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4,(Z1):25-36
过去的2003年是“开局年”“布局年”。整整一年,上海教育系统围绕上海市委“科教兴市”战略部署,开展了“世博会与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大讨论,集中研究“上海教育如何支撑上海城市发展”“上海教育如何实现自身发展”两个命题。上海教育系统已经达成思想共识:必须自破围墙,跳出封闭式发展的”象牙塔”和”内循环”,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循环”,使上海教育在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中实现新的跨越。2004年是各项工作的“落实年”。上海将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抓手,突出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强化教育内涵建设,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上海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上海将打破“围墙”,构建起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城市国民教育、现代城市终身教育、高校知识创新等三大教育体系,全面走向“大教育”的发展之路。在新年来临之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部分处室向本刊发来新年专稿,畅谈2004年本部门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翁铁慧 《上海教育》2004,(11X):8-11
走过20年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的民间学术推动、学校自发实践逐步走向今天政府部门规范领导、专家专业指导、学校自主实践和区域推进的发展态势。在上海.100多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经过大量探索.已经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经验和范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呈现五大特征:即充分体现了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学校辅导文化:根据学校各自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在11月4日至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长期从事该项教育实践的校长和教师会聚在上海市风华中学,观摩了展示上海探索成果的近60堂心理辅导活动。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形成的“课堂与发展同步,学科与心理共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关注、体验、互动、发展”等新经验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发布“上海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消息,引起了多方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未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纳入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直面转型社会中的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天津教育》2005,(12):44-44
教育部: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国在联合国设立“孔子教育奖”;天津:优化农村教育;上海:将对“人才派遣”立法;河南:郑州中小学生有难题可找维权岗  相似文献   

4.
陈骁 《上海教育》2003,(12A):16-17
上海托普信息技术学院是上海市惟一一所拥有企业品牌的高校,它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2001年筹建,2002年建校,学校发展到第三年已经拥有了14个专业,在校生5800人。从原来在企业中实施培训,到对外服务的公共培训,再到与教育特有的规律相结合成为专业的教育体系,它的发展道路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博斯教授,您近期在德国常常受邀解读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PISA)上海学子夺冠的现象,或许对此佳绩并不感到陌生。本刊2010年第1期曾报道,您早在2003年受德国联邦教科部委托,在中国四个样本省市(上海、辽宁、河南、新疆)对高三学生展开了数学胜任力测试。结果显示,辽宁、上海和河南位居三甲,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4,(27):72-75
此生做了两件事:成功教育和委托管理 王厥轩:你从1980年开始研究成功教育,迄今为止已有30多年。在上海教育界,拥有众多头衔和荣誉的极少数人中,你是其中之一。上海2009年的PISA测试获得成功,在OECD的官方网站上,只选了你一家学校的经验,并标以醒目的题目"教育的强力执行者和成功改革者——中国上海"。回顾往事,你有哪些感想?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05,(1B):6-10
评选年度人物的信件,小山似地堆积在我们的桌前,网上的选票及各种留言上更是写满了热情,所有的信息都直指一个问号:谁是2004年上海教育的年度骄傲?2004年是上海教育改革汹涌澎湃的一年,更是上海教育发展真抓实干的一年,那些勇立潮头,突破平庸和障碍,为教育发展创造出新的成长空间的开拓者:那些将育人视为己任,用行动创造价值的探索者:那些默默无闻.执著探索。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的引领者。当之无愧地获得了人们最深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8.
700多名校长、10多名专家、从7个省区汇聚上海东格致中学,参加本刊和《现代教学》主办的2005教育信息化论坛。上海教育信息化知名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蒋鸣和、以及中央电教馆常务副馆长、香港中大学教授黄宝财作了精彩报告。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共有4位区域教育信息化负责人、10名校长、10名教师分别围绕“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33):34-36
《上海教育》:上世纪90年代初,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改革的浪潮再一次在中国的大地上涌动。1992年,上海的民办中小学开始萌芽,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这二十年来,上海的民办中小学是如何开辟出教育的一片新天地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十七年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中国教育是一个大致连续的过程,文革前“十七年教育”体现了新中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冲突、价值和特质。其主要特征是:全面移植苏联模式,“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激烈冲突、震荡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突破和改变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底,一本以建国60年来上海教育界著名人物的教育活动为线索的书《浇灌上海——上海教育60年见证》甫一出版,便受到了广泛欢迎。与此同时,很多读者读完后觉得很不过瘾,希望能阅读到更多关于上海教育的有意义的往事。为此,我们特别邀请该书作者,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在本刊开设"厥轩忆往事"专栏,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为我们讲述更多上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七月的上海教育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明确提出.到2010年,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主要标志是:建立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各类教育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观,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现代化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1996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后,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广东教育》2005,(6):53-53
信息时代已经来到,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茂名市1999年起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茂名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茂名市教育城域网,并在建设中不断探索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2003,(3):18-21
现在.“数字化”这个词.在长宁区,从区长到企业经理甚至居民区的干部.都在频频使用。上世纪的“长宁效应“.到两年前的“数字长宁”的提出.“数字长宁.教育先行”已经浑入人心。去年.长宁区区长薛潮调研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工作时,对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要求.总结了完善长宁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大规划所要考虑的问题:1、校园网“校校通”未来三年如何运转。2、教育平台资源库如何充实。3、多媒体教育和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如何相结合。4、如何推广“多网合一”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09,(5):80-80
让优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2009第六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成功举办 “2009第六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于4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为配合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开展,本届教博会主题定为“更优质的教育,更美好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但从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一天开始,我一直在思索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享受了教师节的快乐之后,感触就更加强烈。关于教育,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则报道“1979年6月,中国派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访问团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其中有这样的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其中有这样的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同年,作为互访,美国派考察团来中国,考察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学校,回国后写了报告。其中有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  相似文献   

19.
“两纲”的制定与实施已经过去了十年。反思十年的历程是对教育本原的理性思考,也是对教育价值的庄严回归。本期《上海教育》共邀参与“两纲”制订、参与“两纲”发展的专家共同回首,共议这一跨越十年的“灵魂工程”。对话嘉宾于漪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谢诒范原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周敬山华东师范大学卓越教育研究所所长、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助理,副教授  相似文献   

20.
新年寄语     
时间如白驹过隙,自2001年创刊至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年,正在跨入第十一个年头。古语云:十年磨一剑。十年,不短,已经足够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尽管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十年,不长,只够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大树,可它还不够粗壮,还不够枝繁叶茂,不足以遮风避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