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源,邓小平同志也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这都表明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一个重大作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末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情况,着重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下的翻译。编辑、出版和宣传工作者的光辉业绩,并对这一工作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作了论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界在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这不仅表现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研究方面,出版了《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等一系列有很强理论深度的专著,而且表现在德国古典哲学专人专题研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在古典哲学原著的翻译方面,也有可喜的进展,如《费希特著作选集》的出版、康德三火批判著作的重新翻译和出版等等。  相似文献   

3.
2022年11月19日,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翻译出版”为主题的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以专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既重返近代翻译出版“西学东渐”的历史现场,探讨翻译出版史的“源”与“流”。又持续从文学翻译、童书出版、学术翻译、传播与发行活动等角度,对新时代背景下翻译出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景式、多方位的扫描,梳理了翻译和出版之间的逻辑理路和当代关系,并结合知识结构转型和思想文化变迁等角度,探讨对外翻译出版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书有供人尝之者,有供人吞食者,亦有不多之书为供人咀嚼与消化者”。翻译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有着同样的功能。高健先生翻译的《英文散文一百篇》(英汉对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2001)可以说是属于那种供人咀嚼、玩味与消化的“不多之书”。说其“不多”,一是因  相似文献   

5.
有充分的文献材料显示,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一度地热衷于印度古典智慧文献。然而,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及环境保护论者,他早期乃至终身都痴迷于中国哲学的事实却鲜为人知。19世纪30年代,在波士顿可以找到中国古典文献的法译本。梭罗就读于哈佛大学时曾热切地阅读了那些法译本。从哈佛毕业后,他仍孜孜不倦地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并对孔孟的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引用此类文献,并将它们从法文译为英文发表在文学杂志《日晷》上。19世纪早期就有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涌进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众多图书馆,法国汉学家J.P.A.雷慕萨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文献的书,这些书当时在有教养的美国人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此外,让-皮埃尔·纪尧姆·鲍狄埃所翻译的大量法译本也在美国广为流传。在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畔之前,他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汲取中国文献的精华。事实上,他的著作大量引用了中国文献。在热衷于鲍狄埃著作的同时,梭罗还大量吸收了流传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东方文献的其他版本,包括大卫·科利翻译的《四书》以及乔舒亚·马什曼译著的《孔子的著作》。通过这些研究,这篇论文进一步阐述了这段历史,揭示了中国古代理想、尤其是那些关于自然的思想对于梭罗这位作家和伟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应“毛泽东热”带来的深入了解、认识毛泽东的需要,出现了不少涉及毛泽东家世情况的文章、著作。这些成果对于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来说,既丰富了其内容,也拓宽了其范围,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这些成果及以往发表的相关资料或文章、著作等,作一概括性评述。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毛泽东家世”作为书或文章的题名始自1989年7月出版的《毛泽东家世》一书。该书和1992年6月出版的《湘魂——毛泽东的家世》是我们所见以“毛泽东家世”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两本有代表意义的著作。但这两本书的内容有相当部分不是撰述。而是对以往相关文章、作品的编辑、改写。这样。在我们回溯“毛泽东家世”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时,便不能不从那些更早的、涉及“家世”内容的成果说起。按此原则,我们将“毛泽东家世”研究的历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裴松之注《三国志》究意引用了多少种书?讫无定论,据两种有权威的说法看来,差距颇大。一是清赵翼《廿二史札记》“裴松之三国志注”条中说:“今按松之所引书,凡[百]五十余种”。二是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出版说明”中说:“裴注引用的魏晋人著作(按:其意为主要是魏晋人著作,有少量的前人著作。),多到二百十种。”  相似文献   

8.
笔者手边有两种金宏宇的著作:一种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另一种是《新文学的版本批评》。前者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猫头鹰学术文丛”出版,后者2007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列入“武汉大学学木丛书”出版。这两本书与那些关注新文学版本的“书话”或“过眼录”不同,着力点在“学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地名的引用与翻译问题变得非常突出,迅速制订一种普遍适用的外国地名翻译标准,是地理学界与外语研究界学者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近读刘伉先生的《外国地名探源》(地理星球出版公司),对这方面的学术问题有了许多新的启示。这册80万字的外国地名学著作,几乎囊括了我们所能想到、想要知道的所有外国地名学知识。不过,本书并非是一部简单的地名学专著,而是如著者所言,是一部包含了“历史、民族、风俗、语言”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交错性、跨界性和兼容性”极强的著作。这一特点自然是由地名学本身…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历史教学》编辑部: 贵刊1983年第3期发表的拙著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有两处请予更正: 一、第4页左半栏第20行:“1903年2月16日出版的《译书汇编》(第二年第十二期)”,应为:“1903年2月16日出版的《译书汇编》第二年第十一期”。  相似文献   

11.
刘霞 《当代教育论坛》2006,(14):132-134
1.引言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为“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称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翻译过程不仅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绛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说,译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仆二主”的事情,即译…  相似文献   

12.
纪念达尔文     
今年二月是查尔士·达尔文誕生的150年紀念。代表着这位大科学家的宇宙观的是他的第一部天才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出版)。在这部著作內,他正确而唯物的以自然选择理論說明了生物界的历史起源,指出了种种不同的生物都是由一种原始的生物发展变化而成的。此后,又相繼在1868年出版了“动物和植物在驯化狀态下的变异”,細致而深入地討論了自然选擇的二个基础問題——遺傳性和变异性;在1871年出版了“人的起源”,通过人体結構、智力、性格特性等問題来說明人与动物的統一起源关系。此外,还有很多一般的著作,主要是以他自己的理論来解釋自然界的一些生命現象。  相似文献   

13.
陈桂生教授所著《“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2一书,原名《传统教育学形成史)},初稿形成于199o年暑期,是作者研究“元教育学”的准备之作,初稿打印本为硕士研究生教材;1998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由于作者在1994~1995年间发表了一系列“中国的教育学现象”辨析之作(结集于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教育学”辨》一书中),相对于“现实的教育学现象”辨析,在该书正式出版时,更名为《“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要论这部著作的特色,最好是把它同在此以前的“教育学史”加以比较;问题是,在此以前究竟有无名副其实的…  相似文献   

14.
四川师大历史旅游学院教授许晓光所著《天方神韵———伊斯兰古典文明》一书 ,已于 2 0 0 2年 4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 2 1万字的著作是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本书对当今人类硕果仅存的 5种古典文明之———伊斯兰古典文明给予了较为充分的介绍、阐述和评价。包括了伊斯兰文明的起源和文明的繁荣状况 ,以及这种文明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重点介绍和阐述了伊斯兰教怎样产生 ,伊斯兰帝国的形成及其辉煌时代 ,伊斯兰教为什么神秘色彩十分淡薄 ,穆斯林有什么生活习俗 ,东西合璧的伊斯兰哲学 ,饶有趣味的伊斯兰语…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中,有不少译文注释。这些译文注释,许多不失为理想的复译,因而能起到科学的注释作用,它们不但对于准确地、全面地领会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很有帮助,而且对于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正确翻译,也大有益处。本文打算谈谈这方面的学习体会与个别美中不足之处。 (一) 众所周知,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是一件异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由于我国研究和学习马列主义的人不一定都懂外语,所以,马列主义著作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说“寒树”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是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一个句子。其中“寒树”一词是个难点,在理解和解说上很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下面几种看法:1、指“耐寒常绿的树”(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北大《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资料》下册P653);2、“秋天的树木”(见王双启《吴均的<与宋元思书>》载北京出版社《阅读和欣赏》古典文  相似文献   

17.
一位替李洪志翻译“著作”的“高翻”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他披露;“法轮功”组织了很多翻译小组,翻译李洪志的书,下设有很多语种,如:英、俄、朝、日、德等。翻译小组成员多为教授。这位翻译说:“李洪志是个害人精。我所认识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些心地善良的高级知...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一是纪传体中“通古为书”的创始,一是纪传体中“断代为书”的典型。同为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著作,是研究古代文史学的基本读物。特别是这些书大都成于私人之手,多少避去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直接干涉,所以都还含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它们对秦汉前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了相当详细的记载。同时两书所涉及的史事范围,波澜壮阔,对于历史人物的  相似文献   

19.
列·符·赞可夫(1901—1977)是苏联当代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学论专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兼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的领导人。在1957年到1977年的二十年时间里,他领导的实验室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先后发表的著作有一百五十种。其中他写的《教学论与生活》、《同教师的谈话》等书在苏联被誉为教师的必备书籍。美国、日本、西德等十三个国家都翻译有他的著作。1975年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是赞可夫领导的实验研究的比较全面的总结。在二十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赞可夫提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主导思想,逐步形成五条“新教学论原则”,并且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初步形成各科的新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朱莉安·豪斯的分类,翻译文本可根据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功能的异同分为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吾国与吾民》作为一本“对外讲中”的著作,书中有大量的本源概念,其中也涵盖了丰富的显性翻译成分。该文将就显性翻译成分在其本源概念中的分布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