班是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有必要从目标价值、理念创新、范式转换、教育机制、文化整合、实施保障等方面积极促进校企双方的自觉认同与合作,协力打造"企业冠名班"育人新常态,进一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产业学院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全新而有效的途径;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是一个跨界融合专业,在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推广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和众多的应用场景。文章分析产业学院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人才需求,提出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企业化运作与治理体系,开展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激发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内驱力,探索服务区域经济转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