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化学学科本体、化学课程与教学和化学学习三个视角对化学三重表征的实质进行剖析,阐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具体内涵.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化学学科本体、化学课程与教学和化学学习三个视角对化学三重表征的实质进行剖析,阐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具体内涵.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物质进行"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以及建立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于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化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结合三重表征的特征,提出了怎样突破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困难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化学中学习者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以及建立三者问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的思维方式,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然而,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恰好是缺乏将它们进行有机联系的能力,学生很难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符号和从宏观到符号的抽象。本文通过对学习者三重表征形成过程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及认知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
化学学科发展经历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化学符号是全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学科独具的特点,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从宏观—微观—符号水平进行教学,即化学三重表征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化学三重表征包括三重外部表征和三重内部表征,其是指宏观知识、微观知识及符号知识外在的呈现形式和在头脑中的加工与呈现形式。有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一些化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存在相异构想的原因是缺乏三重表征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对三重表征的理解。三重表征的教学策略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加强实验教学;合理利用微观模拟;理解符号表征的意义;加强表征之间的转换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主要借鉴MAS问题编码的方法,对化学中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两两之间的转换以及三重表征间的转换问题,以测试的形式,就学生在单维转换中表现出的差异进行了因素分析,并对某一转换水平在单维、多维转换中的转换能力作了比较,以期为提高学生三重表征思维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结合教学实例,具体分析四重表征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个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化学观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化学三重表征分别是: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近10年来,化学三重表征逐步进入我国中学化学课堂,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是由于其引进时间不长,仍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本文利用三重表征架构分析高中复习课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化学三重表征可以分为宏观表征、微观表征以及符号表征。其中,宏观表征主要针对物质在变化中呈现的、可以直观体验到的宏观现象,在学习者脑海中可以直观体现;微观表征主要针对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内部结构、微观粒子运动与相互作用等,可以在学习者脑海中具体反映;符号表征主要通过字母构成的符号与图像在学习者脑海中呈现。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从三重表征视角认识化学世界,新课标中多次强调从宏观、微观、符号层面学习化学,新课标中科学思维解读部分更是明确指出: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方式对"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情境、问题、表征方式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3.
王雨  毕华林 《化学教学》2021,(4):49-53,86
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重视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层面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甲烷”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起始。基于三重表征视角,从“甲烷”教学内容素养价值的挖掘、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突出三重表征对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有机反应、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等方面探讨生物学思维方式特点,提出生物学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教学策略:必须深刻理解三重表征的含义、特点、形成阶段与教育教学意义,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表征教学;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多重表征,促进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形成,为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供新角度。  相似文献   

15.
李健荣 《化学教与学》2023,(6):11-15+67
“四重表征”模式是让学生从宏观、微观、符号和曲线四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化学,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探究盐酸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的教学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四重表征”模式的运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阐述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内涵、教学设计流程和构建策略。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解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建立符号与微观、符号与宏观的有机关系,构建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从多种学科看化学语言,“化学用语”只是其一部分,完备性、独立性有限,宜改称“化学(专)用符(号)”.不同领域中“表征”涵义不同.要在搞好宏观化学和微观化学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符号蕴涵,使符号表征成为概括、提升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重要环节.把宏观认识、微观认识和符号表征并列为3种表征方式欠妥.讨论了化学符号跟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化学语言的教学规律、策略和方法以及当前化学用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宏观-微观-符号”培养化学思维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宏观可以展示物质的组成、形态和现象,微观可以说明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微粒的运动,化学符号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结合物质的变化中考复习教学案例分析,利用对比实验建构宏观表征,利用微观动画和微观图建构微观表征,利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建构符号表征,并阐述了三种表征的联系,从而初步建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宏观、微观、符号3个层面表征知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层认知和迁移应用,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例,基于三重表征理论,引导学生宏观认识蛋白质的功能,微观辨析蛋白质的结构,在不同符号化表征的灵活转换中,全面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认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突出三重表征理论在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大分子、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