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家庭教育的职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教育对儿童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终身影响的意义日益凸现。面对以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家庭教育要适应这一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需要,就必然要变革内容。为此,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一教育内容的实施必将对儿童一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必要性 1.对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造就其成才…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儿童创造潜力的开发效果及培养方向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创造力分析人手,以幼儿创造力特点为依托,构想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家庭教育实践.从正确认识幼儿创造力、营造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做“创造型”家长五个方面论述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苗金凤 《考试周刊》2012,(75):187-188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造.而创造力又是正常儿童普遍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在创新教育中,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核心。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倡导创造教育的先驱,他的创造教育学说是其教育思想宝库中最精粹的部分之一。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论点。30年代,新安小学培养了一批批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社会的竞争,都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力就是发现、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的内核是创造思维。但是在小学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普…  相似文献   

7.
晏红 《现代家教》2000,(10):16-17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力,每个正常的孩子也都有创造潜力,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得到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导、引导、诱发及培养,才能发展成智力。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抓起。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那么,家庭教育应如何培养其创造力呢 ?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儿童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 3— 6、 7岁之间的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头脑里充满天真的幻想,成人切不可轻…  相似文献   

9.
蔡立 《考试周刊》2009,(1):50-51
二十一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它要求学校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要求具有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创造意识。创造力不仅仅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是构造新设想、创作新事物的能力,也是学生人格精神的生动体现。为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必须在发展儿童一般智力的同时努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自然美的陶冶中鼓励儿童大胆地创作.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晏红 《幼儿教育》2000,(11):40-40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力,而每个正常的孩子也都有创造潜能。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点、引导、诱发及培养下才得以发展。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你真懂事,是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11.
吴晓慧 《教师》2014,(1):107-107
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愈来愈被提高到足够的高度。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载体何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儿童的创造能力等方面,更是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吸引每个学生自主进行绘画创作,在创作中着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使学生不断体验创新的乐趣,是我们美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对教育的要求就是创新.这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要求.我们正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时代,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创造力的大小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因此从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教学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偏颇:把创造力的培养片面地理解为外在的创造新产品、新成果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是其基本原因。无论人类还是人类个体,其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的成长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体现主体能动性的儿童自主活动。人类和人类个体智力的本质都是创造,智力即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发现了儿童的创造力,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需要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培养孩子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启发都将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现结合中学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盼突出地位。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许多理论与实践证明: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许多理论与实践证明: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求未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适应变化 ,学会创造。因而人类自身创造力的开发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创造力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潜质”,而缺乏的是一双慧眼去挖掘。幼儿期创造力的培养和挖掘 ,离不开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那么 ,家庭如何有效地实施儿童创造力的教育呢 ?本人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家庭教育任务观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优势 ,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和经济投入家庭子女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李道振 《成才之路》2009,(26):35-35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年代.要想在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单求学到一点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有创造性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才是强者。人的创造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年龄越小越能得到发挥。因而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具有其独到的功效.下面我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学前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创造力不是一种知识,不能学习和直接传授,它是人类特殊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因此,创造教育应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发展纲要发布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杨鸿  朱德全 《今日教育》2007,(1S):52-53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在于智慧与创造力的竞争.而智慧与创造力的竞争又聚焦于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它是国家快速稳定发展、人才辈出的生命线,而这根生命线的给养质量与生命力又取决于教育战线上是否具有一大批素质全面、专业知识精深、教学技艺精良、科研水平精湛、创造能力较强的专家型名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