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课本第7页:“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课本并没有说德国1871年统一后采取何种政体,因此我们无法从课本中直接找出答案。查查相关资料特别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我们就会知道,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非君主专制政体。现将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部分内容(引自刘宗绪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1987年10月第1版),摘抄如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这部宪法是1871年4月16日帝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是德意志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标志。………(引语)2帝国立法权第五条:帝国立法权…  相似文献   

2.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御赐”《大日本帝国宪法》,标志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表面上看来,英日两国都是君主立宪制,但在实质上有极大的不同。第一,君主的地位不同。在《权利法案》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相似文献   

3.
史事的比较     
在一次高中历史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内容是历史必修(Ⅰ)中的“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教师在简要讲述德意志统一的经过后,重点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课的最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英国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比较,进而概括出英、德两国政体在国王的权力、首相的地位、议会的作用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华民国参议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参议院的成立与《中华民国参议院法》的颁布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废除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总统、议会、宪法,则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象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非常重视这些象征。孙中山在《军政府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相似文献   

5.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那么,根据此宪法建立的法国政体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哪种类型呢?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一课表述为总统制共和制,但我们认为教科书的表述与1875年宪法内容并不完全吻合。尽管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但法国的政体并非是纯粹的总统制共和制。下面,结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特征和法国1875年宪法内容分析如下。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可分为议会…  相似文献   

6.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7.
(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民有 1.资产阶级代议制概述概述①含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大象版) ②特点:a.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b.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c.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大象版) ③作用:a.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b.代议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成果。代议制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它表明国家权力已不属于某个个人,而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议会掌握。c.代议制对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大象版)  相似文献   

8.
①含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最早在荚国产生,以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大象版) ②特点.a.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b.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c.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大象版) ③作用:a.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b.代议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成果。代议制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它表明国家权力已不属于某个个人。而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议会掌握。c.代议制对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大采版)  相似文献   

9.
分权学说○的形成与演变●朱恒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其政体如何,在制定宪法和建立政府体制中,理论上大都采纳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分权学说。它一般表现为三权分立制度,即议会行使立法权,内阁或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个不...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作为官僚地主总代表和帝国主义走狗的清王朝,结束了绵延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为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共和、民族独立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是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成熟的社会条件下,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领导的一场革命运动。据统计,自一九○五年同盟会成立至一九○七年三年内入盟者,现在还可以查出身份的三百九十七人中,留学生、学生、教员及医生共计三百六十二人,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但事实上,自洋务运动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后,随着“新学”的推  相似文献   

11.
1871年1月18日,普法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告成立。关于这一德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丁建弘教授在《德国通史》中提到一个微妙的历史细节: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但威廉一世只愿意接受德国各邦君主奉献的皇冠。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得知各邦的君主都同意新宪法以后,威廉一世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  相似文献   

12.
西欧好些国家早在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已经有过共和政体和等级代表会议之类的代议机构。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更进而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由宪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等民主自由权利,从地方到中央设立议会以及由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总统等。中国则不同,几千年来一直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知宪法、选举、议会为何物。自1940年鸦片战争失败、打破闭关锁国局面之后,严峻的形势促使一些有识之士,睁  相似文献   

13.
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又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主要标志和支柱。正是由于议会制度的极端重要性,资产阶级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虽然英国议会享有“议会之母”的美誉,但美国国会无疑握有更为巨大的实际权力,在美国乃至国际政治生活中起着显著和重要的作用。在英国“议会至上”早已蜕变为“内阁专横”的今天,美国国会在美国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和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不能不说是非常显著而独特的。美国国会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宪法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另一方面也由于美国政治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沈淑华 《华章》2011,(5):28-29
文题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此时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亨利希·海涅(1797—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他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商人家里.少年时代,他饱受德国普鲁士王国的种族歧视,也享受过拿破仑军队占领莱茵区时给予犹太人的平等待迂,因而激起了他对德国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满和对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向往.一八一六年,海涅根据父母的意见,学习经商,结果失败.后来他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同时,开始他的创作活动.一八三○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海涅受到很大的鼓午.他说:“我是革命的儿子”,“我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的建立,把这场革命推向高潮。因为武昌起义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政治上,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一)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它不仅推…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章征科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赶走了皇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却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帝国...  相似文献   

18.
重评《钦定宪法大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8年8月,清政府在预备立宪的鼓噪声中,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及附属法《议院法选举法要领》,宣称“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后,立即召来了朝野的抨击。资产阶级革命派抨击它“其所以悬预备立宪之招牌者,不过欲假此名义……以巩固万年无道之基而已”;②资产阶级立宪派也认为它“其根本处,仍不脱专制之遗臭也”;③清廷内部的守旧势力更是攻击它“窃外国之皮毛,纷更制度,惑乱天下人心”,④是“速贫、速乱、速亡”之道。历来的研究者们在评介《钦定宪法大纲》时也基本援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认为它是一部“旨在巩固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封建法典”,“是用法律的形式把封建时代专制皇帝的绝对权力予以确  相似文献   

19.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它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那么,根据此宪法建立的法国政体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哪种类型呢?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一课表述为总统制共和制,但我们认为教科书的表述与1875年宪法内容并不完全吻合。尽管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但法国的政体并非是纯粹的总统制共和制。下面,结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特征和法国1875年宪法内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皇帝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运转的核心,而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生伴随着官僚群体的形成,皇帝和官僚群体共同构成了秦的统治阶层。官僚既服务于皇帝,又有着自利的取向,因此,官僚行政过程常常在服务与自利取向之间存在紧张关系。秦皇帝为了不使官僚行政超出自己可以操控的范围,组建了御史监察机构,并成为皇帝操控官僚行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