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开发范式"探究的是普适性的教育规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范式发生了重大转换,开始走向课程理解.以科学化的目标模式选择和组织课程的"课程开发范式"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对课程多元化理解的冲击,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课程研究范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树立多元的、动态的课程观;必须建立崭新的整合课程范式;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拉开序幕的上海综合科学课程项目是我国地方性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首先从课程理念、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统整组织方式等侧面,对该项目的特点与成败经验进行了考察分析,最后从现代综合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向度,即“社会统整”、“知识统整”与“经验统整”三个层面揭示了此次上海综合科学课程开发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介     
宁波大学周勇博士的著作《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科学教育领域第一部系统探讨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专著。该书是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重点课题结题成果,也是作者十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其主要学术贡献是: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30年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我国科学课程的多样化,开创了推进科学课程的路径,拓展了科学课程学习的内容,形成了科学本质教学的新范式,培养了一支适应综合科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综合科学课程本土化理论研究的缺乏、人们认识观念转变难、综合科学教材编制难、科学教师开展合科教学难等现实问题,亟待人们进一步探索。展望未来,综合科学课程的深化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方向,顺应课程发展;完善课程结构,开好两类课程;聚焦核心概念,优化教材结构;注重教师培养,适应综合教学;改进考试评价,保障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5.
综合科学课程在实施中出现思想观念存在误区、师资缺乏、课程资源不足以及课程评价滞后等问题,要推进综合科学课程顺利实施,应促进综合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综合科学课程的内容,创新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课程范式与课程建构性试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课程范式在课程建构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课程建构性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杜威可说是课程建构性思想的先驱。在其后的“课程开发范式”中,课程建构性几乎被遮蔽和扼杀。随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的产生及后现代思想的影响,课程建构性思想在“课程理解范式”中才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足,缺少可直接借鉴的经验。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笔者支教的学校为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试图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傅敏 《早期教育》2006,(2):I0001-I0001
在近半个世纪的课程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两种课程范式的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彼此对立与分离,逐步走向借鉴与融合。依据范式的观点。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必将为一个崭新的课程范式所取代,这预示着当前的课程正处在旧的课程范式向新的课程范式转型的时期。这种新的课程范式应强调融合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于一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生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把它称为“整体课程范式”,它所代表的是当前课程领域追求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9.
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课程研究范式规定着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本文在探讨几个典型课程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研究范式发展的新趋势,把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两种需求作为前提,在借鉴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国际化、地方化、个性化等多元化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王典举 《考试周刊》2011,(34):10-11
针对以理论模式和目标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理论在指导实践时暴露出的问题,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模式的课程理论。该范式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追求课程的实践性,重视课程开发中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同时把教师和学生视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实践课程范式对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及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诸多困难。以"乡情育人"为核心理念的乡情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崭新的范式。该范式主张课程资源来自现实生活,课程管理持续改进,课程实践综合联动,以"乡情育德、乡情育智、乡情育美"为旨归,追求学生全面而和谐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一种课程研究范式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研究中存在不同的研究范式,校本课程研究较多地体现着“系统—管理范式”的特征。校本课程的提出是课程价值观的转向,是对原有课程管理体制的突破,是对原有课程开发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科学课程,但至今实际选择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地方极少。从浙江省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经验看,要有效实施综合科学课程,必须从计划与实施的统一来认识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内涵,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高度理解综合科学课程的意义,同时运用包括以政策推动促进观念转变、以教学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和以资源建设保障教学需要等综合性策略来推进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协商课程就是师生共同作出有关课程的决定,一起开发、创生课程,使"文本课程"转化为师生共同的"体验课程".协商课程的过程就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的过程.许多教师对于课程行动研究的实际操作感到棘手,协商课程的实施过程:计划、协商、教和学、展示、评估五个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做课程行动研究的一个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以"一个特定的共同体中所有成员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技术等的集合"作为范式的基本内涵时,我们认为课程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课程开发范式和课程理解范式.  相似文献   

16.
综合科学课程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英两国以来,其发展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传统综合科学课程与现代综合科学课程两个时期。本文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敏 《教育研究》2005,26(7):38-43
库恩的“范式”概念是建立在复杂性思维基础上的,它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范式的不同层面。当前学校课程的范式包括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它们无法独自解决学习主体与内容客体相互对立的问题,将逐渐被在课程信念、课程价值、课程技术等方面完全不同的新型学校课程范式,即整体课程范式所取代。促进学校课程范式转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其它省市实验区科学课程面对综合还是分科选择的难题之时,浙江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坚持着“综合”的导向,因而审视与反思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成为必要。本文基于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七个维度三个层次设计的访谈、对典型地区学校的课堂观察,提出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表现为“综合科学”与“组合科学”两种科学课程形态的并存;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与目标认识不到位;对课程资源理解不一,科学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有效科学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使用亟待专业引领。进而立足于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提出有效推进科学课程实施的根本在于以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教材比较研究促进科学教材的完善;改革中考,促进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由"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的课程范式转型是课程研究领域的深化与升华,这一重大转型不但影响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看法,还对教学形态、教学评价及师生关系方面造成了一系列重大影响.通过对课程范式转型及其对我国课程实施的影响进行剖析,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更有效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的课程范式转型是课程研究领域的深化与升华,这一重大转型不但影响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看法,还对教学形态、教学评价及师生关系方面造成了一系列重大影响。通过对课程范式转型及其对我国课程实施的影响进行剖析,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更有效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