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分区及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特点、利用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科学地认识这些差异,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园地制宜地指导农牧业生产,对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非常有益。文章针对性地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及发展方向,并指出了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呼伦贝尔市的实际,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是指人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行政与管理的系统工程,实际就是研究如何合理的组织和利用土地。新形势下,不仅要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要重点改善生态环境。土地整理过程必然为空气、水、土壤及相关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在当前的形势下,要重点考虑减少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土地整理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市与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佳木斯市与牡丹江市为例,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标体系与权重,计算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值,据此来比较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得出结论,2001至2010年间,佳木斯市与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6年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数高于佳木斯市,2007至2010年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数低于佳木斯市。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郁玲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07,29(6):106-113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倡导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需要掌握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本研究基于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制度和生态因素等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1989年~2004年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化发育程度是影响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农地的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用地者集约利用土地;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控制土地利用集约度限制性因素;从整体上看,市场化发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关键性和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特点,从树立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布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加快生态退耕步伐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构建城镇生态绿地系统整体布局、全力打造三大生态系统工程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包头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入手,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分析了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用地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关于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复垦方案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是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重要章节,也是许多土地复垦方案编写的难点,专家审核的重点。作者以多年一线工作经验,以辽宁省凌海市益达石灰石采石厂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为例,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采矿工艺,结合《凌海市益达石灰石采石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对土地复垦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露天开采的矿山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四个一级指标和十一个二级指标,对全区的服务业发展情况,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呼伦贝尔市服务业经济的总体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说明尽管呼伦贝尔市服务业发展较好,担就城镇化水平进程和城市的配套设施不足等方面,使呼伦贝尔市服务业发展空间狭小,客观上制约了呼伦贝尔市现代服务业总量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致使我国的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所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是保证耕地的总量动态的平衡主要的手段,但是由于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可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进行探讨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61年~2019年呼伦贝尔市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呼伦贝尔市夏季气温呈升高趋势,气候舒适等级由冷转为舒适,冬季趋于变暖,极寒日数较少、降雪逐渐增加的气候变化特点,并探讨了这种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市旅游资源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近期的土地调查数据,总结出该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指出在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50年来 ,内蒙在开发土地资源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 ,但由于对内蒙古土地资源特点、赋存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合理经济地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内蒙古土地资源的脆弱性及利用模式的研究不够 ,致使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问题 ,并在不少方面已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具体归纳如下 :1 内蒙古土地利用现状及持续利用所存在的问题1 .1 对土地资源自身的缺陷欠科学的认识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陆腹地 ,属大陆性气侯 ,因而土地资源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1 )水份条件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决定因素 ;( 2 )地素物质…  相似文献   

14.
曲建伟 《科技风》2014,(8):12-12
风能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在政策方面的扶持,风力发电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风电开发在缓解电力紧张、节能减排及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风电场建设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主要为占用土地资源,表现为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产生变化,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本文以某风电场为例,通过分析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的潜在影响,从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角度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从而减少风电场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风电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伯涛  李崇贵 《科技通报》2019,35(10):191-196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投入使用,及时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进行客观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利用GIS和RS技术,在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从土地资源、水热气象、地形地貌和人为影响四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较差的Ⅰ,Ⅱ级,面积占水源区的13. 68%;生态环境一般的Ⅲ级,面积占水源区的28. 32%;生态环境较好的Ⅳ,Ⅴ级,面积占水源区的58. 0%。  相似文献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县域行政范围内土地利用的实施性规划,是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实现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规划。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县级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分析,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协调衔接各专业规划,落实各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划分土地利用区,确定用地空间布局及其空间管制规则,制定规划实施措施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总被引:113,自引:5,他引:113  
罗明  张惠远 《资源科学》2002,24(2):60-63
土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式下 ,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为目的的重要举措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展开 ,并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 ,该文首先探讨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并对当前我国土地整理活动的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为全面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和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开发利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资源,由于缺乏土地保护意识,破坏了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文章对于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措施,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淳安县土地利用规划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谢高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淳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间(2006-2020年),淳安县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净减少68.91×10~6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导因素是规划建设占用和耕地补充。规划实施过程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秋燕  胡宝清  曾令锋 《资源科学》2009,31(10):1805-1814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各种地类相互转换复杂,土地退化及各地类转化为水域现象十分明显;③景现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电建设及脆弱本底环境对库区的累积作用是库区生态环境难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喀斯特库区土地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喀斯特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将会导致喀斯特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