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其中名师工作室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一。本文以江苏省昆山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为例,从内涵、价值、实践三方面系统阐述“全要素课程化”研修模式,旨在提升名师工作室学员的专业发展,提高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3月3日,浙江省衢州市《6~8岁儿童“视-动协调”能力诊断与干预》课题成果推广暨长三角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启动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顺利举行。活动主题为“让体育教育更有意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的长三角部分体育名师工作室以及衢州市内外4000多人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3.
名师工作室是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一个创新举措,较好地引领、辐射、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来,工作室坚持正本清源、建章立制、创新举措、辐射引领“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对推动区域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45-47
<正>名师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的合作共同体,是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及教学研究的结合体。建设和发展体育名师工作室有利于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的教育教学人才,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有利于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服务群体,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整体发展建言献策,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公平发展。黄福娇体育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在区级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体育名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为例,阐述了十多年来在促进名师专业发展、创新活动机制、丰富课程建设、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人才强教战略等方面,加快构筑苏州教育人才孵化高地的苏州经验。体育名师发展共同体以“三动三性”为培养机制,通过不断激活名师的内驱力和竞争力,实现共同体的“辐射”与“裂变”,从而真正提升名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实现教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名师的重要载体。名师工作室已然达到聚起来是一把火,散开来是满天星的效果。2017年4月,由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周燕主持,昆山市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16人组建的"昆山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以小学体育教育研究为宗旨,以促进体育骨干教师成长、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名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而他们的课堂教学及其经验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结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体现着体育人的教育风采,也是一种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学校体育类的专业杂志,《中国学校体育》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全国中小学体育名师教学集锦》正式推出后,带着对学校体育发展成就的欣喜,带着对整个科研团队的钦佩,也带着一种捷足先登的兴奋,对周登嵩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1):10-11
<正>2019年12月4日—6日,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教学研讨暨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由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乐清市教研室承办,来自杭州、温州、台州、舟山四地的九个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学员,以及温州市各县、市、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450余人参加。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原浙江省体育教研员董玉泉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9.
2019年12月7日至9日,适逢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6周年之际,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专题科研会议在厦门举行,会议包含三个内容:首届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论文报告会、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精准干预工作大幅提升中国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会及全国体育名师教改联盟成立启动仪式。本次专题科研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办,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和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杂志协办,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承办。  相似文献   

10.
一、教研应具有专题性专题教研是针对学生、教师、学校开展的一项或多项教研活动。参与专题教研是对专业理论的一种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邀请体育名师为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理论辅导与指导,促进体育教师在教育理论和知识方面的提高。同时为了使体育的专题教研更加有效,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克服随意性,每次的教研活动应有明确的主题或课题研究,学期应有教研活动计划、实施过程、阶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和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和学校对健美操教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对健美操教师和教练员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高,培养教学实践能力水平较高的健美操教师和教练员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育人才的培养,是满足社会对健美操教育人才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研究发现,多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不合格,就业困难等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2.
赵立 《体育教学》2011,(9):13-14
为什么要举行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这样的比赛?我不禁想起去年参加教育部全国督导工作的体验。督导中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项调查发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努力满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需要是一件十分紧要的任务。经深入研究发现,教师特别是新人职的教师,由于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过失”,基本功差成为普遍现象。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方面应该起“龙头”作用。当前,我希望,我国体育师资培养应该是一个大循环体系。这个大循环体系应该包括高校、中小学和社会培训等环节。这些环节对于体育教育师资培训各有优缺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大循环中的一个点。我们发现,高校培养的“高材生”在入职时常常部分出现“即毕业、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2013,(12):6-8
夏玲玲,浙江省特级教师,1959年出生,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组成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导师,现任教于温州市瓦市小学(集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6个方面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异化现象进行审视,即传统的“工具性”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异化;教师、家长观念的霸权与偏失对学校体育的异化;“唯分数”教育现象对学校体育的异化;“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误读对学校体育的异化;“安全教育”的过于担心对学校体育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是高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新要求变为现实。从而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高我国人才的质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就在于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施“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专业实行“学校、社会一体化”实习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及观察法对目前高校体育院 (系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分析。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形式单一 ,重教育实习轻社会实习 ,“学校、社会一体化”实习方式未曾被意识到。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论证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学校、社会一体化”实习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教育与社会进步不相协调的现状,党和国家提出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要求。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指出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面临教育目标的重大转变,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达到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深思的课题。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当前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中小学体育正在探讨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尽快适应这种改革,不仅要更新教育思想,更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素  相似文献   

18.
黄爱锋  王健  张曼 《体育科研》2000,21(1):50-5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评价体育师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就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给出的具体措施是转变观念、改革课程、完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旨在建立高师体教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合理模式,以提高体育师资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能力结构"的形成谈高师体教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文章从“能力结构”的形成条件入手 ,提出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案 ,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小学体育特级(名)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以下简称“特带徒”)自开展以来,每三年一届,如今已经开展了11届。这一培训模式从学员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实际、教学方法探索、科研水平提升等需求出发,培养了一大批宁波市体育教学名师骨干。笔者以参加“特带徒”的实际为切入点,归纳“六悟”,助力体育教师专业的进一步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