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2008级612名大学新生为测试对象,采用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主要以积极应对为主,消极应对策略使用相对较少;高职院校新生在应对策略运用中无显著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主要以直接应对、计划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为主,相对较少采用间接应对、逃避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策略;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在班级、不同专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全国八所高校976名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主要采用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等消极应对方式,且大学生压力应对具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广东高职生的挫折应对方式现状,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应对方式问卷》对广东15所高职院校的153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广东高职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对调整心态等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较为频繁,而对推诿等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相对较少;(2)广东高职生挫折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在性别、年级、出生类型变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武汉4所高校724名本科生经历的压力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历压力事件的频率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多数是持久性压力事件;大学生在压力情境下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但也有动力性的积极情绪;大学生在压力情境下主要以情绪应对方式为主。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耗性事件,重视积极情绪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发挥情绪应对策略的积极功能,并引导大学生尽量避免使用非健康的压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将应激情境与应对策略结合起来对高职大学生应对风格的基本情况采用应对风格问卷进行调查。在336名高职大学生中,应对风格灵活与异常类的个体较少。问题与情绪类的个体较多;男生中最多的是问题类应对风格,女生中最多的是情绪类应对风格;不同年级与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应对风格的差别不大,三个年级在应对风格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相比。倾向于在不同情境下采取问题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338名青海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应对方式评定问卷为工具,研究不同性别、民族、专业、年级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更多地采用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方式来处理,而较少采用幻想、退避等消极方式来处理。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习对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习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面临诸多实习压力。本研究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调查其实习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实习压力。压力源按照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经验不足、工作准备不足、专业能力不足、时间冲突(参加专升本考试与实习的冲突)、人际交往困难;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与消极应对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且受报考意向的影响;不同压力水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重度压力的个体,其积极应对显著低于中度、轻度以及无压力的个体,而采用的消极应对多于其他三类个体。高职师范院校应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加强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讨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安徽某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解亚宁编制的建议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远低于非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其它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它因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焦虑总分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应重视对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开展基于情绪调适、应对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训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非典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23名大学生中进行非典压力和应对策略的调查,结果表明: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的强度以及非典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均是中等水平的;非典流行期大学生主要使用了6种应对非典压力的策略,即计划解决策略、自我调控策略、积极评价策略、忍耐策略、回避策略和幻想策略;大学生更多地使用自我调控策略、积极评价策略等较为主动的应对策略应对非典压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社会支持、自尊、简易应对方式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不同性别和不同生源地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无明显差异;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在SCL-90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并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其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对重庆市某高职院校2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抑郁与应对方式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和抑郁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在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和抑郁之间差异显著,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显著,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学生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正确应对方式的引导与训练,尤其是应该注重加强对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更多消极表现的高职学生进行教育与训练,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更好地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已成为高职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高职学生个体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积极模式,引导高职学生培养积极的认知品质、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帮助他们面对压力情境时动用自身拥有的积极策略和资源,提高就业压力应对能力,为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发展提供支撑,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调查结果显示:人际交往压力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存的问题,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人际交往应对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为积极转移和认知调整,使用最少的策略是攻击抵触;应对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越高,相应的人际交往压力等级也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抗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所高校的320名职业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1)在性别变量上,男生的抗逆力水平高于女生;(2)抗逆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3)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积极...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硕士研究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河北师范大学710名研究生的应对策略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得出高师院校硕士研究生在面对挫折时,有34.28%的人栗取积极应对方武,而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较少;与国内研究生常模相比,高师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研究生采取的应对方式特点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应加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教育,以更好地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6.
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师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测量法对某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挫折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城乡、专业、年级差异不显著;2)在挫折应对方式上,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专业差异显著,在性别、城乡和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显著,在专业、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挫折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高—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大学生在挫折应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测量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贫困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相关不显著,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压力使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对大学生压力做出有效管理,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压力认知训练是大学生压力有效管理的前奏;对压力源的直接面对和应对策略的训练能从本质上对压力进行有效管理;压力反应的生理、心理应对策略,可以使大学生缓解压力痛苦;压力的认知调整策略能促进大学生的压力反应和调动主动、积极的压力应对资源。  相似文献   

19.
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事件。女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事件主要有学习压力事件、就业压力事件、人际交往压力事件、生活适应压力事件、经济压力事件和婚恋压力事件六类。女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的方式可以分为情绪应对、主动认知、主动行为和回避应对四种。教育女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时应该考虑四个方面:深入了解女大学生发展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重点培养女大学生的"韧性"以及引导女大学生发挥情绪应对策略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恩增  张勇  徐彦超 《时代教育》2012,(13):195-196
目前,国内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视,但其中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还较薄弱。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代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表现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而探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的预防与应对策略,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