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老师托他的博士生刘光成先生送来一本《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下面简称《概论》),很好的纸质,非常的厚实,16开本皇皇500页之多,沉甸甸的。笔者十分喜爱,迫不及待一夜读过了百页,两个礼拜来思考不辍,感慨良多!在语文的批判不断而批判的语文不够的今天,无论从语文的学理还是语文的实践等方面,都应该竭尽全力去建设民族的语文教育。周老师的身体心验的全部就是为了它,倾诉中字里行间蕴涵着“学术”精神和“建设”营养!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那场语文教育的大批判,重演着百年来社会对教育的周期性的"革命"冲动,"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似乎已变成一个长效判断,一再地复现人们对当下的教育状况的焦虑.这一次,各界对语文教育的不满汇集成了大批判的排炮,炮轰的后果是颠覆.  相似文献   

3.
李启咏 《师道》2002,(5):10-11
读完《师道》杂志2002年第4期发表的《该不该写作文<狗杂种,考试>》一文后,作为一名教师,我心里非常难过,充满了说不出的悲哀。曾几何时,家长、社会、媒体不遗余力地对语文教育乃至整个中小学教育大加批判,认为中国的教育和教师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少人士还拿中国的教育跟美国的教育相比较,要求中国的老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在传统文化日趋升温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提倡国学。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人不时提出回归传统语文教育的主张。甚至有人断言:现代语文教育已经"重病缠身",语文课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1]现代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是"回归传统"还是"全盘西化"?毋庸置疑,那种不顾汉语自身特点,"淡化语文知识"的"全盘西化"之路固然不可取,但"回归传统",也并不是让语文教育永葆健康的"灵丹妙药"。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改革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现代化之路。在此,笔者不妨借鉴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智慧",更在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心灵、美的思想、美的行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然而,我们习惯了的传统教学,对于情感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6.
胡适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从而把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引向了现代化之路。胡适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掌握白话语体,培养学生"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第二,要求学生能欣赏我国的文学名著,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精神境界;第三,要求学生能阅读和使用古文书籍,能批判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胡适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中所体现的培养学生独立思想、负责精神和批判意识的思想,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的"立人"价值,重新审视和制定语文教育的目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情义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突出位置,语文教学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应精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以教师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是最让语文教师烦恼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教育教学得失的反思,人们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尾"的现象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了。因  相似文献   

9.
一、今日语文教育:危机与挑战自1903年独立设科起,中国的语文教育跌跌撞撞地走过了一个世纪。面向新世纪,我们本应豪情满怀地前进,然而有太多的遗憾使得我们步履蹒跚,无法轻装前行。笔者认为,今日语文教育之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教育缺乏一种"反思品格"(或批判品格)。如果离开对语文教育理论形成的原生性命题及观念的反思与审视,而空谈语文教育理论的完善,撇开其成功与否,但就其本身而言,这种"理论"越完善越贻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文道统一,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在教书中育人。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重视思想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即以"图书漂流"为引导,全面推进课外阅读行动;以"构建教学模式"为路径,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优化集体备课"为手段,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从三个方面反思了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即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旨在区域教育的开放与共融;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要有"和而不同"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其教育功能不仅是教学生读书认字,也应当给学生传授先进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政治目标。语文教师应抓好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保持与时俱进。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初步探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无论是哪个阶段,教师都会对学生说:"学校首先教的是做人,其次才是教知识。"然而对于学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辩证地联系起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在语文研  相似文献   

14.
李玉 《中国教师》2010,(8):10-13
<正>语文审美教育的性质属于情感教育,即通过语文审美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建立并完善审美心理结构。而语文审美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最终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创造力。一、语文审美教育的性质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个判断比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美育的本质,并符合美育发展史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包括批判旧语文教育内容,重视语文教学规律,关注语文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鲁迅的这一思想体系对于研究现代语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语文新课程与我国 2 0世纪百年语文教育的关系 ,不难看出 :新课程是在对我国百年语文教育的反思和扬弃的基础上诞生的。它既是对百年语文教育的反思、否定和批判 ;也是对百年语文教育的理智思考、合理继承和发展创新。同时 ,语文新课程也将与时俱进 ,在 2 1世纪的语文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 ,学习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7.
<正>前几年,有专家提倡"真语文",现在好像已不大有人提起。当初,许多专家学者都撰文表示支持,响应的学校和教师也不在少数。现在已明显式微。"真语文"的提出,是对语文教学中华而不实、虚张声势之不良教风的批判。尤其是一些所谓示范课,过分关注教师的表演,过分在各种噱头上  相似文献   

18.
许献锋 《辅导员》2013,(16):106-107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针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问题,笔  相似文献   

19.
<正>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竟越来越不知道怎样当老师了!语文课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了!"这话令笔者不禁想起,以前的语文教师总是说越教越顺手,越教越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中国文学都是载道的,它影响着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一直延伸到现当代的语文教育教学,也因此受到过激烈的批判.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是否该传承其载道功能,取决于语文教师对"道"的正确理解. 一、语文教育曾经的载道之路 我国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传承了传统文学的载道功能.建国初期,语文教育基本就是载道的工具,语文课几乎成了政治课.上世纪60年代初,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涌起,语文的载道功能越来越明显.文革时期,语文教材完全被语录和社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