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依然存在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因此,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其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我们现行的作业训练形式还存在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际;多室内、少室外的四多四少现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失去对于语文的热情?怎么能不抹杀语文学习的灵性?怎么能不被遏制身心的自然发展?而开放性作业主张主体参与,空间开放,形式多样,层次多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布置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过程中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职校语文教学应该以生为本,构建职校语文愉悦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即强化学生的“获取”动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行为,让个性成为创新的灵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化作业的“挖潜”效应,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的延续;强化多元的评价机制,让理解成为求知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语文中入选的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目的是突出语文课的“活”,让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即就是使学生通过看图、述图、学文、思考,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众所周知,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一是获得知识;二是转换认知结构;三是学会如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冲破传统教学的樊篱,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踏出一条既适合于教材要求,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新路来。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组织设计好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乐于求知…  相似文献   

5.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让主体能够参与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调节互补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内因 ,教学过程一定要设计成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 ,教学过程才能优化 ,教学效益的提高才能实现。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学习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 ,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要设计成让所有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 ,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自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承认…  相似文献   

6.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值得深入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感受:一、营造民主轻松的探究氛围;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三、少“占”多“让”,少“扶”多“放”,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四、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和要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遵循“五个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一起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  相似文献   

8.
宋楚主 《江西教育》2001,(11):39-41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生命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可传统教学的惯性仍主导着我们,“学为主”还是“教为主”,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回应了时代的呼唤,给我们指明了小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里,学生是“主人”、要“自主”、要“主动”…  相似文献   

9.
李太贵 《小学生》2011,(6):21-22
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0.
沈杭 《贵州教育》2012,(22):40-41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美术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11.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各级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影响主体发展的三个误区:表现在认识上,认为只有教师讲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在做法上,教师重结论,轻过程,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自主发挥,存在老师讲得多、提得多、议得多而学生看书少、思维少,训练少的“三多三少”现象;表现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基本还是就范教育,老师灌输教,学生被动学。这样既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无可厚非。深入探究,教学质量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外也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舞台”。这一点“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就此,笔者提出“三抓一延伸”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的思考。“三抓”是从学习的主体入手,所谓“三抓”是指:一抓学习态度;二抓学习环节;三抓学习方法。“一延伸”即把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践,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彩红 《考试周刊》2011,(73):45-45
初中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的体验学习,践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育原则。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知。主动、独立,才是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的核心。课堂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语文”和体验“学习的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是师生、生生互动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到实物或能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或调查。现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与反思为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这三类植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我们现行的作业训练形式还存在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际;多室内、少室外的四多四少现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失去对于语的热情?怎么能不抹杀语学习的灵性?怎么能不被遏制身心的自然发展?而开放性作业主张主体参与,空间开放,形式多样,层次多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布置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过程中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刘志胜 《学语文》2006,(5):34-34,29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环节都离不开“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而学生作文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却长期被教师所垄断。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让他们全身心地进行体验,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激发,受到审美的愉悦教育,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  相似文献   

18.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此为立足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一要重体验,二要展个性,三要启想象,四要求实效。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减负”的“三多三少”吉林省舒兰市26中吕树林,郑兰娣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努力做到“三多三少”。1.多理解,少死记。如教学课文时,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  相似文献   

20.
强调科学实践是当前基础科学教育界的共识与目标。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认知主体是科学实践教学的关键。从“一师一优课”平台上筛选36节以科学实践为取向的化学课例,构建确定认知主体和了解课堂权力使用情况的话语分析框架以及视频分析流程,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视频样本进行编码统计和案例研究,发现存在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科学实践环节“无”“少”“多”三种情况,且以教师为认知主体的课例居多,教师主要采用讲解、要求表达和推理的话语类型,学生的话语贡献中事实和观察水平占比大。从科学实践四个环节对3节代表课例进行话语分析揭示了教师使用权力的具体方式及其对认知主体转移的影响,据此提出促进科学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