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做人要低调,比如取得成绩时,老师对我们说:要感谢他人、与人分享,做人要低调,过度张扬、高调是肤浅。但也有人说:不要过分低调,该出手时就出手。马英九说:行善可不高调,扬善不可低调。艺人周立波告诫人们不要相信做人要低调这句话:学音乐的都知道,该高调的时候就要高调,如果该高调的时候低调了,那叫跑调。高调好,还是低调好?什么样是高调,什么样是低调?我们是要施展我们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高调出场,还是要秉承传统的宽容、忍  相似文献   

2.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最后却能体现"异中之同",正是"参差对照"的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好不好"实际上有三个,以下分别记为"好不好1""好不好2"和"好不好3". "好不好1"在句中做谓语,它所在的小句表示征求对方意见,例如: ①你说这样做好不好啊? 例句中表示说话人向听话人征求对所做(或者打算做)事情的意见或者评价.  相似文献   

4.
高调与低调     
高调好。还是低调好?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同学们犬都能选择典型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或以自己为例,或例举古今,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观点鲜明而论证有力,短小文章中见功底。特别提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6.
面对高校排行和专业排名,大多数考生会将目光聚焦在"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热门专业上,竞争强度和录取难度可想而知。但有些考生独辟蹊径,瞄准了"低调"大学里的"高调"专业。所谓"低调",是指这些大学并非"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综合排名也不位于大学排行榜的前列。所谓"高调",是指这些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实力不可小觑,在行业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低调的大学在自身的学科特长方面却一点也不"低调",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丰富,而且科研成果显著、专业人才辈  相似文献   

7.
说"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平 《现代语文》2007,(2):103-103
在《新华词典》中,"奴"被解释为"受剥削、压迫和役使且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是一种对人的贱称.然而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盛行,"奴"逐渐具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卡奴:最早源于台湾,台湾地区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称为"卡奴".  相似文献   

8.
曹起 《现代语文》2007,(1):114-114
在媒体上我们经常遭遇到"零接触"这一词语,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零接触"在言语交际中含义的复杂性.在类似"零接触"的"零X"结构中,"零"一般表示为"没有或没有数量",即"零"对X起否定限制作用,"零X"结构在语义上多数可理解为"X为零".例如:  相似文献   

9.
一、报刊中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 笔者最近在阅读报刊时发现,许多报刊往往有回避使用"黏"字的倾向,不管是表示动作的"粘",还是表示性状的"黏",习惯上都喜欢写成"粘".比如《人民日报》等一些权威报刊有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0.
"东西"是个日常用语,其中"东"读阴平声,"西"读轻声,有两个意义: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欢的感情色彩)。人们常说的"买东西",骂人时讲的"老东西",称赞小孩时的"小东西"就属上述两义。那么,"东西"一词使用了修辞吗?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的比喻有着显著的艺术功效和艺术特色,这是前人研究所缺乏的.本文就这两大方面对鲁迅小说中的比喻进行比较集中系统的研究,希望从"比喻"这一细小的方面对鲁迅小说有个更深刻而细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散文写的虽然是一些身边琐事.但是她的文章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文对张爱玲散文中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分析,分别从比喻和拟人化手法以及语言色彩鲜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3.
0.引言 "V个VP"结构中的"个"历来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前人和时贤对此已有诸多论述,主要观点有三:赵元任(1979)、朱德熙(1984)、邵敬敏(1984)认为是量词;丁声树(1961)、游汝杰(1983)、宋玉柱(1993)、石毓智、李讷(1998)认为是助词;王绍新(1989)、祝克懿(2000)、张谊生(2003)认为一部分是量词,一部分是助词.在此,我们不是要为"个"的词性作一个定论,而是要考察"V个VP"结构在真实文本中的分布类型及"VP"的构成,以期推进对"V个VP"结构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7,(2):112-112
2006年4月6日《瑞安日报》中《"教"与"养"》一文谈到"父母对子女教与养,不可倚轻倚重";2006年8月30日的新华网教育时评文章《学生评语岂能从网上下载》一文中,论及"在抓考试成绩与品德教育中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2006年10月7日的《农村信息报》文章《水生植物掀起园林造景热潮--杭州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讨会侧记》一文中说到"目前在水生植物的应用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倚轻倚重现象";到谷歌引擎键入"倚轻倚重"一词,也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15.
比喻表达的有标记形式可划分出如下四个层次和类型:1.用"比喻"、"比方"等称说比喻现象和描述比喻行为的词(称"比喻同义词群")及其多个组合形式,点明所用或所记录的表达行为或言语形式是比喻。2.用"比喻同义词群"及相关短语,充当"特殊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3.用"比喻词"如"像"、"好比"、"是"等词汇手段。4.不用比喻词而是通过语法手段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上述四类,比喻标记的显隐程度和强弱程度,呈递减关系,第一类最为显强,第四类最隐最弱。前两类标记的,可看作"显性比喻施为句"。第三类标记的,可看作"隐性比喻施为句"。不同的比喻标记,相应地可形成不同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是表达者言语交际策略和言语风格在词语、句式、篇章结构等不同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有人认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另一些人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本文要论述的是在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反而".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中,"反而"是丙级语法项目.对于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掌握其语音和句法知识并不困难,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常常因为缺乏汉语语感,照搬照抄教材或工具书上的语义释义而错误百出.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用"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欲望没有止境,语气总带点儿挖苦的味道,仿佛在对你说:"不要再奋斗了,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好了,还要吃苦,最后图个啥呀?"  相似文献   

19.
"针锋相对"一词在发展变化过程中至少拥有本义和引申义两个义项:本义是"比喻双方言辞、感情、行动、能力等正好相对应",突出一致性;引申义是"比喻双方言论或行动尖锐对立",突出对立性。大多辞书只列"针锋相对"的引申义,而未列其本义。本文对此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蜻蜓     
蜻蜓不似蝉那般招摇,吱吱叫个不停,它总悄无声息地飞来飞去,默默地捕捉着虫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有两句劝诫人们的话,拿来形容蜻蜓再合适不过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夏日傍晚,吃过晚饭,搬来一个凳子,持一把芭蕉扇,懒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