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心灵史》为标志,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寻根进入到血缘寻根阶段。《心灵史》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对20世纪中国小说宗教母题叙事的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文化比较中体现宗教价值取向的理念,使伊斯兰宗教文化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获得诗性的阐释与定位,另一方面,作者在叙述中的激情投入不仅体现了现代文学宗教母题叙事模式的扩张,而且体现了当代知识者对宗教价值取向自由言说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这样一个人格失尊、信仰模糊的时代,《心灵史》的创作以及重被提起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文本的生成角度以及其意义空间对《心灵史》进行分析,并探求其特殊的本文生成形式所开拓的本文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3.
钱理群先生秉着"作家的文学史研究"这一多向、多维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曹禺及其戏剧作品作了一次"心灵史"的精神巡礼。其批评措语中存在一些错谬及疏漏处,作为批评的批评,对其中的一些缺欠问题进行探源性的思考和驳难。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的“后《心灵史》”时期是指1991年《心灵史》完成后至现在,主要从事散文创作的时期。他经过了以笔为旗的决绝和孤独的呐喊之后,开始陷入深沉的思考,反世俗倾向渗透在他的散文中。本文结合他个人经历、文学追求和所处的文化背景,从三个方面论述:以“清道夫”的身份批判世俗;站在民间立场倡导高贵精神;对和谐文化生态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5.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作者茅盾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可是,在前几年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有人竟给《子夜》制造了一个“模式”,说《子夜》模式主要包括“主题的先行化创作原则”、“人物观念化的塑造方法”和“斗争化的情节结构法”。它对以后的长篇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论调,笔者不能苟同,“特萆此文进行辨析。“主题先行化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手法”是不是《子夜》的首要特征呢?笔者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从《九歌》开始,屈原的创作就具有了模式化的特点。这和作者因袭的楚地文化有关,又是楚辞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虽处于模式构建的初始阶段,但其进行的有益探索,却在屈辞的整个创作中体现了出来;又因屈原及其作品本身之魅力,其创作模式为其他作家广泛借鉴,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承志是新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通过对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中精神阵地的构筑和文学表现手法的相应变化,以及小说《心灵史》后散文随笔的创作动因、内容和形式的析论,一方面肯定了张承志在思想上技巧上对当代文学的贡献。一方面也分析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和社会认同的可能性。由于精神追求的偏执,导致了张承志创作思想的狭隘和文学艺术评价的偏激。  相似文献   

8.
在《史记·孔子世家》等传记作品的描述中,先秦诸子虽然秉性不同、理想殊途,但因"道"之不行而孤独悲怆,又因孤独悲怆而愤书立言,是他们共通的心路历程。这种内心世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文化心理的表征。《孔子世家》等作品不仅是在为先秦诸子立传,也是在为中华民族写心,具有文学史和心灵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0.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在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如何协调处理好文学史实讲授与作品分析之间的矛盾,从经典赏析、师生互动、阅读方法、创作训练等四个方面尝试建构"经典阅读"的理念与模式,力图为现当代文学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本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张承志以哲合忍耶教派的秘史为题,创作了《心灵史》及其他篇章,目的之一是让穆斯林以外的人们了解这段历史,认识哲合忍耶。然而,他在行文中倾注了大量个人情绪,影响了文字表述的严密性和准确性,造成前后不一致、缺乏理性和人性的关照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没有引起论者足够的注意和评析。文章着重于发掘《心灵史》文本中有关历史事件的自相矛盾之处,以人性的视角评析作者渗入文本的倾向,在真伪、善恶两个方面作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从文学史和人们灵魂深处脱颖而出的瑰宝,有着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灵史等诸多维度的崇高意义,但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在与国际接轨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在消费文化语境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教学地位不断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力量的冲击,所以我们必须应对得法、应对得当、应对有力、应对有效。  相似文献   

14.
序跋不但是郭沫若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和记录了他整个人生历程;序跋中留下了其思想、文艺观变迁的印迹,是郭沫若思想史、艺术史和心灵史的写照;序跋内容涉及作品创作过程、出版经历以及作品的接受情况等,是全面理解其作品的必备文献。此外,他的序跋写作也有自己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阶级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曾产生较大影响。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是建国后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较早编写出版的教材,是体现"阶级论"同时又保留个人思考的著作。丁易和刘绶松在王瑶的基础上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推向了唯"阶级论"是从境况。"阶级论"将阶级性从人性中剥离出来并取代人性,只关注政治革命作用的高低忽略了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理性和人文价值的存在,其背后的支撑点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种绝对并片面化的认知方式导致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未能反映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6.
没有人能够忘记新时期“归来”诗歌中如海涛澎湃般勃发的激情,没有哪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或诗歌史能够绕开这一群雄并峙的诗歌峰峦,许多年甚至许多世纪过去以后,人们激赏玩味之余,仍然会对这些诗歌及其作者投以由衷的钦敬并给以高度的评价。当岁月烟尘、沧桑印痕赋予它们以不灭的光辉的灵性之后,这一诗群的共同的创作品格乃至各个诗人出色的抒情个性,都会使其作品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们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难得的艺术精品,不但强烈鲜明地雕刻着当代中国人卓绝的民族性格,而且高度概括地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命运史、奋斗史和心灵史…  相似文献   

17.
《老子》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文本,其文学史意义为许多文学史著作所“遮蔽”.《老子》“翻案”法具有创作论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与此同时,《老子》“翻案”法开创了一个被后世创作主体广泛接受的,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类文体中普遍运用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野草》是我们这个民族复杂心灵史的凝聚和浓缩,是鲁迅这位东方哲人心灵阵痛和冲突的艺术结晶。探讨鲁迅创作《野草》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接受心理,以说明鲁迅对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常有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四段论式:先交代时代背景,其次介绍作家生平与创作,再次阐发作品及其审美,最后小结意义与影响。四段论式教学模式的经常采用与文学史不无关系,因为有好些权威的文学史也是采取这种四段论式的模式写作,可以说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延伸,后者是前者的提炼、升华。然而如是的教学模式在教改的声浪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展示了冰心、丁玲、萧红各自以自己的创作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开拓者与奠基者的轨迹。她们在现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从此结束了以往文学史中以男性作家为主体,女性作家处于陪衬地位的局面,出现了现代男女作家共同为中国新文学谱写文学史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