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备课是一个过程,结果是完成一个计划,具体的形式是教案。备课要写教案,且要体现整个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和质量的可检性,它应该立足于教师对大纲的理解、教材的掌握、业务水平、特别是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因此,备课决不单单是写教案,更不是抄人家的教案,教案只是备课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沙正连(江苏金湖县教研室):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狭义上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陈久红(江苏金湖中学):对,不少语文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老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教案中有关的项目填写完了,备课也就结束了,这是十分狭隘的备课观。备课当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应用于教学中的“备忘本”。教案使得教学有了依据,是实施教学的脚本,它能化无形为有形,化理论为实践,是教师心里备课的外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每学期教师要写三四本教案,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应俱全。多数教师普遍认为:备课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应付检查的无奈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太大关系。以语文教案为例,段义、句义、解词、中心思想等对教材的理解,教学参考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还得再把它抄到教案本上。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部分,狭义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7.
备课杂谈     
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师的备课也与其他教师不同。要全面研究这个问题,不是笔者所能办到的,这里只谈几个具体问题。备课与写教案“备课”与“写教案”都是教学的准备活动,但“备课”包含全部的准备活动,而“写教案”,只是准备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把二者“合而为一”了。这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在检查教师  相似文献   

8.
看了《广东教育·综合版》第2期刊登的《无备课上课,不必谈之色变》一文,感触颇多。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酌。其一,备课就是“写教案”文章认为:当前教师备课不是留着上课用,而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备课不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等等。很显然作者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一看法是有误的。事实上,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和一种表现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备课除了备教材外还包括课前的其他活动,如了解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思路以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备课不是为…  相似文献   

9.
有机会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很受启发,首先想到的是应该怎样备课.我发现有些老师备课,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熟悉教材,吃透“两头”,精心设计教法上,而是花在写教案上.有些语文教师一学期要写四、五本教案,一课书也要备它十多页,但从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照抄教学参  相似文献   

10.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向晚辈传授过写诗“绝招”:“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一个教师要想上好课,不是只在教案上花力气,而是在教案外要下更大的功夫。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一味在教案上花心血,忽视了在教案外下功夫。不言而喻,教师这样做,大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不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不是吗?一些学校领导在指导、检查备课这一环节上颇有偏差:把教案写得工整与否、字数的多少当作备课的唯一体现,当作衡量备课充分与否、敬业态度优劣的标准,当作选先进、评职称的根据。这些教案还必须是新写的,即使一年前教…  相似文献   

11.
备课写教案是教师最起码的基本功,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对备课写教案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2.
每个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要备课写教案,由初登讲台带着几分恐慌甚至畏惧不知所云,到经历过一番教学实践的磨砺后,成竹在胸、就轻驾熟的组织教学,都与其认真备课写教案是分不开的。因此,我校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把教师的备课写教案视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谈备课中的背功●亓臻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案写好了,不等于备好课了,写好教案不是备课工作的结束,写好教案也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功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  相似文献   

14.
写教案是备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的编写是教学准备工作的最后步骤,也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它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条理化、科学化。教师写教案的过程,是艰苦复杂的劳动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预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求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十分重要。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过分注重智育、注重分数,造成了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等,供同行学习、交流、评议,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教研过程。“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课”是教师更内涵、更高层次的备课。从一般意义来说,备课主要指写教案,实际上,备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写教案仅是其中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所投入的智力活动不可能在教案中完全展现出来,教案只是一个准备付诸实施的操作方案,重在确定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  相似文献   

16.
教案是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加工、概括和梳理,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是教师备课的结晶,上课的备忘录.如果说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精力主要花在思考上的话,那么教案编写是教师内部语言的外化.在这个外化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划必然得到进一步精确化和系统化,就像建筑设计师把头脑中的创造想像转化为设计图纸一样.对于教师来说,教案虽是人人要写,课课要写,但要真正写好,却很不容易.要想写好教案首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还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懂得教学规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学设计用表格式教案更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教师为备课所累,强烈呼吁改革备课,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废除写教案。而笔者以为,从教学工作的特点来说,无论教育怎样改革,备课的价值不容置疑,写教案这一环节不能改掉。备课改革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写教案的问题,而是解决备课中不求实际的风气和高耗低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偏狭的认识是:备课=写教案,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而事实上,很多名师的教案并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肚子里的,他们的课走到哪儿备到哪儿,他们的课上得一样很精彩。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生备课。狭义的备课才是写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课型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详略要求也…  相似文献   

19.
深思熟虑课乃成──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谈牡丹江市教育学院初教部田常泰备课是教学链条上承上启下、关联左右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的教师把备课理解为“写教案”、“写讲稿”,这有失偏颇。顾名思义,备课包括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写教案”、“写讲稿”...  相似文献   

20.
张琳 《辽宁教育》2004,(7):58-59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有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甚至连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都属于备课的范畴。因此,语文备课是个大概念,写语文教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备课不一定得写整齐划一的教案;教案写得漂亮并不等于备好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