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都相对薄弱,对他们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同等的重要.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从信息化到微课,也一直在不断的进步着,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一波一波的培训和比赛冲击着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领域,笔者从对微课程的认识谈谈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微课程对教师、学生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化”,“化”就是重组与再造.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对教育的流程进行再造,对教育的体制进行重组. 2012年我国发布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各省市区也制定区域性规划进行落实.我们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在应用驱动方面,我们创造性地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机制创新方面,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形成了多方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灵活机制. 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定位在哪里?应该是“融合”,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育人方式.”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杜占元:“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以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为基本方针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以充分确立,保障条件进一步夯实,公共服务的水平大幅度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基本形成.教育信息化对引领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十二五”末,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7%,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到80%,超过36%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管理学课程的试点教育中,采用嵌入性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需加强学校的顶层引领,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教学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与修改,尤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以学生、督导、领导为评价主体的内闭环评价体系以及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外闭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机制的重要保障.新时期下的教育信息化,着力点在于如何搭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建设体系,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的工作形态.本文立足省级视域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做好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优化教育信息化服务、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影响生活教育,新课改的推行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为了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创新的教学理念来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有了现实意义和迫切性。其中异军突起的"微课程"理念在提出到实践验证的过程中体现出极强的教学效果,其以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围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结合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了在线教学和移动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试验来论述中学数学微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微课程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方法和效果.针对教学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丰富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微课程在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有翻转课堂模式、课外辅导模式和课堂镶嵌模式三种.微课程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有效性评价包括有效应用、有效目标、有效手段等.微课程有效辅助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有加强培训推动微课程课堂教学应用实践、加强合作促进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技术平台的建设、改进创新微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加强教学创新,以保证微课程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8.
徐乃忠  余忠林 《科技风》2023,(5):136-138
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提出,以网络数字化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的主流也逐渐演变为信息化混合式的教与学。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背景和目标,构建了“三目标、三环节、十步骤”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出了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式,以平原微丘地区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及课程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工科院校信息化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结合学校“尚美”理念,开发了尚美云平台,并从四个方面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尚美云平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尚美云空间,推进多方成长交流;尚美云评价,记录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尚美云课程,形成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世界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进入到"微时代",而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微课程的出现更好的填补了空白,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我园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紧跟微课程教学教育理念,开始尝试班本微课程开发以及微课程的游戏模式设计。现以中班微课程"走近蓝印花布"为例,谈谈班本微课的构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鱼慧洋 《科教文汇》2020,(13):109-1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从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给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婷  杨娟  刘亚 《科教文汇》2024,(4):159-162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反思,研究者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思路。该文论述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三有”课程思政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从“三有”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与资源创设、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建构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出发进行架构和阐述。另外,结合“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与创新。本研究旨在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奕 《科教文汇》2014,(30):32-33
教育与学习已超越了学校围墙走进了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成为个人、组织在剧烈变动的社会中适应变化的利器,而微课程允许成人有更多灵活的时间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工作需要等来开展学习。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微课程产生的背景、蕴含的若干教育理论以及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以期提高对微课程在成人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学习已超越了学校围墙走进了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成为个人、组织在剧烈变动的社会中适应变化的利器,而微课程允许成人有更多灵活的时间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工作需要等来开展学习。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微课程产生的背景、蕴含的若干教育理论以及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以期提高对微课程在成人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月15日,教育部召开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指出“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新动力、新手段”,再次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与突出作用.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长期坚持的原点问题,而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既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中心目标,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推进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将"微课程"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合,通过实验把握"微课程"设计开发的可行性,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微课程"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快步发展,当代的教育也在换代更新,现代的教育提倡个性化学习。但是传统的课堂是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而由于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微课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也变得越来越多,而微课程的出现也为教育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这种授课的模式将有利于学生更好投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所学的课程。研究和开发微课程在教学当中的应用,这是教育工作者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学校信息化建设应该以应用为重,避免走“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老路.文章充分发掘公共网络平台的教育价值,提出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并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为例,介绍基于公共网络平台的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增长技能的基础。创新创业课程“教什么”的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所在。在总结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是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为此,必须进一步创新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教职工思想政治与学生品行的评价机制、强化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重中之重的作用;创新学校管理体系,推进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进程;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完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机制、推进后勤服务优质化;制度、建立后勤服务保障长效机制,为推进西藏基础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