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选择DM130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提取液中的熊果酸进行富集纯化,优化影响树脂吸附熊果酸的多个因素,提高树脂的吸附量。方法: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熊果酸吸附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了最佳的吸附工艺参数,即:在浓度为1.6mg/mL,PH 5.5,吸附温度40℃,吸附流速3BV/h下,熊果酸吸附量达到了48.1mg/g。结论:提高了树脂的吸附量,树脂可重复使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女贞叶中熊果酸,通过单因素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女贞叶中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熊果酸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经实验优化确认女贞叶中的熊果酸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液使用95%乙醇,液料重量比为14.5,持续提取1.5 h,并经过重复3次提取实验验证表明,女贞叶中熊果酸的提取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较小,说明实验预测较为准确。结论: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实验次数少,预测准确度高,同时为其他中药材的提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提取工艺的科学性,并优选出黄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以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通过酸沉温度、保温时间、静置时间对黄芩提取物进行纯化处理确定最终黄芩的提取纯化工艺。结果:黄芩采用饮用水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8倍、6倍,每次1.5小时;酸沉为60℃保温60分钟后静置16小时。结论: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的提取纯化方法较好,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为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正交设计——重复试验法优选夏枯草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中药提取温度偏高,有效活性成分容易遭受破坏,大量无效物质被带入提取液给后续提纯工艺造成困难的情况,“用于中药提取的减压提取装置”的开发成功,解决了中药提取工艺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蛇床子提取工艺的科学性,以活性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为指标,采取乙醇回流提取,利用正交试验优选其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15)
本文采用超声辅助、水为溶剂高效提取了何首乌中活性成分。超声辅助水提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提取时间10min、料液比1:16、提取温度40℃,其提取率为1.64%。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闪式提取结合微乳技术后,是否适用于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丹参指溶性成分的指标以丹参酮IIA成分的提取率为主,然后对不同的溶剂以及提取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其对丹参酮IIA成分的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考察一些因素,是否对微乳闪式提取工艺有影响。结果:闪式提取在微乳为溶剂的条件下,只需数分钟,即可将丹参中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丹参酮IIA提取出来。在该工艺中,微乳所稀释的倍数以及提取的次数对酮IIA成分的提取率影响相当大。结论:闪式提取结合微乳技术,一旦用于对丹参中药材中的酮IIA成分的提取中,将会得到更显著的效果,并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菊叶香藜中活性成分在根、茎、叶中的分布及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时间、溶剂、温度及料液比对菊叶香藜活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论实验范围内结果表明,菊叶香藜中叶子的活性成分提取率最高;菊叶香藜全株干粉在60℃时,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1:1,提取30 min效果最好,活性成分的提取率为2.2786 g/100mL。  相似文献   

10.
方格星虫富有较多营养物质,多糖是主要成分之一,多糖具有多种活性和广泛的药用价值,研究星虫多糖的方法多集中于辅助提取法、水提法、酸提法、碱提法、超声法、酶解法等,采用PEF结合酶法提取方格星虫粗多糖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对PEF结合胰蛋白酶法提取方格星虫粗多糖,并通过确定单因素试验进行响应面优化、方差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做一研究综述,为后续研究方格星虫粗多糖的药用价值做铺垫。  相似文献   

11.
丹酚酸(salianolic acids)是中药丹参Salia miliiorrhiza Bge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细胞、防心脑缺血损伤、抗血小板凝聚、抗肝纤维化、改善记忆、抗肿瘤等作用.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提取,多以丹参素或原儿茶醛为指标,但两者在药材中的含量均较低.只有丹酚酸B为丹酚酸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以提取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探讨了丹酚酸提取工艺,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探索适合工业化提取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法研究肉苁蓉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优选肉苁蓉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提取液中的甜菜碱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甜菜碱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试验设计 4因素中 ,乙醇浓度有显著影响。结论 :肉苁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75 %乙醇 8倍量回流提取 2次 ,每次 1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进行放大,并且进行提取工艺优化。方法: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提取中溶剂的浓度、溶液的用量、提取的次数、提取的时间进行优化选择。结果:RP-HPLC的方法对紫杉醇的提取含量进行测定,经实验证明该方法的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对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检测;以最终提取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为参考指标,经优化筛选确定:使用800ml的95%浓度乙醇,提取两次,每次提取120分钟为最佳工艺提取方案。结论:对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进行放大和优化,可有效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板蓝根冲剂的提取工艺试验进行研究,探讨最优的提取工艺方法。方法:对板蓝根冲剂的提取工艺进行设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板蓝根冲剂中的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板蓝根冲剂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以最终提取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为参考指标,经筛选得出:使用13倍量的水,提取两次,每次提取60分钟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对板蓝根冲剂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和优化,可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查阅文献可知,方格星虫富含多糖、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丰富,其中多糖具有多种活性和较高的药用功效。目前方格星虫多糖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酸提法、碱提法和醇提法。本文拟定用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技术结合酶法提取方格星虫粗多糖,通过单变量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优化法,研究PEF结合酶法提取方格星虫多糖最佳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糖含量,为后续方格星虫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生物发酵法对刺玫果中总黄酮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芦丁的吸光度作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刺玫果酵母发酵品总黄酮类成分浸出较传统方法明显提高40%。结论:发酵法可以作为刺玫果中总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取金银花中黄酮类物质的不同工艺的提取效果,选择最佳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对金银花中黄酮类进行提取的不同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对提取液中的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黄酮提取的含量进行测定,经试验证明该方法的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对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以最终提取黄酮的质量为参考指标,经优化筛选确定:使用15倍量的50%浓度乙醇,提取两次,每次提取90分钟为最佳工艺提取方案,10克金银花所得黄酮质量是0.584 6g。结论:对金银花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比较,对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沙棘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用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温度为75℃,料液比为1∶8(W/V)。结论:该提取工艺为沙棘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瑶药地耳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药材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地耳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浓度、提取体积、提取时间对其药材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地耳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地耳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1:40、回流提取时间1.0h。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测定地耳草药材总黄酮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试验提取地耳草药材总黄酮含量,重复性较好、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