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通过揭示教学的本质来分析教学的矛盾运动,提出教学的基本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教学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最后指出解决教学矛盾的方法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论篮板球教学与训练宋志英,马新民,张淑华一、抢篮板球的重要性。在现代篮球比赛中,抢篮板球已被公认为除投篮外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因为“你要得分,就必须有球”。所以,比赛中抢篮板球是获得控制球权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攻守矛盾转化的关键。比赛实践证明,进攻...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多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案例】当我和着掌声走进教室的时候,这意味着六(6)班的孩子在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孩子们,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纸箱,神秘地说,“这个礼物,每个人只要在脖子上挂一天,它就归你所有了。”“耶!”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不过,咱们可要‘礼尚往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一天以后,我希望也能收到你们的‘礼物’———每个人在纸上谈一谈保护它的感受,好吗?”“一言为定!”待我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始料未及的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人惊诧不已,原来领到的“礼物”竟然是生鸡蛋。一天之后,我如期收到了全…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案例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就此,本文对于什么样的案例是一个适宜的好案例?数学教学案例有什么特点?案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写数学教学案例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过程最优化,首要的是优化教学目的。因为教学目标决定和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取舍、教学对象的培养规格、教学手段的科学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目标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灵魂,教学活动和师生双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目标的最优设计,可实现目标教学的最优控制和科学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06,(6):49-49
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细节决定成败”,用到写“课后反思”上也是非常适用的。有的人抱怨,学校规定写的课后反思不知道怎么写,只是白白增加了工作量,对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没有用处。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对照教学目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在这个前提下再在细节上多下功夫,课后反思就能帮助我们提炼经验、捕捉灵感,对我们整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然而,老师们往往注意的是宏观的教学设计,注意的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了教学语言对学生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57-157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不是汉语的人进行汉语教学,或者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情景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实物以及其它教学用具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词汇、句型语言表达,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生动的活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快捷,更透彻。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进行。一、感知阶段——展现实物与场景人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包涵着感官知觉和直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