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1月31日报道: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继1999年为60.4%之后持续下降,现在仅为48.7%,首次低于50%。“没时间读书”成为这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没时间读书”的群体中主要为中青年。作为中青年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校中学生问题尤为突出。《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称,一个教师最近对任课的某重点高中两个班13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或伟人传记中较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如《三国演义》、《唐诗三百首》、《老人与海》、《毛泽东传》、《鲁迅传记》等,全部读过的没有一个人,部分读过的不到20%,均没有读过的竟超过80%。为语文课本配编的课外读物《语文读本》,竟然也有超过80%的学生没认真读过。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乐器     
王晓维 《中文自修》2009,(11):44-45
同学们都读过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说:“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里的“管弦”是指音乐。作为乐器的管弦,包括了箫、笛、笙之类的管乐和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管弦也可以叫做“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琵琶行》的后面就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相似文献   

3.
帛书《衷》篇“《键》之详说”章“史记之数书”,谓史上所掌记数术之类的书,指《蓍书》、《申乾》之类.“君子齐明好道”,齐谓知虑敏捷,明谓聪明彻达,言君子知虑敏捷、聪明彻达,乐好大道.“日自见以侍用也”,侍,读为待,言以待起用.“首福又皇”,首当训为守,言守福而得休美.“龙不侍光而僮”,光读为广,大义,言龙不待大而动.“让善之胃也”,让善即让禅,为同义重复词语,礼让之义;“善而治”,当读为禅而治,即禅让而治,表现了先秦儒家禅让治理天下的思想.“□□人与蠪相以”,阙文可补“大”,疑为“□[大]人与蠪相以”,蠪即龙,以读为似.  相似文献   

4.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现。刘勰重视感知、想象等在修辞认知过程中的存在、特征、功能,注重对修辞认知个性特征的探讨,总结出了诸如“博而能一”之类的修辞认知方式。《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博大精深,其修辞认知观是可信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赞扬“智取生辰纲”这一回为“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凡读过《水浒》的人都会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久久难忘,因为它确实是《水浒》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菜花     
常在一些校长的办公室发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类的书籍,用他们的话说,经常翻翻,学习一点管理方面的奥秘,甚至有些校长,把这类书籍当作了比《教育管理学》还要管用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张曲 《初中生》2007,(36):10-11
我一直为自己的浅陋而苦恼.小时候,虽然也读过诸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句子,但并不懂深意;读过几本《作文通讯》、《儿童文学》、《小溪流》之类的刊物,至于名著就只翻过几遍《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鲲鹏。和“决起而飞”“控于地而已矣”的蜩与学鸠,两者谁更逍遥?读过《逍遥游》的朋友.也许会对这一问题不以为然。因为庄子对“逍遥游”给出的定义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无所待”,而无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与“御风而行”的列子一样.它们的飞行至少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风,所以它们都称不上真正的逍遥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6,(7):24-24
赞叹荷花之美的诗我们读过不少,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但歌颂荷叶的篇章我们却读得不多,《荷叶咏》另辟蹊径,让荷叶走进了我们的视界。  相似文献   

10.
《马氏通》的转词较为复杂,在形式上可以从“所系动字之类为别”、“转词所处先后之位”、“有介、无介之别”等三个方面来考察。《马氏通》所论的转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沈约在编撰《宋书》时,把陶渊明归入《隐逸传》。可是若把陶渊明和《论语》中的“晨门”、“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相比,他的隐逸就不再显得纯粹,而是包蕴着一丝孤愤和无奈。这一点,只要读过他的《感士不遇赋》,就能体会得到。  相似文献   

12.
青锋  李小飞 《当代电大》2006,(12):41-41
我没读过红楼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担心被讥笑为没有文化。但是我确实认认真真地读完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小二黑结婚》更是反反复复读过数遍,这说明我并不完全是个文盲。  相似文献   

13.
读点原著     
或许是由于中国的语言文字过于艰深,自古以来我国的“注释业”就显得特别发达。且不说那些一直被读书人奉若经典、敬若神明的四书五经之类,各个朝代各种版本的注疏评传卷帙浩繁,即便是那些原本就是为了解词释义而编写的宇书辞典(如《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其身后亦架屋叠床一般跟了一长溜对这类工具书进行诠释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借“科学”的名义和“伪科学”的棍子,以周易学、中医学等为切入点,打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科学”本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先哲们也在追求真理。与西方“科学”分科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对客观世界的研究特点为“整体而学”、“综合而学”,《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做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一部《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读过以后“令子弟平空在胸中添了不少文法”。这是金圣叹对《水浒传》高超艺术表现手法的评价。在《水浒传》众多“文法”中,对比法无疑是施耐庵运用得相当出色的一种,这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相似文献   

16.
《闲情记趣》节选自沈复的《浮生六记》,是本书卷二《闲情记趣》第一节开头的一部分,借用本卷题目为课题。沈复(1763-?),字三白,清代乾隆年间人,虽然出身于“衣冠之家”,读过几年书,却终生未进学中举,主要职业是习幕、经商。然而其人灵秀聪悟,于人于事皆重于感情。写作本时作已46岁。“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李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三白面对自己坎坷的一生,心中积累狂涌跃突,如烟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武侠之类的书历来被文人雅士们视为“狗肉上不了大席”,自然也不在“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万卷”之内。所以,当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语文读本首次将金庸的《天龙八部》片段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片段合成一个单元——“神奇武侠”选入后,争论声便没间断过。  相似文献   

18.
从《文心雕龙》理论观照《文选》所收《招隐士》,它行文用字符合《练字》篇观点,有着肥瘠磊落的审美效果,它用字之“奇”并非“诡异”之类,它所用包括“联边”字在内的“桂树”主体意象,草木意象、山石意象、鸟兽意象等烘托意象,与“归”“留”主旨意象一起,形成“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的骚诗风貌。结合古文字考察,它自有字象与诗象融合的另一种解读意境。  相似文献   

19.
王宝琪 《下一代》2012,(7):33-34
你读过《爱的教育》吗?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谁没读过呀?小学课本里就有。”不错,小学教材里的《争吵》、《小抄写员》两篇课文就选自于这本书。《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部儿童名著,它和《木偶奇遇记》一起成为当年意大利最著名的两部书儿童读物。同样这部书也打动了各国的小读者和大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大衣哥”朱之文凭借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红遍大江南北。读过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正是《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词牌名为《临江仙》。词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