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底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科整合”。在这三个任务中“校校通”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开设”是手段,而“学科整合”是目的,通过架构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的“学科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  相似文献   

2.
“让每一个农村学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信息技术教育,通过网络让农村学生倘佯在网络知识的海洋中.”这是2005年江苏省政府提出在全省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一年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江苏省启东市“校校通”工程已全面完成.实施“校校通”工程建设,他们通过加强管理、注重培训,强化应用指导,充分发挥了“校校通”工程使用效益,真正使之服务于教育教学,成为学校教改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建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各地对信息技术教育相当重视,人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实施“校校通”工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研讨竞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透视火热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笔者对一些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一些一线教师,看到了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同时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着层次不同的误区。在此提出我们的一些思考,以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遵照会议精神,我们建立了渝中区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渝中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并于2001年春全面启动渝中区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2003年3月工程建设全面验收完成。渝中区教育城域网由教委网络数据中心和80所学校组成,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00%的教室、办公室设置了数据接口,100%的教职工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全区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教育城域网的成功建设,为整体推进渝中区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于素云 《江苏高教》2006,(1):151-151
1.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技术应确立以信息技术、网络设计与管理为主干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其理由是:(1)基础教育系统需要该方面人才。“十五”期间江苏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乡镇中心小学、城市小学和所有中等学校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现“校校通”;建立省、市、县、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在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中普及信息技术,截止到2004年底,信息技术教师仍有部分缺口。2006年“校校通”工程的重点将移向农村中小学,建校园网的学校将增至一千多所。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教育的网络化建设已成为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实施“校校通”工程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但由于“校校通”工程是一项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同和偏差。我认为“校校通”的目标并非是让学校建立一个庞大的校园网,而是让尽可能多的学校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利用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狠抓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到2003年底,全市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有3171所学校完成了“校校通”建设(含共享学校);963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530所学校完成  相似文献   

8.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单位及广大干部教师的艰苦努力,我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都把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现“校校通”工程当作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最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了扎实推进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各地根据国家和省有关…  相似文献   

9.
到今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决定》,已经发布近两年。在此期间,北京进一步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的步伐,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 负责这项工作的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国华近日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我们大家所说的‘校校通’,并不单纯指每个学校都建校园网。它是一个总称,还应包括网络建设、远程教育、干部师资培训、队伍建设和经常性的信息技术普及活动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同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全国掀起了在中小学普  相似文献   

11.
面向用户,量身客制“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对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作用非常大,很多地区已经制定出了当地实现“校校通”工程的具体规划和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不提倡将“校校通”等同于校园网,就是不希望造成浪费。“校校通”的目标并非是要每所学校都建起庞大的校园网,关键是要让90%以上的中小学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用经济的成本获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于去年确定了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任务。今年 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工作,本刊记者就“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以及如何搞好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等问题专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教授。   一、“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   记者 (以下简称“记” ):我国确定的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任务,现已得到全…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自此,全国各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是,笔者惊奇地发现,日  相似文献   

14.
1.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软件的推广应用,中小学采用信息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要求。教育部教基[2000]33号文件关于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号召也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巴蜀中学是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进行较早,今年10月与重庆渝高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合作建设了第一套“第二代”教育教学管理系统。2.第一代管理软件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网成为许多地区重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志。但是,价值不菲的校园网建起来后如何使之有效运作,如何扎实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学校一个新的问题。唯一数码“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校园网版的问世,为您的校园网提供了性价比优的网络课堂教学、教务管理、资源建设、远程教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育部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最先是一种技术.现在已经演变为一种生活要素.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而一些市区县教委纷纷花巨资打造自己的教育网络平台.推动各校实现“校校通”,甚至一些学校已提前实现了“班班通”。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始于2000年的“学校上网年”,2001年和2002年“校校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和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校校通”工程建设之初,泉州市教育局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重点,软硬并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教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整体能力。尤其是利用K12城域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全市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全市教学资源的共享。其独特的资源建设途径,因为极其推广价值,而被业内示之为“泉州模式”,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我校作为汕头市一所省首批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具有比较充裕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实力,有较为灵活的办学机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校教师中70%是青年教师,他们学历层次高,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能力强,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明确提出要高扬教育改革创新旗帜,以教育思想现代化为先导,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在2001年起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1年5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中提出: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到2005年,力争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以及实施“校校通”工程,使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几年内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及时传递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精神,交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成果与先进经验,探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定于2002年7月31日~8月2日联合举办“2002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特别邀请各省市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领导、学校校长和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等参加。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