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教育是教育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处于最佳理想状态而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形式。“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教育者身心的和谐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对教育价值目标、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构建“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构建原则是:确认教育公平的独立价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法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及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我们应该正确审视目前“两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与时俱进,从根本上实现“两课”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两课”教育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4.
代表性“教育目的”现有三类:“人本位”、“社会本位”、“化本位”,从当代性看,这三类“教育目的”观正从冲突走向整合。“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为了人,发展人,生成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史上曾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教育本土化运动——“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它是对19世纪末中国“新教育”制度模仿移植外国教育造成的中国新教育外国化的反动。“新教育”运动是循着国势渐微——教育不良——移植模仿这一自然逻辑思维展开的,“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主张立足中国国情,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领域的“改制学校”是与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要求相冲突的,它加剧了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与我国教育法所规定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相符。最终解决办法只能是社会经济发展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对我国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多元化发展的新空间,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知识”与“价值”的冲突所构成的张力 ,将是主导 2 1世纪中国教育的基本力量。教育过程是教育参与者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所展开的对话和不断阐释的过程。而以“最小成本实现每个参与者的个性的最大程度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是教育经济学所探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人们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两种教育价值观各执一说,相互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人手,进而分析两种教育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所谓网络环境下“两课”教学教育新模式,是指融传统“两课”教学教育模式与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教育模式于一体的新教育模式,一方面它强调“两课”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导向性、主导性,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这样的教学教育模式不仅能充分保证“两课”教学教育的政治方向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崩溃的历史经验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只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个别模式,它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意味着一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应该寻求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诞生了一批人民教育家。苏联的劳动教育思想,源于古典教育学代表人物乌申斯基,他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是苏联劳动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苏联建国初期,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强调劳动教育的社会意义与育人价值。20世纪中期,苏霍姆林斯基、凯洛夫强调,要平衡智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丰富的劳动教育经验和成熟的劳动教育思想,今天仍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两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学应重视灌输理论,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成人教育的巨大工程、对成人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半强制性的要求、类似义务补偿教育的体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被视为20世纪启蒙计划的光辉典范。但前苏联解体后,此模式已不再适合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了,所以当局不得不对整个苏维埃教育系统进行重建,变革后的俄罗斯成人教育更趋同于西欧同行。  相似文献   

15.
东干人是19世纪从中国迁至俄境的中国回族后裔。在苏维埃时期义务教育政策及民族语言文字等政策的支持下,东干人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东干人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民族语言、教育、文化传承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发展范式: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利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教育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苏大论战是20世纪国际共运和国际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后果和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大论战后果的相关研究成果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毛泽东及中共认知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国际共运的影响;对世界政治格局及苏共路线、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研组织的“一枝独秀”及其“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级教研组织是中国的一枝独秀。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并不存在,唯独在中国普遍而强大?教育是复杂的人类活动,在不同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中,现代教育既存在普遍的、共同的规律,也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三级教研组织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更是中国教育的本土经验,它的任务是对于教学的专门研究,基本职能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此而言,对于时下流行的转变职能的说法需要慎重,合理的态度是,坚持教研组织的基本职能,并且不断地使之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苏联成人教育的巨大工程、对成人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半强制性的要求、类似义务补偿教育的体制和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被视为20世纪启蒙计划的光辉典范。但自从前苏联解体后,此模式已不再适合目前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当局不得不对整个苏维埃教育系统进行重建。变革后的俄罗斯成人教育更趋同于西欧同行。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是"早产儿"。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应坚持"三七开",不能全盘否定。苏联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必须分清两种改革观,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就结束了,是不科学的判断。理由是:这种判断不符合冷战概念;冷战不只是针对东欧苏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大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并未结束。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冷战的主客体条件具备,动力尤存,冷战未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