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必然涉及到高校、政府和企业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合作不协调必然会导致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方面的诸多问题。针对目前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的各种机制问题,我们分别采取改进各种机制方面的对策和措施,能够对未来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山东高校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以发挥科技创新成果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和拓展高校综合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能有效推动和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提出在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高校要转变理念,从成果培育机制、考评体系、利益共享机制、平台建设诸方面入手,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是高校利用自身科技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标尺。但目前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符合市场需求者少,企业对高校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应完善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沟通机制;积极调动企业参与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全方位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率体现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高校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高校科研活动中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科技创新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从而导致成果多、转化难、应用少的现状,由以往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以克服高校科研中的"孤岛现象"。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科研中存在的"孤岛现象"及其原因,以增强团队市场意识及市场敏感度为核心提出了要从科研目的、成员结构、考核激励、决策机制以及校企科研合作着手推动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由知识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的具体措施。由此从高校科研活动的发端开始推进高校科研与实际生产的对接,化解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脱离经济社会所出现的成果转化难的症结,破解我国高校科研中的"孤岛现象",提升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量。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并不理想,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互联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四大参与主体、四大功能模块"的系统构建,有助于拓宽高校科技成果信息传播渠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同时,该模式也有助于评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是多要素组成的整体开放系统,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综合、相互配套的过程。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运行机制,存在着成果转化不畅,质量不高,管理体制落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导致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工作障碍重重。要克服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良性运行中存在的难题,发挥河南高校在科技创新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开展河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的生态运行机制研究,构建出科学有效的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的生态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辽宁高校科技资源技术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辽宁高校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科技经费不足、科技队伍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凝聚机制、优质的科学实验设备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等障碍和问题,提出了重视和加强高校的科研基地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大力构建和优化创新环境,寻求高校、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有效结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桥头堡,是引领知识产权发展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知识产权的产出和转化需要在法律层面进行全面的布设,完善高校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引导作用,同时也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具有促进作用。美国《拜杜法案》自实施以来,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如体制弊端、科技创新投入缺乏以及知识产权转化率低等,通过分析"拜杜法则"的起源、运行及在中国出现的困境,提出完善高校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基础投入、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等要素的能力。当前黑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科技资源投入有限、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等等问题。提升黑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依托优势学科,形成创新团队;优化资源环境,构建创新平台;完善体制制度,形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现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转化是高校的职能和使命。国外大学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西班牙著名高校,巴塞罗那大学应势所需,顺势而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成立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专门机构、建立大规模科技园区和科学技术中心保障支持、积极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并明确激励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密集型大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先进经验为我国高校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的出台,企业和高校产学研合作意识明显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内外部环境显著改善。但目前产学研合作还存如何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有效为高校科研人员"松绑"、企业如何切实增强创新主体地位等问题。对此,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成产学研工作调研组,深入高校及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对调查结果、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高校成果管理奖励机制、政府资源配置、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承担理论科学研究工作,更要推动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将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通过对典型国内外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模式的对比分析,提出要促进国内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需要构建适合于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研究机制,搭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和组建专业经纪人队伍,对国内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平衡经济协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还较低,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高校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方面发展较为薄弱。比如,许多高校特别是非"211"或"985"工程的高校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研究缺乏特色,科研成果科技含量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理顺,高校科技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较为薄弱,大多高校教师对知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沈阳工业大学通过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搭建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体制机制等,走出了一条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高校绩效考评机制目前在价值导向和激励约束功能上不尽科学、合理,影响了高校专利及时、有效转化。为增强教师从事专利转化的动力,高校应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完善有利于促进专利转化的绩效考评指标,构建激发专利转化工作积极性的分类考评体系,大力实施引导、推动成果面向专利和产业需求的开放性考评机制,为推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以及促进高校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破除绩效考评方面的机制藩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分析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分析,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相应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高校的做法,得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一定措施,进而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时代赋予高校科研管理者的神圣使命。密切联系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深入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及时实现成果转化,是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前提。为此,要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建立和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高校中建立一支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托高校国家科技园区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构建集科技创新激励评价制度、成果转化机制和实施保障机制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期为完善现行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