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埕岛地区中生界潜山具有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断裂系统复杂、储层非均质强等特点,制约了中生界潜山油气的勘探。本文从岩相、不整合面、断裂及成岩演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生界潜山储层的控制因素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中生界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储层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国家层面组织了多轮科技攻关,但在四川盆地之外的古生代地层,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实现盆地外油气勘探的突破,是几代中国石油地质人的梦想。无论是北美地区,还是我国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成功的区块,主要位于构造稳定的盆地内。而我国南方地区,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改造,勘探目的层系支离破碎,连续分布面积小,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3.
孤东地区周边具有四个生油洼陷,油气资源丰富,但是已经进入勘探开发晚期,优质后备石油储量不足,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增储稳产的主要手段。本文深入总结了现代油气勘探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孤东油气滚动勘探开发中取得成果和潜力分析,为孤东地区下步滚动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静 《内江科技》2015,(3):68-69
埕岛地区中生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其复杂的构造特征决定其复杂的储层特征,也造成油气富集规律的不清楚,从而制约了中生界的勘探。本文从岩相、不整合面以及断裂几个控制影响中生界储层储集物性的因素出发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储层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松源 《科技通报》2000,16(Z1):53-59
浙江的油气勘探在东海海域取得了突破,沿海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经验,建立了小规模产能,但陆上油气勘探主体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浙江的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海相盆地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经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整体封盖条件已不具备;陆相盆地缺乏生油条件。其次,缺乏适合南方海相领域特殊性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找油观念落后;勘探技术不配套,关键技术不过关。浙江的常规油气勘探可以坚持不懈地探索,需要认真总结油气地质规律。提出一个找油理念,认为浙江油气光辉灿烂的明天要靠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浅层生物气、致密砂岩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沥青、水溶气、深源气、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等等。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6,(1):66-67
巴基斯坦Badin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本文借鉴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Badin地区含油气系统及油气藏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Badin地区包括Sembar-Upper Sand、Sembar-Middle Sand、Sembar-Basal Sand、Sembar-Chiltan四套含油气系统;断层活动、圈闭定型等与生烃高峰在时间上匹配较好,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区内发育断块、不整合上、倾砂岩尖灭及透镜状砂岩多种油气藏类型。相关认识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西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较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对该地区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多数生产井步入后期,寻找新的工业油气流,目前已成为石西地区勘探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石西地区油气储层特性开展研究,充分运用地质、测井以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等科学手段,为进一步客观、全面了解石西地区侏罗系油气储层性质提供科学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含油气盆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且以往勘探多限于盆地周缘(南缘)地区,故武威盆地内部勘探程度较低,给该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带来了难度。本文从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入手,以盆地评价为重点,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主要对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评价、储集条件等油气地质、地化方面进行了研究,由于评价区沉积岩厚度较小,故采用成因法中的数字化积分法和氯仿沥青"A"法对油气资源进行远景评价。通过资源量的计算,表明武威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琴 《内江科技》2013,(2):145+155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始自1954年,尽管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但是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认识和勘探部署,尤其是盆地东部,还存在着许多空白区以及未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油气勘探程度低和构造复杂以及地质研究不够深入,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不清楚。本文介绍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油地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该地区新生界的构造特征与地层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准确地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勘探区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邹建 《内江科技》2010,31(3):138-138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热点地区油气资源国上游油气合作项目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各阶段的特征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进行上游油气合作时的进入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深水油气资源全球储量丰富,已成为世界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深水油气领域的"开发热",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还刚刚起步。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深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油气地质评价,地球物理普查仅限于南海北部地区,而且勘探开采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科技问题。本文对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主要科技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他是脚踏实地的学者、油气勘探科研生产一线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经过近二十年的艰难探索,他在海相碳酸盐岩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普光、元坝等特大型天然气气田的发现和川气东送工程,加快了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促进了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同时丰富和完善了油气勘探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研究了孤东地区沙河街组沉积演化过程中各沉积体系的发育规律及展布特征,分析和预测沙河街组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对指导孤东地区中深层油气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沉积性含油气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喜马拉雅构造与滨西太平洋构造相交接的部位,地质结构复杂。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对研究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该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川西灌口地区的地质资料对四川地质结构特性进行探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油地质实验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已被上百年的勘探史所证实。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是开展石油地质实验分析的必备工具,是表征石油地质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标志,是提高和发展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保障。因此,石油地质实验是油气勘探开发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北地区油气勘探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油田企业增储上产压力大,松辽盆地作为东北地区的主力探区,探明率持续升高,难以实现“储采平衡”,迫切需要扩大油气勘探新区和增加资源量。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部署并实施“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项目编号:1211302108019-2)。索伦-林西地区为油气勘查处女地,地质地貌条件极为复杂,确定盆地范围,查明地层展布,特别是火山岩覆盖层下的地层展布与含油气性,面临极大挑战。该项目在地质调查程度低的松辽盆地西部外围和大兴安岭周缘地区,以中生界、上古生界为调查重点,开辟油气调查新区,探索油气调查新层系和新领域,查明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远景;选择重点地区部署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调查井(参数井)工程,揭示盆地地下结构、获取油气地质参数,力争取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7.
陕北南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中生界生油岩发育,生储盖组合配套,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冯军 《今日科苑》2009,(9):30-31
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随着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世界盐下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巴西海域、墨西哥湾等地区发现盐下油气藏。盐下层系作为油气资源储藏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南向北发育三排构造带,垂向上划分3个油气成藏组合,随高探1井勘探重大突破,下组合成藏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缘燕山期古构造分析、各类型原油在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成藏组合的分布以及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油时间的匹配分析,预测下组合勘探方向。(1)燕山期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下组合的构造雏形,喜山构造运动对燕山古构造进行了加强,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化了燕山期古构造并形成了中、上组合构造体。(2)准南发育4套有效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及白垩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中-西段,古近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西段。(3)南缘中-西段烃源岩生烃时间与古构造演化过程匹配程度高,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燕山期古构造活动时间一致,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4)南缘中段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第一排构造带燕山期古构造匹配较好,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上盘地层油气较为富集。根据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古构造演化,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准南西段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沙四段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东部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陈官庄地区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该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油源是砂岩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