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目标,强调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利于探索学习的有利条件。笔者在实验新课程的地理教学中认为,借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威尔关于构建学习的“思维模型”理论,从研究学生的地理学习规律入手去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鲍威尔副教授在北京育才学校上了一堂教学演示课。鲍威尔副教授关于小学教学教学理论原则中的三个主要观点是:一、教师的教必须服从于学生的学。二、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型”即儿童在掌握概念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和规律。三、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开放性的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堂演示课反映了鲍威尔副教授对小学数学教学法中一些理论原则问题的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教学经验。为了给读者了解鲍威尔副教授的这些观点和学习他的实践经验,我们特根据《课程·教材·教法》去年第五期刊登的顾松麒同志的文章《美国鲍威尔副教授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评介》,摘编了其中有关这堂课的实录部分于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认知科学理论认为,思维状况、发展水平、认知成果等“内隐”的智力活动最初是从“外显”的物质活动开始,这是人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进程的规律。在概念教学中,将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和成果表达出来,不但有利于教师探查出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概念的形成过程,还能促进其思维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以学生为中心,使用“问题链教学”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历史复演、实验探究、实验创新和思维模型构建”等方法,建构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总和守恒的思维模型。在驱动任务和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思维发展过程和不同层级进阶的模型建构历程,引领学生不断深化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教思维方法与教学习方法是一致的,会思维,就会学习。本文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学习作一探讨。1让学生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内在规律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发现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它能揭示规律,举一反三,促进知识的迁移,因而系统化的知识容易转换为能力,这种转化的过程是形成“系统效应”的过程。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的理论,掌握概括化的系统知识所形成的能力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据…  相似文献   

6.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7.
“启动-驱动-深化-延伸”思维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极限过程的基本轨线。以“悖论”启动思维,以“模型”驱动思维。以“倒起”深化思维,以“美感”延伸思维,是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极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军灵  孙萍 《甘肃教育》2021,(6):130-131
文章以“铁的转化”为例,介绍基于价-类-耦合反应的思维方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中的应用。在元素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建立价-类二维认识模型的转化观,以耦合作用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热力学理论理解复杂化学反应中的耦合反应,帮助学生建立分析复杂反应的热力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9.
周海艳 《学周刊C版》2010,(10):127-127
现代教育理论在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技能形成的同时,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思维,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在人们学习知识、探索世界、形成技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化学用语是初三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将直接影响知识的内化,关系到思维和记忆品质的发展。研究信息加工理论,指导化学用语教学旨在“教”适应“学”,教学过程适应信息加工过程,活动层次适应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朱亚琴 《现代语文》2010,(12):28-28
一、设计问题探究,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教师在初中语文探究教学中,要善于发挥问题探究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设计的问题为线索,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启发点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林海丽 《考试周刊》2012,(86):59-61
一、教学背景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主动的认知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目前的数学往往把思维价值丰富的知识形成发生过程简化或抛弃了,只留下它精炼的逻辑结论,比如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若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及应用公式的注意事项,虽然节约时间,却掩盖了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这样把知识或方法不是作为过程而是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学生缺乏探索完整的认知过程,会使学习变成一种枯燥的、沉重的负担,抑制学生思维,违背“新课标”的数学理念,我认为应努力营造激励学生共同探索的气氛,创建“生动”课堂,让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产生、知识的建构和知识的应用过程,力求体现知识的“再创造”,在教学中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巩固应用的动态生成过程,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相异构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物理难学的因素很多,除了与物理学本身的特点有关以外,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存在相关的“想异构想”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形成物理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之一。本文就高中学生形成相异 想的原因、对学习科学概念和规律带来的困难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应采取的策略作一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15.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和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二元·六步·五化”数学有效教学模式以实施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为手段,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论与学习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意驱动与思维建构(二元),认为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绪体验是促进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经过六个步骤(六步),即“再现经历”、“产生问题”、“资源整合,考察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操练巩固,形成结构”、“广泛应用,转识成智”;采取五条措施(五化),即“知识引入背景化”、“教学推进问题化”、“解决方案生成化”、“操作熟练规范化”、“知识应用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思维过程”,更确切的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规律性的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是前人创造睦思维的成果,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处于再发现的地位,学习活动实质上仍然具有数学发现和创造的性质。实际上,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中,也常常产生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开创的因素,只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设计或新的方法,就称得上创造。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方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究活动中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形成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 ,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汪健 《考试周刊》2013,(81):81-81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教学方法。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提问、演示、练习、归纳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出猜想或判断。  相似文献   

19.
孙映 《中学教育》2002,(12):31-32,6
一、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的设计 ,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有决定性作用。“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非常抽象。如何教会学生 ,又同时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经教师的启发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 ,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呢 ?我从有关的教学理论中得到启发 ,设计了教师的“逆向提问” ,创设学生积极探求的问题情境 ,力求将问题“注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借助多媒体手段 ,以“逆向思维”(从结果或反面分析原因 )的教法结合学…  相似文献   

20.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经历与体验——应用与拓展”这是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发展的.这一规律启示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知识的形成、建构、反思和运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