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课 ,属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在成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师范类学生该课程的教学中 ,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建构起学习计算机基本技能的知识结构 ,把计算机作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认知工具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和精髓。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CAI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巧妙安排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不同专业教学目标不同、课程容量大课时少等现状,在教学中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一种教学新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既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中,情境教学尚属新生事物,迄今为止,西方对基于情境认知、情境学习的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兴未艾。所谓“情境模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近似人们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会发现问题,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解决问题。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循环,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开拓视野,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朱晓莉 《教师》2012,(35):45-45
新课改背景下主张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教学中提倡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而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实现思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试分析一下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创设有效情境。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优化地理学习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讲授、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则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计算机所具有的载入及播放影片、控制视频等功能,制作出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情感.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42):116-1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的运用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要技能。因此,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课程,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作为计算机操作中运用广泛,相对基础的word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中职学校在计算机word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与社会严重脱节,使计算机教学没有发挥真正的优势。本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的word教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此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提供借鉴,帮助其更好地推行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阐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大推动作用和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幼师高专学生和其他高职高专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和学习特点,在计算机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师高专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等方面,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和面向幼儿园教学的实际出发,规范幼师高专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因材施教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师高专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因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跟踪新高技术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采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实践过程中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整合教学过程,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效度,教师需要从不同教学视角展开优化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夯实计算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热情;丰富实践操作体验,形成重要探索力量。这些优化设计,可以赢得课堂教学主动权,为学生计算机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郁剑伟 《考试周刊》2013,(25):110-111
本文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喜欢玩计算机,却不喜欢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尴尬现象,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本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合理的导入情境、优化教学中的任务设计、适时开展技能比赛。  相似文献   

14.
中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但中专计算机教学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和新技术脱轨等问题。为有效提高中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应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弥补教材和新技术相脱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3,(64):93-94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任务驱动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符合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教学中逐渐转变为教学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及其他相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文章分析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创新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或是幻灯片,呈现出直观立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印象深刻,便于学生扎实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步骤,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课不应只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的现状,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焦虑是个体预期计算机使用或者真正使川过程中所感觉到一种可以改变的情境性恐惧或忧虑.对影响计算机焦虑的年龄、性别、计算机态度和经验4个因素的研究表明:女性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焦虑,随着年级的上升性别差异会发生改变,积极的计算机态度和愉快的先前经验能降低计算机焦虑.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备课,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并建立互助组和采取小步子教学等措施,以降低学生计算机焦虑.  相似文献   

20.
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目标教学模式,特别是在职业学校里,由于学生的素质较差,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技能。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目标活动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本目标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目标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