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思旧赋》是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后期重要作品,被收入系列短篇小说集《台北人》里。自先勇系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小儿子,今年四十七岁,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他五十年代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工作,至今未断。他的作品,有《金大奶奶》、《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谪仙记》、《台北人》等几个短篇集,和一部长篇《孽子》。《台北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末,白先勇接受《play-boy》采访时,首次公开谈论了其关于同性恋身份的话题。这一性取向的公开,不仅使白先勇成为“众多东方同性恋者中最早,最主动以自己的性别倾向涌出社会底层的中国作家”,(1)更为后来的研究者能更好地解读白先勇同性恋题材的小说,深入到他的文本和意识世界,开辟了重要的研究通道。同时,作为一名同性恋作家,白先勇很多的叙述空间都用来演绎那些第三性群体的生活,追踪他们不同于异性恋的情感,以及被伦理社会所放逐和鞭挞历程中的失落和追寻。从最早的《玉卿嫂》中容哥儿对庆生模模糊糊的喜欢,《青春》和《月梦》这类具有浓烈象征意味的小说中老人对同性少年(阿宕尼斯式少年)的回忆和渴望,(2)到《寂寞的十七岁》中杨云峰那样典型的同性恋性征的外表和性格,(3)再到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孽子》,以及他最近在《文学世纪》第三卷第8期上发表的中篇小说《teafor two》。  相似文献   

3.
《孽子》作为白先勇一部以同性恋者的悲惨命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展现了阿青、阿凤、小玉、老鼠等几个男同性恋与其母亲的深层关系,这种关系分别表现为"共源性"、"同盟性"与"恋母性",通过对这三者的解构,揭示父权(男性)社会对以性别角色划分出来的女性(母亲)和被以异性恋为主导的社会放逐的同性恋者(孽子)的压制与不公,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他们身份的极度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孽子》是白先勇迄今为止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历来的评论者都比较关注其敏感的同性恋题材和作品中那群青春鸟的行旅。但其实小说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理性反思。小说通过对《孽子》中不同类型,不同文化内涵的“父亲”形象的塑造及其命运的展示,表现了作家试图颠覆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重建现代人性伦常的努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遭遇的尴尬和矛盾。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以小说家名世,早期他以现代派的身份步入文坛,在《金大奶奶》、《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等作品里,不难看到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渐渐流露出现代与传统并存,兼收并蓄的特点,直至达到二者交融共生的境界。这在《游园惊梦》和《永远的尹雪艳》中表现明显。这一特色在作品技法上表现为象征、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小说白描,及传统审美理念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台湾著名作家,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196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65年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自选集《青春念想》等。他的作品善于将西方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表现方式之中,大多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相似文献   

7.
在卡夫卡研究中 ,《美国》被认为是狄更斯小说的仿作 ,故一直备受冷落。其实 ,细细考察卡夫卡创作《美国》时的一些情况 ,听听作者本人的看法 ,我们应能感到它在表层的狄更斯式的故事下面 ,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卡夫卡借助卡尔个人的生活体验 ,不仅检讨了西方基督教文化对“自由”概念认识的嬗变 ,更重要的是揭示的西方人存在的本质特征 ,即是一种因想自由而遭致的放逐 ,因被放逐不得不承受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尽管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与女性相关,但多数女性都是站在男性的视角里去解读,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完全没有性别意识,要么女性处于被压迫、被歧视的地位,女性角色彻底融化在男性经验里。然而,作为一部富有幻想色彩的小说,《奥兰多》看似荒诞不稽,实则蕴含着鲜明的超越性别的论调,通过性别的转化超越性别,探寻真正自我。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索《奥兰多》关于死亡与自由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孽子》是白先勇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在莲花池边的男性同性恋王国中生活的一群被家庭放逐被社会抛弃的野性少年的心路历程;同时掀开他们狂放患纵的表象,露出的是一块块被侮辱被蹂躏的浓血进流的疮疤,反映了以父权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表达了对人性尊严的呼唤与探索。论文就试图从“灵与肉”“父与子”“情与孽”这三方面人手,浅析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怎样的课堂是语文老师值得用一生的心血去换取?“只有不断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掌握表达这样新的感受和体验的语言和语言的形式。”(王富仁)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课堂。老师在尊重学生个人见解的同时,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教师本人成为一个对课文有着更丰富体验和更细致感受的读者。教学是教学双方知识、态度、情感在碰撞中不断的生长过程,具有对话的性质,“对话的过程应是让各种不同意义的主体参与者之间自由流动,每个人的自我保护心态渐趋消失。”(《论对话》)真正实现师生间最自由、最彻底、最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鸿门宴》的教学设计正基于上述论述。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对人的存在(即“个人存在”)的关心。雅斯贝尔斯说:“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意味着陷入虚无。”(《回忆与展望》)存在主义伦理学社会学说的中心论题是个人自由。“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里所说的“自由”,绝对不是天马行空式、漫无目的的、无任何约束的所谓绝对自由,而是人对“外在场”(周围世界)的觉悟.是“我在”的强化与追寻。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主义”(W·考夫曼《存在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叙事学被引入到翻译批评领域,为翻译批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在此之前,已经有部分的学者将叙事学运用文学的翻译,但是很少有作者将其和同性恋文学的作品相结合起来。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本文以《荒人手记》和《孽子》的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叙事时间,视角,节奏的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谁说黑夜是寂寞的,只不过有时街灯变暗了。”年少的梦想色彩斑斓,现实的折磨,却让人沮丧停滞。看完《第601个电话》,红了眼眶。戏中人的青春理想如樱花开落,虽然感伤,却依然绚烂。三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擦肩而过之间,将彼此从生活的泥潭里解救出来。哪怕生命不可挽回,哪怕困境依然照旧,心底某处的灯火被点亮了,黑夜从此不再寂寞。  相似文献   

14.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其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评价中国旧社会的传统女性为“小女人”,她们柔弱而又感情丰富,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的濡养,被伦理、礼教束缚,在爱情婚姻上,她们是可怜的,她们执意追求平等的地位与自由的感情,而结局往往是血泪零如雨,要么是情感被扭曲,要么是生命遭扼杀。于是乎,梁山泊与祝英台成为封建爱情的绝唱,刘兰芝与焦仲卿成就了爱情的悲壮;于是难免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喟叹。正因为这样,  相似文献   

16.
以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为例,分别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的“悲剧人格”、“悲剧性感情”在定义中的表达提出质疑,并以为Katharsis的(中文)译义其一宣泄,针对情感过于强烈的观点而言;其二是陶冶(净化)针对情感过弱的观点而言。  相似文献   

17.
超级游戏     
《少年电脑世界》2010,(10):48-49
丢丢本月推荐游戏《变形金刚:塞伯坦之战》 丢丢总评:其实《变形金刚》是一个很好的游戏题材.只可惜这么多年却没有一个公司。真正去用心将其做成一款像样的作品。要么游戏中的角色披着变彩金刚的外皮却干着与众不同的事情.要么就是把原本很难绘制出的变形金刚彻底变成四不像.  相似文献   

18.
意象符号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在《孽子》中构建了许多意象,其中公园作为多种意象含蕴经常出现,有的象征着命运枷锁,有的象征着道德阴暗面,有的象征着心灵归宿等。  相似文献   

19.
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往往存在错位现象,明明应该教学生审美的文章却被教成了认知,明明应该教学生认知的文章却被教成了审美。前者如老舍的《想北平》,主题本来就比较明确,但教师偏偏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解决“这篇散文抒发了什么感情”这个问题,结果课堂沉闷,学生木然,  相似文献   

20.
美国蓄奴的历史使非洲裔美国黑人对“身份”有着特殊的敏感。寻找、确认和重建“身份”成为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其中,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1940)、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1952)和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1977)是美国非裔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作品对非洲裔美国黑人在“身份”被抹杀、消解和异化之后,如何重新认识、寻找和构建的经历进行了细致描述,勾画出一幅幅陷入痛苦、彷徨、混乱以及无知的状态的黑人众生相,希望能够带领现代社会中的黑人找到一条重建“自我”的有效路径,并最终抵达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