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0多年前的儿童教育强调“3岁定终身”。许多人作了研究 ,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在 6岁前就已经发展了 90 %,而且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孩子是一张白纸 ,你涂上什么色彩与图案 ,他就呈现你所绘制的东西。于是 ,早期教育理论开始倍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 ,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早期教育 ,期望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一个理想的孩子。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也容易导致早期教育出现误区 ,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于是 ,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诗、算题 ,两三岁就教孩子写字 ,四五岁就把小学的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  相似文献   

2.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辨识方位,比如说三岁左右的孩子,能辨识方位的话,假如有一天与大人走失了,他自己就能找回来。因此,我们教给孩子们识别方向,而且要从小就开始教,要教孩子正确认识南和北。育儿专家总结了这么一个歌谣,告诉您怎么教孩子:清晨太阳升在东,夜里马勺北斗星。街道门牌要记清,会认东西南北中。我们怎么教孩子认识方向方位呢?就是说孩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你就要教给他,东西南北是什么,大家看,白天你要教给他看太阳,我们说太阳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孩子怎能输?我的孩子要样样都强!"试问:这是不是很多家长的真实想法?关心愈切,心也愈急,结果家长和孩子往往都会输不起。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往往只被教如何去赢,却不知道怎样面对输。然而,面对挫折是人生重要一课,如何让孩子在输的时候、平凡的时候,收获美好,考验着我们的教育。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你往往看不出他的差别。只有遇到挫败时,才能看出人  相似文献   

5.
一、孩子提问的内容告诉你,什么时候他能学什么。不知你是否留心到,孩子什么时候想学什么,什么时候能学什么,用不着你过分操心,孩子自己会告诉你,答案就在孩子受好奇心驱使用提问形式反映出来的内容之中。晨起刷牙,2岁的孩子会对你满口的泡沫和发出的咕噜声好奇;伸出五指,5岁的孩子会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却教不好自己9岁的孩子。他聪明、胆小、听话。他爸爸脾气不好,去年的时候他爸说孩子写字的姿势不对,逼他纠正,结果现在孩子不仅字没练好,  相似文献   

7.
请家长朋友观察或回忆您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他是否能够经常整理和打扫房间,尤其是清扫卫生间和厨房;他是否能在你们不在的时候,自己做饭吃;他是否会在你生病的时候,提醒并敦促你看病吃药;他是否能够主动在家里做些修理的活,例如,修理电风扇;可能有些家长没有太留意男孩子的这些举动。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男孩子的优秀品质是与勇敢、独立、进取和责任心强联系在一起的,而关心、体贴和细心等仿佛只是女孩子应具备的品质。做父母的,常常关心男孩子是否勇敢、坚强、学业或事业上是否有出息。以致相当多数的男孩子,成年后大大…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偶尔有一天早早起床,跟你一起锻炼身体的时候;当孩子第一次把心爱的食品留给你,与你分享的时候;当孩子学着收拾屋子,把东西摆得井然有序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呢?是高兴、赞扬,还是漠然置之?家长、老师,你们是否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最需要表扬?只是取得光彩...  相似文献   

9.
要形成良好的品德必须从孩子抓起,必须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培养。由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主要在家庭里,家长与幼儿朝夕相处,家长对孩子的特点、天赋及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清楚,所以,在幼儿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占主导地位。1·目前幼儿品德教育的现状(一)重智轻德虽然很多家长已开始注重幼儿早期教育,但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很多家长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就让孩子认字、学英语、背唐诗,让孩子参加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等等,弄得孩子疲于奔命,却对孩子…  相似文献   

10.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前一阵回老家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  相似文献   

11.
还记得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毫无顾忌地写下幼儿教育这个专业吗?还记得你在学校里,无数次地憧憬着来到幼儿园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吗?还记得,你第一次到幼儿园见习,看到那么多的孩子们,见到陌生的你,依然无比亲切的拉着你的手,问你老师好时,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吗?还记得,当你真正的踏上工作岗位,接到自己的第一批孩子,开始真正的实现你的梦想时,你心中的那份激动吗?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走过,而我们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或许,有的时候,孩子的淘气让你生气;或许有的时候,孩子的幼稚之举给你添了不少的麻烦;也或许,孩子…  相似文献   

12.
家长总盼着孩子快快长大,但当孩子兴奋地开始自己上学自己外出活动时,你相信孩子的能力吗?渐行渐远的时候,亲爱的家长,你是否做好了“放手”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教孩子学会感激,心存感激,使他们从小就心存一份真与善,意义十分重大。远离感激之心的孩子,会倒向自私和残忍我们回头看看,孩子身上的许多不良品质,如自私、霸道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做为父母的你一手造成的。于是,你的孩子便把太多的关心与关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这种不关心,往往会延伸到许许多多事情上去,特别鲜明的就是对待小动物的态度。不久前,我那年仅六岁调皮的独生儿子把从外…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在一篇题为《从“错误”开始教起》的文章中读到一则小故事,读后颇有些感想。《从“错误”开始教起》一文中讲述了一位教练教孩子学溜冰的故事:在教学溜冰动作前,教练先让孩子们做摔跤游戏,孩子们觉得很有趣,不仅不再惧怕摔跤,而且还学会了跌倒后作翻滚动作保护自己;可是接下来学“直排轮的站立”这个动作时,这位教练有节奏地喊着“踩死蚂蚁!踩死蚂蚁!”初读至此,我颇为佩服这位教练的匠心独运,但细细品味,心头却不禁为之一颤:蚂蚁虽小,也是一个生命,这一声声的“踩死蚂蚁”,岂不是在误导孩子可以漠视生命吗?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有些…  相似文献   

15.
王丽华 《父母必读》2008,(1):127-127
3~5岁虽然你知道孩子间的争斗不可避免,但你也不希望拳头总是落在自家宝宝的身上。怎样让孩子既有宽容、谦让和友爱的精神,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呢?在幼儿园或者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孩子经常挨小朋友的拳头,可他却从来不还手。你怕他吃亏,甚至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为什么不反抗呢?  相似文献   

16.
岁末寄语     
每到这个时节,我们总喜欢回忆过去的一年里自己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而且总是暗下决心,要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然而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的一年又在不经意间匆匆走过,再次回忆时仍免不了有些遗憾……人生就是这样,就像一幅画卷,无论你怎样精心涂抹,总会有一些细节不尽如人意。虽然你投入了全部的精力,物理成绩还不理想;虽然你给了同桌很多的关心,也难以改善你们不融洽的关系;虽然你总考第一名,班主任老师却并不欣赏你;虽然你尽力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他们的双鬓却日渐斑白;虽然你从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却难以说服你的好朋友;虽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奖励》2010,(8):49-49
<正>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我们意识不到我们在教养孩子时会有一些疏忽。就因为这个疏忽可能造成一个大的错误。但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它的转变却要我们付出千倍的努力。这个吃手指的小孩也许能使我们感受到关注孩子、倾听孩子可能是我们爱孩子的最好方式之一.咨询员:A来访者;BB:我的小男孩今年9岁了,有吃手指的习惯。A:从什么时候开始的?B:从五六个月开始的。A:他是只吃一个手指还是也吃其它手指?B:只吃一个手指(右手食指)。手指已经变形。这个手指比左手的食指要细。A:你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个问题的?B:从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看书,猛一回头看到自己两岁的宝宝正在玩电视机的插头、插座,她紧张极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讲道理吧!两岁的宝宝根本就听不清楚。生硬地把他拽过来吧,孩子的好奇心没有满足,下次他一定还要尝试。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该怎么办呢?来信请寄:武汉东湖路115号武汉大学《独生子女》杂志社张胜岚收或E:zsl0912@yahoo.com.cn编者按:你是否感到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孩子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你是否感到孩子越来越大,越不了解他们内心世界?你是否正为孩子的异常行为而苦恼,却不知如何解决?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信至:…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感恩呢?难道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在他们老的时候照料陪伴、回报他们么?带着这问题,我不知不觉就上了小学。去年5·12大地震,我从电视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在废墟中双膝跪地,用双手支撑着身体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当人们把孩子救出来时,发现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有母亲的身体保护,毫发未伤,而他的妈妈却已经死去多时。裹着孩子的被子里塞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没发送出去的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