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版自今年开始创办“名人热线”栏目以来,已先后邀请了30余位文化及演艺界名人出任“热线”值班员。如今,这个栏目不仅已经成为一道“特色菜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在社会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文化名人的报道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强化读者意识 作为一份在党的领导下为百姓办的报纸,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的报道无疑也应以贴近百姓、服务于读者为宗旨。因此,所设栏目必须首先考虑读者需求。“名人热线”的开办恰恰适应了读者关注“名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王兰 《大观周刊》2006,(41):39-39
为了能够为读者和业界商家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我们特开辟了装修沙龙栏目。包括话题、新品推荐、装修课堂以及团购信息发布台等四个交替出的常规版块。  相似文献   

3.
张小宁 《新闻窗》2012,(3):69-71
电视栏目是人类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满足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诉诸人类视觉感知的精神产物。对于电视而言,为满足合适人和社会的需要,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栏目。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电视人已经从业务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要吸引观众,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精确定位,创造好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电视形象,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栏目作为电视媒体的支柱产品,是电视从业人员一直的理想追求,品牌栏目如何办,怎样将它办好,就成为电视人攻克的难题,成为电视工作者为广大受众服好务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让读者走近新闻河北邯郸晚报社孙玉娥邯郸晚报近两年来开设了每月一期的“读写沙龙”专版,让读者走近新闻,沟通了读者与编辑记者的情感,密切了报人与读者的联系,强化了编辑记者的精品意识,受到读者欢迎。版面、栏目办得怎样,文章写得如何,读者最有权利评判。报纸理...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包装”基本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系统地向读者介绍有关广播电视方面的知识、常识及应用理论,本刊从这期开辟“专题讲座”栏目,希望实践工作者、专家学者积极为我们提供稿件,读者如有相关要求,也请及时转告本刊编辑部。下面讲的是关于电视节目包装的话题,将分三次连载。  相似文献   

6.
去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共产党员》和《时代先锋》杂志特地开辟了“党的光辉照我心”征文专栏和“我与党旗”征文专栏。读者反映,刊发的征文既有思想性、教育性,又可亲、可读,希望今后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虽然建党80周年已经过去了,但我们认为,既然读者喜爱征文栏目,我们就应该把它继续办下去。所以在2002年新的《时代先锋》杂志上,我们继续开辟“我与党旗”这个征文专栏,并准备把它作为以后的一个常设专栏来办。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国内的电视节目而言,电视外宣节目有其特殊性。在坚持以我为主、以事实为主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使外宣节目更有艺术性、针对性,是一个值得研究,常说常新的话题,我刊本期将继续在“电视沙龙”栏目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国内的电视节目而言,电视外宣节目有其特殊性。在坚持以我为主、以事实为主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下,如何使外宣节目更有艺术性、针对性,是一个值得研究、常说常新的话题,我刊将连续两期在“电视沙龙”栏目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刊自今年第二期起开辟图书馆专业外语栏目,以提高广大读者对图书馆专业外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本期从英语着手,刊登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南”和“国会图书馆1979年度报告”的部分原文和参考译文,并给出一定的注释,期望能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读者来稿或来信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我们把这一栏目办得好些。  相似文献   

10.
从《南京零距离》看新闻价值判断的四个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沙龙”栏目请读者全方位感受一下《南京零距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从开播到现在虽然不足短短两年时间,但收视率却不断攀升,并常年稳定在南京地区各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榜首。一个在内容、受众等方面定位于本城市地域的栏目,能有那么可观的广告额,能有那么多的市民喜欢,而且一个栏目带活了一个频道,个中缘由,肯定有许多说法。就让我们读一读这些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撰写的文章,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办好节目、办活栏目应该始终是电台、电视台所有工作中的重头戏。谁肯下功夫,谁能独树一帜,谁就能有较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梁衡 《新闻实践》2011,(1):25-25
《新闻实践》杂志在近两年办得很用心,其成功的编辑运作之一,就是在每期的“多棱聚焦”栏目里,围绕一个关键词,组织各地作者,有的放矢,专题研讨。现在整理汇集,出版成书,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当今新闻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些焦点。  相似文献   

12.
牟洪斌  李正 《新闻窗》2008,(4):80-81
电视编辑作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人称之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也有人形象地比喻为节目加工的“厨师”。电视编排技巧就好比厨师烹饪,除了用心,还需要掌握技巧,否则很难做出一道好菜。而电视编排技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笔者作为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编辑,对这一点体会尤深。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电视科普栏目因多种原因面临着发展在困境,本文基于电视与网络媒介融合的环境背景,利用媒体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电视科普栏目的生态困境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不足,并探讨电视科普栏目良性发展的生态契机,提出基于电视科普栏目的生态定位、生态错位、生态借位和生态补位的“四位”策略,对电视科普栏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今,电视谈话栏目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其实,谈话栏目在纸质媒体同样大有可为,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它不是主持人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而是笔者与读者心与心的沟通。解放军报《读者之友》专版的“谢顾问答读者”栏目,凭借其朴实的文风,新颖的内容,活泼的形式,给一向以严肃面孔出现的军队报纸,平添了一些灵动的色彩。该栏目全心为广大官兵解疑释惑,真心为广大官兵解答难题,倍受读者欢迎。“谢顾问答读者”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抓住了广大读者的认知心理,运用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因而取得了与众不同的传播效果。一、从读者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5.
说长道短     
现在,地市报纸一般都办有理论专版,如某地市报的《理论与实践》,从开办到现在已经历了风雨春秋40载。每周一期的专版,由于中心突出、结合市情、栏目多样、通俗短小,颇受读者欢迎,对促进全市理论学习和指导实践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广大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今天,理论版的作用更显得重要。 但是,在一部分编辑、记者和报社工作人员中,总觉得这个理论版“太刺眼了”,“太呆板了”,“太占版了”,他们有这样的议论:“读者不喜欢”、“我也不爱看”、“什么时代了,谁还热心去学什么理论”等等,甚至说什么“别耽误了版面”,“不如抓一版广告来得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国外新版图书介绍”专题,旨在为读者采购图书提供参考。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把这个专题办得切合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池州师专学报>的办刊特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章礼强 《编辑学报》2000,12(3):178-179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冲淡了其个性,要满足读者需要,必须办出特色。高校学报办出特色有赖于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些方面《池州师专学报》作了一些探索,办了一些诸如:“王希杰语言学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贵池巫傩文化研究”、“九华山分明教文化研究”、“皖南旅游文化研究”、“素质教育研究”等带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栏目,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19.
翁小芹 《青年记者》2007,(12):108-109
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理论宣传的重任。电视理论节目能否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电视理论节目能否受观众欢迎,能否长久办下去的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栏目定位、节目题材内容、节目形式、节目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电视理论节目如何遵循“三贴近”原则,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姜妍 《青年记者》2006,(3):46-47
青岛某报曾开辟一档“挑刺”栏目,请读者当“校对”,找出该报所刊登文章中的错别字。此举甚好,读者响应热烈。但,不久该栏目却取消了,原因是错别字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