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化过程中存在着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不明、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地位不清、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不同认识而产生的。依据法理和司法实践,有必要在恐怖主义犯罪刑事化过程中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法规,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提供有效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是一种选择,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及原则决定了这种选择。在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众多的分歧的今天,审视确定反恐怖主义犯罪的价值目标及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反恐怖主义犯罪的价值目标为:秩序、正义、自由、效益;基本原则为:科学、法治、人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4.
在反恐的刑法方面,首先要理清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然后,理清反恐的刑法困境:"越反越恐"的负面影响;现代刑罚观念对恐怖主义犯罪人教育、矫正的忽略;近年来"敌人刑法"理论在恐怖主义犯罪上适用的矛盾等。再次,探寻反恐的刑法出路:在准确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定义前提下,发挥刑法解释论的作用,不必频繁修改刑法;在现代刑罚观念上对恐怖主义犯罪人的处遇注重教育、矫正的作用;注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5.
严密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法网,将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纳入法治轨道,是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基本手段。为此,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反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大多国家在本国国内法中也明确设置了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条款,我国刑法同样反映了惩治恐怖活动的法律决心。针对恐怖活动犯罪的特殊危害性,我国还应完善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罚制度,以充分发挥刑罚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种类包括"工具手段型"和"目标对象型"两种,其危害性比传统恐怖主义犯罪更强,不仅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且将其作为犯罪目标.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特有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以网络为辅助平台,利用网络传播恐怖主义信息、利用网络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利用网络筹集活动资金;以网络为目标对象,利用网络实施恐怖攻击.我国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有效的制裁思路应着眼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立法的不足和完善,同时兼顾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制裁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恐怖主义犯罪呈现出四个新动向,根据这些新动向及现行刑事法律对恐怖主义犯罪惩治的不足,提出了新疆防控恐怖主义犯罪的几点建议:首先在刑法中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罪名;其次规定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减刑或免刑事由,以便强化瓦解恐怖主义犯罪组织和团伙的力度;最后提出对恐怖主义犯罪罪犯的刑事处罚应当增设没收财产刑和罚金刑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刑事立法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设置从重处罚规定,是贯彻从严刑事政策、实现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重要手段。虽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有相当的规范基础,但是相关立法类型化不足,无法满足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需求,加剧了刑事司法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利于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严刑事政策的彻底落实。利用科学的类型化思维与方法可以实现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立法的节俭性和开放性,更好回应当前社会对于从严治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规范类型化的过程中,应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指导,吸收司法解释中相关从重处罚规范的合理因素,将《刑法》与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范予以整合,确立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的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基本政策,对刑事法治的发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严打”政策相比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执行主体、对象和手段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发点是有效率、有效益地防止犯罪;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原则;得以实现的具体原则是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人权保障为政策界限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表现为刑事政策的法制化和刑事法的刑事政策化。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6,(1):24-27
为了适应国际反恐趋势,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等一系列反恐罪名,充分体现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刑事政策。在此,有必要厘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的概念,合理划定煽动行为与言论自由权的界限,协调《刑法》与《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相关条款的关系,为反恐法律体系的建构打下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犯罪分层是指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所有犯罪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犯罪分类方法。犯罪分层理论既有刑事法上的意义,又有刑事政策上的意义;既有刑事实体法的积极意义,又有刑事程序法与刑事执行法上的积极功能。世界大多数国家刑法典采用犯罪分层的做法,但是,犯罪分层无论是我国刑事立法还是刑事法理论研究,尚处于未知领域。为此,我们欲通过对世界各国犯罪分层实践的现实考量,分析我国犯罪分层理论展开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性提出我国犯罪分层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中外刑法都有关于伪造证据犯罪的规定。我国《刑法》关于伪造证据的犯罪包括伪证罪、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罪、帮助伪造证据罪。基于现行立法的缺陷,应增设民事、行政伪证罪和伪造证据罪,废除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罪。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用于环境犯罪处置上,应当具体化为“宽严相济以‘宽’为主,以严济宽为辅”的刑事政策。而我国现阶段对于环境犯罪的处置则是“宽严失调”,即“该宽的不宽,当严的不严”。为此,需要从“宽”与“严”两个角度入手来完善我国环境犯罪处置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单位犯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什么样的组织才能成为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则值得探讨。对于私营企业,一概否认或承认其单位犯罪主体地位都是不正确的,应当根据其人格的独立程度来确定是否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的分支机构在主体资格上符合刑法中的单位的特征时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的内设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位犯罪论。筹建中的单位如果具备了法律上的人格,且其实施的犯罪与单位筹建事务有关联,是单位犯罪。境外公司、企业,如符合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的认定标准,应当以单位犯罪论.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其实质就是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做到既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又减少社会对抗,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暴力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其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我国中学生暴力犯罪具有犯罪年龄低龄化、手段残忍化、行为共同化的特点,突显了我国中学生暴力犯罪的严重性。中学生的暴力犯罪按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生理需要型、安全需要型、爱的需要型、尊重需要型、自我实现型等五类犯罪。针对不同类型的暴力犯罪可以并应当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同时在类型化预防措施之外也需注重一般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嫖宿幼女罪,从理论上看,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违背了国人的道德底线,侵害了幼女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刑法的基本原则.从立法上看,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客观要件存在着完全或部分重合,客观上赋予了幼女的性自由权,与民法规定相悖.从刑法上看,量刑与罪行相应的刑法原则相背离,司法实践中极易放纵犯罪分子.正确的做法是废除嫖宿幼女罪,嫖宿幼女的行为以强奸罪论处,从而在刑法上给幼女身心健康以最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A perennial challenge for criminal justice educators is deciding which reform movements in criminal justice are worthy of coverage. Restorative justice is one such new movement that has made significant inroads in both criminal justice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there are numerous benefits to including coverage of restorative justice in a criminal justice curriculum. We also offer a number of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helping students learn about this radically different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cr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