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的集体     
<正> 虽然离开了家园, 然而却没有忧怨, 生活在新的家里, 与可爱的故乡相差无几。虽说不在父母身边, 然而却不感到孤独, 老师慈母般的音容, 时时温暖着心里。虽说故乡不在这里, 然而我却不是一只离群的孤雁。  相似文献   

2.
儿时记忆     
儿时记忆是颤悠悠荡秋千每一声心跳都真切而清晰是壮着胆爬城墙那处子的历险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儿时记忆是甜滋滋搅搅糖每一次品味都甜透而新奇儿时记忆一生都鲜鲜亮亮影子般与你相随相依永远都不会被轻易丢弃那遥遥晃晃学步的路径尽管弯弯曲曲却一直没有停息那歪歪扭扭学写的生字虽说笨笨拙拙一笔一划都值得珍惜儿时记忆儿时记忆@渭水  相似文献   

3.
乐园     
儿时家住在一层,爸妈常因一层的潮湿而苦恼,而我却十分喜欢这里,因为屋后有一片空地,可以随心地种些东西。我把这片空地布置成了一个小园,现在想想,那不过是个丁点儿大的小园罢了,甚至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不过那里的一切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因为是我儿时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丁学松 《师道》2023,(12):50-52
<正>23年前的夏天,我从中师毕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沸腾的热血来到了童年就读的小学任教。一片庄稼地里两排平房相对,与两面围墙组成了一个不大的天地,除了学生少了很多外,其他的似乎都和我上小学时一样。从学前班到五年级一共六个班,整个学校学生数不超过六十。同事还是我儿时的那几位,虽说都是我的老师,但他们却对我有一种真诚的“崇拜”,经常向我“请教”一些教学问题。教学经验似乎对教学没有什么作用,工作热情好像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我竟有了一些莫名的优越感。这里就像世外桃源,春天,  相似文献   

5.
倾诉     
这里的春天很匆忙。在冬与夏之间所夹的短短日子里,教我常常错过春日,也常常错过倾诉的机会。偶而留心春的痕迹,也是因为风筝,以及那丝丝缕缕的心事。记得儿时,我对风筝渴望已久,却没有一架风筝。一个春天,好友做了一架风筝送给我。一时间,我欣喜若狂,拉着好友,手舞足蹈地在巷子里放风筝。后来,学校组织春游,我把好友送的那架“晴蜒”放得很高、很高,可同学们却说:“蜻蜓是绿色的,可你那“蜻蜒’是红色的,难看死了。”我收起那架红色的“蜻蜒”呆呆地看了很久,最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发誓再也不放它了。儿时自有儿时…  相似文献   

6.
试谈惩罚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而言,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也不能放弃教育,轻易地,不加分析地使用惩罚的手段。虽说惩罚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唯一良策。有人说,好孩子、好学生,多是夸奖出来的。我却认为一味地夸奖也是不科学的。及时的表扬鼓励是应该的,适当的批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我  相似文献   

7.
胡芳 《江西教育》2002,(3):11-12
1996年9月,我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景德镇师范附小。在这里,每一处的花草树木,每一条小路,每一幢楼房,都是那么熟悉而陌生。走在校园里,想起儿时决心要做一位人民教师的梦想,心情无比激动。因为从这一刻起,我又成了这校园中的一员,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讲台上实现着自己儿时的梦想。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连年学校教学比赛第一名、全市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全省小学语文教改实验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了市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等许多的荣誉。虽说工作只有短短的五年,我经过不断的努…  相似文献   

8.
我除了少先队工作,在班里还兼任卫生委员的职务。虽说是个很小的“官儿”,但却不可缺少,也是为同学服务的重要职务。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殿堂     
青青的瓦,高高的墙,要问哪座房子最漂亮,请看我们的小学堂……如果说,儿时有什么特别向往,莫过于父母牵着我的手走进欢乐的学堂。这是我人生路上跨进的第一座幸福的殿堂。这里没有令人胆怯的眼神,也没有把师生隔开的屏障。春  相似文献   

10.
苦涩的启蒙     
苦涩的启蒙王玮光“五里不同雨,十里不同风。”郑家坊虽说离省城才三十里,但在20年前,文明程度却和省城大相径庭。银川太小了,文化辐射力如冬天的太阳。儿时的我,以及我的小伙伴,对银川人的活法了解得太少,谈不上受它的什么影响。郑家坊是一个封闭、沉寂的小世界...  相似文献   

11.
19岁的我,终于圆了儿时的梦。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我就发现脚下的讲台是个崭新的土台子,虽说用石头镶得不太规则,但却有缕缕新鲜的泥土气息散发出来,让人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特别的爱。这大概是小时候常坐田埂,  相似文献   

12.
张人利 《上海教育》2012,(34):58-59
在今年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以本人为组长的一个课题没有立项成功。虽说本人已经历不少教育部、上海市课题,但没有立上总有些郁闷,也颇为无奈。之后,我与我校的教师做了一些未立项的教育小实验,能说明很多问题。这里介绍一个。  相似文献   

13.
苏北之北     
《新作文》2007,(4)
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徐州,在外人眼里和口中,一向被称之为"苏北",这是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古老城市,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年轻城市。从老家搬到这里已经有十多年了,虽说没有生于斯,却是地地道道的长于斯。  相似文献   

14.
作者写儿时生活在遥远的外公家的故事,这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段充满爱的故事。那美丽的山村,那难忘的慈祥的外公,文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然朴素的语言却那么娓娓动听。  相似文献   

15.
看法的改变     
说实话,过去我对"国际商务"这个专业以及所学的主要课程"外贸英语"并不怎么感兴趣,然而一次偶然的打工,却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看法。去年暑假,我到杭州有名的雷峰塔景区打工,被安排在票亭工作。虽说检票工作并非难事,但也是一个重要的岗位,它是景区的招牌,这里的服务关系到景区的形象,也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我12岁了,还没有自己走过一次夜路,不过,这次却躲不过了。那是一个冬天的黑夜,大约八点钟光景。我和妈妈去街上买东西回来,正好遇见妈妈的同事,才说上三几句,她们便把妈妈拉走了。剩下这六七百米的路程,我只好自己回家。一个人走在大路上,虽说这里不是  相似文献   

17.
安巧林 《河北教育》2004,(10):40-41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结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掌声     
为师五载,虽说没有什么成就,但也赢得了一些掌声。而且随着经验的增长,我获得掌声的技巧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纯熟。但在这掌声四起的时候,我却越发想念我那初为人师时所获得的第一次掌声。  相似文献   

19.
记得初到英国伦敦,投宿于一家Bed andBreakfast(廉价客栈),虽说是廉价客栈,却也要35英镑一个晚上。晚上很渴,找点热水喝,可怎么也找不到热水瓶,连电热水壶也没有,无奈只好向老板求救,没想店主却拿起杯子冲子杯自来水(tap water)递过来,我觉得十分惊讶。  相似文献   

20.
刘四连 《江西教育》2023,(48):32-34
<正>静坐于宽大的书桌前,精致的书房在橘色台灯的渲染下显得特别温馨。空调的冷风徐徐吹来,落地的茶色厚玻璃将屋外的喧嚣阻隔开来。望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藏书,我思绪万千,却始终找不回儿时读书的渴望与冲动。我出生于农村,远离城市的热闹与繁华,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大型商场、没有公共汽车、没有图书馆,但我有期待、有冲动、有梦想,总想看一看村外的世界,想知道火车如何奔跑、飞机如何起飞、商场的电梯如何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