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湛江  朱宝林 《出版广角》2015,(12):67-69
文章研究不同类型的综合性高校学报的现状并与所有的高校学报进行比较,对学报转型问题进行思考.结果显示:自科类综合性高校学报的总体情况与社科类相差不大;综合性大学学报的情况略低于所有大学学报;综合性学院学报的情况明显低于所有学院学报;高职高专等学报整体情况较弱.提出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发展和转型是必要的,我们应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的综合性学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地方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 1.学报的综合性失去了读者群 教育部曾明文规定: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育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这一办刊宗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决定了学报的综合性特征.学报界历来把综合性看作是学报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专业性学报的“专”和“集中”,还是综合性学报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归结起来,其作用都表现在它是文献内容的提供者.从文献应用角度和学科分析角度看,数字化打破了高校学报综合性和专业性学报的边界,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学报专业性和综合性选择这一两难问题的突破口和融合点.数字出版的在线、互动、搜索引擎和大储存量,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对急于寻找改革方向的高校综合性学报改革提供借鉴,对具有代表性的、已经成功进行专业化转型的三种类型的高校综合性学报的转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新闻出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行业学会的鼓励和支持,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的认识,以及期刊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决心和行动的角度对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校综合性学报进行专业化改革是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学报改革不能脱离社会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学报改革已成为学报界的热门话题,许多论者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见解.笔者在此想谈一管之见. 1改革不能否定学报的存在 学报改革不能脱离学报的性质和任务.教育部1978年颁发的<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就提出:"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陈淑娴 《编辑学报》2006,18(2):134-135
对高校学报的历史作用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报在科学发展史上发挥了3大作用: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学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高校学报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专业性期刊的差别,高校学报目前宜继续保持其学术性、内向性和综合性的办刊特色.将所有高校学报均办成专业性期刊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学报内向性和综合性的弊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报界历来把内向性和综合性看作是学报的基本属性.所谓内向性,是指学报刊发的稿件要以校内为主,即面向校内,为校内科研服务;所谓综合性,是指学报要反映校内所有学科的研究成果;刊载所有学科而不是单一学科的成果.实践证明,学报的内向性和综合性存在许多弊端,妨碍着学报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内向性是一种自我封闭原则,以此指导办刊,必然导致刊物质量的低下.这是因为:一、内向性无益于培养作者的竞争意识,相反只能使作者产生照顾心理.能力是在竞争中培养和提高的,这是极浅显的道理.学报的排斥外稿无异于反对引进竞争机制.排斥竞争只能保护害怕竞争的心理,给要求照顾的心理提供温床.事实也正是这样,每个给学报送稿的人所想到的,常常不是自己的稿件达没达到发表水平,而是编辑什么时候给我安排.如果编辑不予采用,则可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是以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编辑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学报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学报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编辑队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面对高科技、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尽快提高青年编辑的素质,使之担负起跨世纪的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纸质体高校学报的发行量越来越小,除了呈送上级主管部门、赠送给作者、学报编辑部互相赠送、学报编辑部库存[1]外几乎没有其他发行量.纸质体学报所遭遇的发行困境一是缘于网络环境下阅读习惯的改变;二是缘于高校学报"内向性、综合性、学术性"的特点.其实,作为一种文献资源型期刊,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以数字化出版不仅...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是协同互动的关系,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学报,特别是综合性高校学报已不能充分代表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两者关系逐渐疏离.文章提出,高校学报被边缘化,转型成为其谋求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理性选择.世界学术期刊发展形势、稿源情况、政策导向是促使高校学报转型的主要动因,专业化是转型的主要方向.高校学报要根据学科建设水平与办刊现实条件,选择不同的专业化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CSSCI来源期刊为例,分析综合性高校文科学报零被引论文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发现一些规律,对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校综合性学报办刊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题为中心”是学术期刊强烈关注的话题,是一种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使“问题”贯穿于办刊的全过程,强化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新的办刊模式.突出问题研究,走综合性学报专业化办刊的道路——跨学科问题综合研究模式,是高校综合性学报改变困境、力求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鲍明 《编辑之友》1998,(3):30-31
在编辑出版学界,人们大都倾向于将综合性学报改办为专业性学科学报,以增加个人订户和有关的集体订户。这种考虑是有其合理根据的。一般而言,综合性学报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内容驳杂,涉及的学科多,不利于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而订户又少,特别是个人订户,基本上没有,因而出版综合性学报,只能是亏本经营。由此看来,把综合性学报改办为专业性学报已是势在必行了。但是,我国现行学术期刊出版管理体制落后于社会发展,改变期刊名称和性质的打算是不易被行政部门批准的,而且学报主办单位基于本位主义的需要,也不希望改变学报的综合性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粮食学报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1980年郑州粮食学院学报创刊,1983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学报创刊,1985年武汉粮食工业学院学报创刊和吉林粮油食品专科学校学报创刊,1986年中国粮油学报创刊(由中国粮油学会主办).从此我国粮食科学的学术研究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国学者根据史料考查,对我国大学学报最早创办的刊物提出三种观点:一是1906年苏州东吴大学创办的《东吴月报》,二是1917年上海复旦大学创办的《复旦》,三是1919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北京大学月刊》.就我国粮食学报来说,创办于何年及其缘起,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1.我国最早的粮食学报现在我们常说的学报,通常是指由高等院校主办的;以发表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或单科性的学术理论刊物,而由学术团体或学会创办的专业刊物以学报命名的,也包括在我们所说的学报范畴之内.粮食学报不言而喻应是由我国粮食院校(或学术团体)主办的,以发表反映粮食院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或单科性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5.
合并大学学报的3种办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莲 《编辑学报》2002,14(Z1):39-41
专业学报模式、区域学报模式、网上学报模式是合并大学学报可行的3种办刊模式.对其办刊思想、办刊特点进行了分析.由结果认为:专业学报模式是指按专业特色分类设版办刊,使合并大学学报也能办出与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学报一样的特色来;区域学报模式即就近办刊分区设版,此种学报主要反映该校区的学科特色及其学术水平,类似于一个单科性大学的学报或小型综合性大学的学报;网上学报模式是指借网络发表一个合并大学的科研论文的办刊,不分版,出版周期灵活,综合度高,网络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16.
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具备实行开放存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CSSCI2008年以来发布的3版期刊目录中均收录的55种学报为调查对象,通过学报网站功能模块和开放存取的概念,设定基本信息功能、开放存取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和OA平台存储等评价标准,对这些学报的网站建设和开放存取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文科学报的开放存取状况在我国整个人文社科领域具有优势,不过各学报间差异较大,尤其部分学报网站缺少有效维护和实时更新.最后就学报网站建设和维护、开放存取模式建设和基金资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报的综合性饱受诟病,学报特色化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事实上,学报特色化至今未有明确的界定。高校主办的专业化期刊具备的是学科属性,应与学报的概念相区别。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促成学报功能的回归,学报因其综合性带来的尴尬正在逐步化解,因而,学报是特色的或者是综合的,应当从其功能出发而论。学报工作者应当放下包袱,专注于学报的学术品质,打造学报的个性化魅力,而不是怀着被边缘化的隐忧,在专业和综合的两难境地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报在学术刊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值得引起注意。下面就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作一般探讨。学报的性质由综合性趋于单一性目前的学报多为综合性。这是因为,一般的大学是由不同的专业系科组成,而学报的任务之一是全面反映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基于这一点,学报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杂志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正是学报的这一特点,使它面临两大困境。其一是订数很少,缺乏读者;其二是不可分类,检索困难。对于某一专业的读者来说,在一期学报中找不出几篇本专业  相似文献   

19.
从某些期刊评价指标看大学学报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杜文涛 《编辑学报》2004,16(1):51-51
我国大学学报作为大学的学术窗口,在促进对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学学报无论是数量还是载文的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的一支生力军.在2次国家期刊奖评选中,均占有相当分量:获 "首届国家期刊奖"的64种科技期刊中有7种为大学学报;获"第2届国家期刊奖"的30种科技期刊中,有4种为大学学报.但大学学报的综合性,限制了其学术影响力的发挥.笔者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大学学报做一简明分析,结果说明专业化应是大学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牛怀岗 《今传媒》2009,(6):86-87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与教学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园地.这个定义清晰地刻画出高校学报的属性是"学术理论刊物",是学术园地,必须以学术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